紅色重慶——地方政府開拓中國改革新局 |
2011年02月27日 來源: 新華網 |
![]() |
![]() |
2010年10月28日,合唱隊員在閉幕式上演唱。63支隊伍、3000余人匯聚山城重慶,唱響經典歌曲,喚起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10月25日至28日,中華紅歌會在重慶舉行,弘揚了時代主旋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華社記者 周衡義 攝 新華網重慶2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如果評選中國最吸引眼球和最具話題性的城市榜單,重慶一定榜上有名。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這座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既贏得了高度褒揚,也遭到各種議論。 支持者認為,它重拾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弘揚了精神正氣,在推動社會公平與正義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 疑慮者則說,有的做法,顯得激進。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重慶模式將給未來中國的改革發展和社會管理,帶來什么啟示?這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去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重慶調研時,對近年來重慶在改革發展穩定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這被輿論認為是對重慶發展的認可。 中央編譯局中國現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李建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評價說:“重慶給老百姓做事情,出發點是好的?!?/p> 重慶市政協常委王金山說,在今年的重慶兩會上,絕大多數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很支持重慶目前的發展。 他說:“每個事物都會有正面評價,也會有反面評價,這很正常。關鍵是老百姓支不支持。外面的人如果來重慶看一看,就會了解這里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薄 ∏迦A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崔之元一直關注重慶的發展。他認為,重慶有3000多萬人,其中70%至80%是農村人口,基本上可以視為中國的一個縮影。 “社會主義優越性如何具體落實到實踐中去,這不是一句空話。”他說,“重慶探索與創造了制度與政策創新的實現機制,豐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內涵?!?/p> |
今年新年之夜,薄熙來在解放碑和群眾共度新年。
他認為,在國資與民資共進、城鄉統籌發展兩個方面,重慶的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他分析說,在國資增值與藏富于民并進方面,從2002年到2009年,重慶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從1700億增長到8000億元,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的工業產值增長率高達19%,遠遠超過全國增長率。而重慶的民營企業也以比國有企業更快的速度增長。在西部12個省份中,重慶的國有和民營企業都是最發達的。
與此同時,重慶市的教育投入已經達到GDP的4%,很多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投入,都來自重慶八大國投國資經營所產生的利潤?!皩嶋H上就等于減輕了老百姓和企業的稅收負擔?!贝拗f。
另一方面,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2008年,重慶在中國率先成立了土地交易所,進行地票交易,這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試驗。至今,已進行了5次拍賣,地票交易價格每畝在10萬元左右,遠遠高于一般的征地補償。土地交易所將農村閑置的建設用地通過招拍掛方式進行“流轉”,使固化的土地資源動起來,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城市反哺農村。
重慶最近幾年還大手筆投入民生,推出3000萬平方米公租房、1000萬農民工轉戶、6萬微型企業等十大民生工程,提出打造宜居、暢通、健康、森林、平安5個重慶的目標。
重慶市全國政協委員劉明華說:“民生工程直接給百姓帶來好處?!边@在基層民眾中得到較高的認可度。
重慶的特別之處,還在于其高調進行的“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據統計,2008年6月以來,僅參與唱紅歌的市民就超過9405萬人次。
王金山說:“現在一些年輕人更關注錢,這是一個從精神上變得更欠缺的和平年代。他們沒有經歷過苦難。通過唱紅歌,可以讓人們了解過去,提升精神層次?!?/p>
2010年10月28日,合唱隊員在閉幕式上演唱。63支隊伍、3000余人匯聚山城重慶,唱響經典歌曲,喚起紅色記憶,傳承紅色精神。10月25日至28日,中華紅歌會在重慶舉行,弘揚了時代主旋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華社記者 周衡義 攝
紅歌不僅有中國的傳統革命歌曲、改革開放的歌曲,還包括各國的經典名曲。如前蘇聯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美國的《揚基·都得爾》、加拿大的《曬稻草》等。
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合清說:“紅色,并不僅僅代表革命,它還意味著激情和向上?!?/p>
他說:“我不久前才接待了美聯社和日本共同社的記者。他們問我為什么老百姓這么喜歡唱讀講傳活動?”
“我回答說,因為唱讀講傳是人們活動最常見的方式,我們把這些積極健康的歌曲、故事、經典名言等等,通過人人能參與的方式進行傳播,以此對人們的精神進行陶冶?!背x講傳在全國受到關注。從去年底到2月中下旬王合清已連續接待來自北京的中央媒體、專家學者及上海、天津政府人員的考察學習。
重慶另一個備受矚目之處是,大力弘揚中共堅持的走群眾路線的方針。重慶要求基層黨組織書記每周要接待群眾;入戶走訪;對百姓提出的問題要登記并限時解決;要求各級干部要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幫助貧困戶,并提出目標要求并列入考核指標。
記者在九龍坡區陶家鎮文風村采訪時了解到,這里的村民之前幾乎沒見過區以上的干部,但現在不僅經常見面,而且還在干部們的幫助下脫貧。被幫扶的廖興文老人說:“以前家里窮,現在好過多了。”他全家四口以前一個月收入只有幾百元,家徒四壁。現在挖了池塘養魚,還養了一頭羊、幾只雞和四頭豬。
這個區的編辦主任李登福參加了文風村的幫扶活動。他說:“這不僅實實在在給老百姓做了事情,而且重要的是教育干部,了解農民疾苦,讓干部不能脫離群眾?!?/p>
對于重慶的種種實踐,重慶發展研究院院長孟東方認為,這是圍繞科學發展觀,以民生為導向的做法和經驗。他將重慶實踐科學發展模式分為“科學定位”“用好政策”“發展載體”“激發活力”“創新體制機制”五個基本內涵。
劉明華則認為,重慶的改革還在探索,這有一個檢驗的過程,如果目標能夠實現,對整個中國未來的發展具有啟發意義。
他說,中國各地都可以摸索自己的發展模式。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方向上,因地制宜,從而加速推動中國的改革進程。
重慶的活力在街頭就可以感受到。在市中心的人民廣場,記者看到,每天晚上七八點鐘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廣場上,男女老少,有唱紅歌的、有跳舞的、有健身的、也有遛彎看熱鬧的。
人們自發組成自己的活動隊形,這邊在熱烈的外國樂曲中跳著迪斯科、恰恰,那邊在沉穩自若的打著太極拳;重慶市民還自創出一種“壩壩舞”,節奏歡快,跳起來很像現代舞。廣場上歌聲陣陣、風格迥異,但看上去卻是那么和諧自然。
一對年輕夫妻抱著三個月大的孩子在散步,他們住在廣場附近,經常過來。丈夫小周說:“重慶變化好大,治安好,環境好,希望以后也這樣。”他們不怎么唱紅歌,但常聽,“覺得還不錯,歌詞朗朗上口”。
52歲的中學教師劉阿姨站在邊上看著跳舞的人群,她說:“城市干凈了,交通也方便很多,市民素質提高挺快,比如現在很多人會主動維持秩序。環境好了對大家都有好影響。”(參與采寫記者石瑩 田穎 張淼淼 倪元錦 張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