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把儒教大教主孔丘青銅雕像放在天安門廣場是明顯的違憲行為。
儒教在古代中國與佛教、道教并稱為三教。儒教是宗教,在中國古人眼中并不是問題。儒教,或稱孔教、名教、禮教或先王之教。儒教是以孔丘為先師,圣人神道設教,「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倡導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宗教。漢以后,為各封建朝代的國家宗教。“儒”字本身就帶有很濃的宗教色彩,春秋時是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成為熟悉詩書禮樂專為貴族服務術士的專用詞。儒教認為:上帝給人類指派了君和師,讓他們來教化、治理上帝的子民?!疤旖迪旅?,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儒教的意思,就是儒者們所從事的“教”。這個教,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教育,而是借助神祇進行教育、教化,即“神道設教”。“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儒教信奉的最高神,是天和帝??浊鹗侨褰痰拇蠼讨?,如同基督教的教主耶穌一樣,他的雕像很大程度上為宗教偶像。孔丘與耶穌還不一樣,孔丘有明顯的階級傾向,是個立場鮮明的政治人物。
《憲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天安門是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安門廣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敬仰的政治中心。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文化部下屬的國家博物館,動用國家財政資金把政治立場與人民共和國國體格格不入的這么一尊政治兼宗教人物的雕像,強塞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敬仰里,不是強制人們崇敬孔丘、信仰儒教是什么!
我們痛恨日本政客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歷史上也有3次判決參拜靖國神社的活動違憲或涉嫌違憲的案例。第一次是1991年1月,仙臺高級法院判決一地方議會決議“由公款支付參拜靖國神社的開支”為違憲行為;第二次是1992年7月,大阪高級法院判決總理大臣中曾根康弘以總理名義參拜靖國神社為“有很強的違憲嫌疑”,但并沒有肯定是違憲行為;第三次2001年4月7日,日本福岡地方法院判決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違反了日本憲法政教分離的原則。由國家博物館用公款為孔丘在天安門廣場樹雕像,與日本政府“由公款支付參拜靖國神社的開支”違憲行為有什么區(qū)別;國家博物館用公款為孔丘在天安門廣場樹雕像背后肯定還有更高層的支持,這又和中曾根康弘、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違反日本憲法有什么區(qū)別。
中國國家博物館下設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是建立在原北京大學紅樓舊址上的紀念館。1919年,這里曾孕育了偉大的五四運動。國家博物館偷換概念,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為名,為在五四運動中打到的孔家店樹碑,不是對五四運動中的先輩的嘲弄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