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記錯的話,大約二、三年之前,曾有一位人士咬牙切齒地宣布,一定要讓老百姓買得起房。不過,多數人也并沒怎么當回事兒。因為大家都清楚,電影電視劇上的英雄一旦發誓,“保證完成任務”,就一定能完成任務,但新聞上作出英雄樣子的人發誓,結果多數是和誓言反著的。
這不,現在改口了,“先租后買也挺好”。改口之后,就忙著從鏡花水月般的“理論”上論證租房的可行性,說是“調查結果顯示,半數被調查者需要花費月收入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支付房租”;說是應當“規范市場秩序,改善租房者居住條件,提高其生活質量”;說是“讓租房者與買房者處于同一起跑線上,享受包容性增長的紅利”;說是比幸福,誰也不怕誰云云。
“包容性增長”不知來源于何方神圣?筆者也搞不懂它是什么意思,或許根本就是“浮云”,又或是“包皮性增長”之誤,增長得過長,應當割去的,也未可知。從有關“理論”論證來看,大家似乎都熱衷于論證“先租”之可行性,并未充分說明“先租”之后,人們如何做法方能買得起房子?! ?/p>
不過,根據“只要有房住,不必有住房”的國際領先中國特色住房理論,只要有房住就行了,管他誰的,能住就行,何必非得變成自己的呢?不都是住嗎?
想通了這一節,筆者心頭豁然開朗,真個是柳暗花明,老天爺餓不死瞎眼的家雀啊。于是筆者馬上自覺運用國際領先中國特色住房理論指導實踐,盤算今后的幸福生活,憧憬一下老支家的美好未來?! ?/p>
筆者所在小區就有租房的,建筑面積110平的小高層,套內略小于90平,年租價15000元。筆者夫妻雙方月入7000元,這樣筆者需要拿出百分之十八用來支付房租。其他生活開支要減少一點,但生活也算美好。又一考慮,筆者心里又有些不托底。這樣的房子市價在120萬左右,筆者需要支付80年,房東才不賠不賺,然而時下房子的壽命只有30年。房東在收到45萬元租金之后,房子就沒了。房東凈賠75萬。這筆賬,相信房東能算過來。之所以還以目前價格出租,不過是因為房東打算靠賣房賺錢,而不是靠出租賺錢?,F在租出去,只是打算多賺一點是一點。若是一旦房東看到出售牟利無望,必然要提高價格。就算將租價提高到45000元,房東也不過才有百分之十多一點的賺頭,還要每天都有人租,中間不能有空閑期。而筆者卻要把夫妻雙方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四用來支付房租。假設筆者縮小一半租房面積,租套內面積45平的,還要花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七,如此一來,筆者的生活就不輕松了。筆者現住房面積為套內40平,為了增加5平米的面積,大可不必費周折了。也就是說,筆者改善住房條件的想法,即使在最偉大最新潮的國際領先中國特色住房理論指導下,依然是一個夢。
筆者夫妻算是白領,按有關說法算是中等偏上了。連筆者也是如此,那么比筆者收入低的就更是幸福不起來了?,F在筆者終于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買房比租房便宜。如果買房買不起,租房也絕對租不起。原來,不僅“先租后買”是忽悠,租房本身就是一個忽悠,至多算一個戰略性忽悠而已?! ?/p>
不過筆者好奇的是,先是咬牙讓老百姓買得起房,后又忽悠租房才是新觀念,十年之后,或者用不了十年,當老百姓租房也租不起的時候,咱該咋著忽悠呢?莫不是再鼓吹“改變租房觀念,租橋洞也挺好”以及“嚴格執行橋洞入住申請條件,杜絕辦理橋洞入住手續中以權謀私的行為,堅決保護困難群體利益”吧?這也不用筆者費心了,反正有關方面總是有的吹!吹吧!看誰最后屁股眼子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