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稀土出口與歷史上西方殖民者在黑非洲的進行的奴隸貿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如何能夠聯系在一起?且慢,這是因為我最近看了網上的一則消息引起自己的一點聯想:
“2009年6月23日,美國、歐盟正式在WTO框架內向中國提出貿易爭端請求,稱中國對鋁土、焦炭、螢石、鎂、錳、金屬硅、碳化硅、黃磷和鋅共9種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額、出口關稅和其他價、量控制,違反了中國2001年加入WTO時的承諾,造成世界其他國家在鋼材、鋁材及其他化學制品的生產和出口中處于劣勢地位。墨西哥于 8月21日 也以類似的理由,提出了貿易爭端請求。
“據外媒透露,在歷時兩年左右的原材料出口案中,世界貿易組織初步裁決判定中國沒有對9種原材料實施出口限制的合法權利。業內人士指出,WTO的這份報告,無疑對中國原材料出口政策是個巨大的挑戰。然而,讓業內人士更加擔心的是,這次的案件中雖然不涉及稀土產品,但是,這次歐美國家"投石問路"的舉動得到WTO支持后,很有可能將下一個目標鎖定稀土。
“業內人士指出,WTO的這份報告,無疑對中國原材料出口政策是個巨大的挑戰。然而,讓業內人士更加擔心的是,這次的案件中雖然不涉及稀土產品,但是,這次歐美國家"投石問路"的舉動得到WTO支持后,很有可能將下一個目標鎖定稀土。
《華爾街日報》也在報道中稱,"勝訴可能會為美國向世貿組織提起針對稀土政策的申訴鋪平道路。"而此前歐美日已經多次就稀土問題向中國施壓,并提出可能會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據外媒報道,歐盟貿易專員KarelDeGucht曾在2010年11月表示,盡管尚無確鑿的證據顯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已損及歐洲的相關產業。但"如果需要,我們肯定會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投訴"。
世貿組織裁定的中國9種原材料,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和儲量,只不過中國現在暫時探明的儲量多一點、開采的多一點、出口的多一點,就因為這幾個多一點,西方歐美發達國家就賴上中國了,只要我需要你的這些資源,你中國沒有限制出口的權利,而且價格還不能太高。這是一種典型的強盜邏輯。其實按照人均水平計算,中國的資源并不算豐富,為什么從其他大陸和國家可以購買的資源,就一定要求中國如何如何。如果中國妥協于WTO,下一步西方國家針對中國資源的目標一定會是稀土。既然WTO要求中國不能限制資源出口,為什么西方國家就能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中國能否也要求西方國家對華高科技封鎖?WTO能否也要求西方國家對華高科技出口不得設限?
我又聯想到,既然中國人均資源并不豐富,如果資源挖完了,子孫后代怎么辦?到那個時候WTO和西方國家會憐憫中國嗎?歐美對中國限制資源出口的投訴,其實隱含的是一種新的殖民主義做法,只不過在歷史上他們是用槍炮打開中國的大門,現在則是借用所謂WTO的國際規則以實現其卑鄙的目的。
看到WTO所謂對中國沒有限制原料出口的權利,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過去西方殖民主義進行奴隸貿易,對非洲大陸人力資源血腥地和赤裸裸地掠奪。
奴隸貿易是歐洲殖民者帶給非洲殖民地的災禍,罄竹難書,他們搶劫當地的財富,屠殺當地居民,奴隸貿易更使他們罪上加罪。
非洲是歐洲殖民者最早入侵的第一個大陸,血腥的奴隸貿易也是從非洲開始的。葡萄牙人是侵入非洲的先鋒,也是販賣黑人奴隸的禍首。繼他們之后的有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等國的殖民者和奴隸販子。
15世紀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探險的時候,就開始在非洲捕獲黑人賣作奴隸。16世紀是葡萄牙人獨霸非洲的時期,16世紀初他們把黑人運往美洲。1513年,西班牙國王正式頒發執照,允許商人把黑人奴隸運往美洲西屬殖民地。從此奴隸貿易如春潮一般涌起。1563年,英國奴隸販子霍金斯從非洲運送300名奴隸到美洲,這是英國參與奴隸貿易的開始。17世紀開始,英國與法國都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整個非洲都成為殖民國家獵取黑人奴隸的目標,其中受害最深的是西非廣大地區。最初,歐洲奴隸販子曾在西非海岸登陸,親自獵取黑人,賣作奴隸。這種海盜行徑遭到非洲人的反擊,給奴隸販子造成慘重損失。因此奴隸販子又改變手法,采取收買當地酋長的方式,從他們那里獲得奴隸,并由此形成了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
17-18世紀,歐洲奴隸販子多半采取三角航程,從事販賣活動。一般商船滿載著廉價的貨物,主要是槍支、火藥、絲毛棉麻織物、鋼鐵等金屬物品和非洲統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從歐洲港口出發,這叫“出程”。船到非洲,用廉價商品交換被獵來的黑人,如一支槍換一個奴隸。商船滿載奴隸,經大西洋西航美洲,這叫“中程”。奴隸船在美洲口岸,以奴隸換取殖民地生產的蔗糖、煙草、棉花等原料后,再回歐洲,這叫“歸程”。一次三角航程一般需時半年,可做三筆生意。利潤往往高達百分之幾百。英國許多城市都因奴隸貿易而興盛起來。例如利物浦就靠奴隸貿易發展成為英國第三大港。奴隸貿易給它帶來巨大的收入,1785年僅關稅收入就達到64萬英鎊。
奴隸貿易給非洲帶來了慘重損失。據估計,400年間,非洲喪失的精壯人口不下1億。這使非洲喪失了大量勞動力,又破壞了生產力的發展,造成了非洲的落后。
按照學者們研究的結果,400年間,從非洲運抵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萬人。死于獵奴戰爭和販運途中的黑人,約為此數的5倍。整個奴隸貿易使非洲喪失的1億人口中,60%是運往美洲而損失和犧牲的,其余是運往其他地區損失和犧牲的。 西方殖民者不僅掠奪非洲人口,而且掠奪非洲資源。非洲的象牙、黃金、鉆石、礦石、木材都是他們掠奪的目標。非洲的科特迪瓦歷史上就被稱為象牙海岸,加納則被稱為黃金海岸,這些名稱都是因為盛產資源而得來的。
過去的國際社會,大英帝國和其他西方殖民者依靠的是船堅炮利,掠奪弱小國家和民族的資源;現代的國際社會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變換了方式,他們利用自己在國際經濟機構所占的絕對優勢,來決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命運;利用掌握的國際話語權,營造對其有利的國際輿論氛圍,倒打一耙,把經濟責任全部推到第三世界國家身上。中國絕對不能落入他們制造的陷阱里。
一個國家有自己的主權即國家在政治上的獨立自主,包括一國在領土、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獨立自主,主權既包括政治主權,也包括文化主權、社會主權和經濟主權。而所謂經濟主權又有狹義和廣義的說法。
狹義的經濟主權是指一個國家對其領域范圍內的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這在聯合國大會于1962年12月14日通過的《關于自然資源永久主權宣言》中得以體現,例如《各國經濟權利與義務憲章》第二章第二條規定:每個國家對其全部財富、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權,包括擁有權、處置權和使用權在內。
廣義的國家主權是指主權國家在選擇國家經濟制度、建立和協調國際經濟秩序、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等重大經濟問題上享有最高的獨立決策權,表現為對內最高性和對外獨立性。
毫無疑問,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這種自然資源不論它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還是稀缺的,其支配權只能由所在的國家和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自由支配,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是沒有權力隨便干涉的。
如果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一定要堅持購買中國的稀土等自然資源,我建議中國還應當從兩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應對。
一是要再把稀土資源價格大幅度提高,你要想使用稀土資源可能中國無法拒絕,但是稀土資源究竟價格有多高則是我中國自己說了算。WTO并沒有規定,資源價格必須限制在很低的范圍內。這在歷史上也是有先例的。比如上世紀的1973年10月1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為了反對西方國家支持以色列,第一次單方面宣布把油價提高了70%,每桶漲到5.12美元。雖然這場噩夢持續的時間自1973年開始,前后不過一年,但是歐佩克國家已經成功地使西方市場的石油價格增加了4倍。這種石油禁運在國際關系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也帶領著中東國家進入了新的時代。這無疑是中東國家的一項政治和經濟重要成就。
二是中國要嚴格實行稀土資源出口審查措施。在這方面也可以借鑒美國高科技術出口的做法。比如美國2007年收緊出口限制政策后,美國不僅嚴格規定了受限高科技產品清單,同時加大監管審查力度并完善了監管手段。審查對象從產品和技術的產生、研發廠商擴大到了分銷商和進出口商,甚至包括任何涉及出口的組織和個人。手段也由單純實物貿易的海陸空運輸監管延伸到互聯網、通訊、私人郵件及私人交往。近乎嚴酷的管制措施不但對中國的高科技進口產生了重大影響,很多和中國有業務往來的美國高科技企業也有些招架不住,稍有不慎就會落入“危害國家安全”罪名的深淵中。對很多中國企業而言,從美國購買技術和裝備的審批過程變得漫長而坎坷。相比其他國家,中國企業所需的審核周期更長,不同的中國企業接受審核的程序也不一樣,國企和那些軍工色彩濃烈的中國企業格外受到美國審查機構的“關照”。
中國為什么不能對稀土出口到所在國家的用途進行審查呢?比如凡是外國購買中國稀土,中國應當以軍事和國家安全理由對稀土用途進行審查,如果美國把從中國進口的稀土用于軍事,中國應當予以禁止。因為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也是毫不客氣地進行審查。如果美國把用稀土生產的武器出售給臺灣,中國應當對美國軍工企業進行制裁和稀土禁運。
面對著WTO對中國的裁定,中國并非沒有好牌可打,關鍵的問題是中國愿不愿意動用這些好牌,敢不敢出這些好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