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原某省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該省的主政者有點鬧心。一則是去年12月26日,一幫離退了休的老家伙們準備去平頂山搞個什么偉人像紀念活動,似有圖謀不軌,結果被“機警”的公安干警成功地進行了干預。連哄帶騙加嚇,讓這些老頭、老太太們稀里糊涂拐道去了平頂山世界第一大佛廣場。事情雖然不大,可動靜不小,絕大部分熱愛偉人的老百姓是國罵、省罵、鄉罵加上外國罵一齊上陣,聲震九州;二則是該省水利廳廳長張海欽的洋相。這家伙不識抬舉,對兩年前的初審判決不服,提出上訴,結果二審時,抖落出張廳長曾經講過的那些惡心與滑稽為一體的大實話,讓全世界人民狠狠地笑話了該省官場一番;三則是該省省會城市規劃局副局長逮軍先生的復職。此公替黨說話已受委屈,本來已悄悄安排其上班,不料哪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內鬼將信息透露給媒體,經網絡這么一曝光,惹得全國人民劈頭蓋臉地把該省罵了一通,四則是林州市為完成全年節能減排目標,決定今冬停止供暖。呵呵,林州市官員的頂戴花翎硬是拿老百姓們凍僵的身體,寒冷的心換來的。悲慘!真是悲慘啊!中原的父老鄉親們,跟著這幫孫子真是受夠了罪......
諸如此類的事情,其實全國也忒多。通常情況下,也就熱鬧那么幾天,瞧瞧李崗事件,怎么樣?還不是煙消云散。林嘉祥之所以敢說:“你個老百姓能頂個屁”,那是有底氣的。
但凡丑事也忌諱個扎堆。這不,話音未落,該省交通廳又出來拿丑事湊熱鬧,蓋不爭氣的董永安廳長因貪污受賄、生活腐化被檢查機關拿下。掐指一算,這是該省連續第四任廳長被捉。較真的群眾一瞪眼:TMD!1997年以來,該省交通廳十三年間竟然沒有出過一個清官。該省交通廳算是讓上級領導和黨委、人大丟人現眼了。
交通廳廳長的位子,炙手可熱的程度那是舉國皆知。無他,蓋掌控建設資金龐大之故。在中國官場,為官的宗旨與“執政為民、立黨為公”差之千里了,誰要是信,那他絕對是患有唐氏綜合癥。如今的官僚們,心中念叨的是——升官發財、阿彌陀佛。現實官場流行這樣的話:為政要去北上廣,做官當居東南亞(衙)。“北上廣”當然泛指北京、上海、天津、廣東等政治、經濟重地、要地,這種地方的官肯定是做到了政治局委員這個級別。東南亞(衙)是二流官員的次優選擇,泛指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因為那里的錢多,衙門肥。如果局限于一個地區,做官也分崗位和地方,因為“肥差”與“窮差”差別太大。按官員們私下的稱謂,便是:公檢法組是狗崗,土地發財是豬崗、交規工建是鼠崗。
什么是“公檢法組”?“組”當然是黨委組織部的簡稱,管理著各級干部的考察、任免;“公檢法”是檢察院、公安局、法院等政法機構的統稱,這些部門決定著官員們生活幸福指數的高低,是官場上的獵鷹;“土地發財”是國土(廳)局、地(國)稅局、發改委、財政(廳)局等四個部門的簡稱。隨便到各地看看這些部門工作人員的出行坐臥,消費檔次,聽聽他們說話的口氣,便能知道這些人腰圍的尺寸。“交規工建”泛指交通、規劃、工商、建設等主要部門。行走在城市鄉間的道路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殘留在墻壁上這樣的標語:要致富先修路!。當然了,這話對想致富的百姓來講可能未必對。比如,最近該省許昌農民偷逃高速公路過橋費,結果給判了個重刑。據交通部門測算,該農民采用非法手段偷逃高速公路過橋款368萬元。公安部門的審訊結果是:該農民從事拉沙石行業,八個月時間里,偷逃過關二千多次,該農民從事運輸沙石生意,共掙得20多萬元。嗚呼!,如果該農民按照正常的過關交費手續,那他得貼錢為交通部門創造348萬元的產值。交通部門真是不一般的牛逼,坐地收錢,還理直氣壯。當然,除了交通部門,規劃、工商、建設等幾個部門也是財大氣粗。這幾年各地城市化發展迅速,房地產業興隆、工商業稅收增長率遠遠超過居民收入的增長率,各級政府財源滾滾,日進斗金,背后的功績當然離不開這些部門給力的收錢。握有大量錢財的手當然得留有余香,何況現在早已不是方志敏同志當年鬧革命的理想主義時代,清貧生活那是傳說。
從行政級別講,交通廳廳長也就是個地廳級官僚,與其它廳局長們在國家公務員待遇序列中沒有什么差別,處于較大的官階。能走到這一步,官員們很不容易,且絕大多已近50歲。想想看,一個二十多歲進入公務員隊伍里的毛頭小子,一步一步從辦事員、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處、正處、副局等七個崗位熬到這個位置,其中的辛酸是常人無法理解的。這期間如果順利和話,僅每個崗位呆足四年,便需要二十八年,而且中間還不能有半點閃失。這對絕大多數公務員講實在是比登天還難。
官場有官場的潛規則,要想高升,得具有四條規則:一是要有強大后臺做保障的規則,古人講:朝中有人好做官;二是要有經濟實力并會使“銀子”的規則;三是入伙規則,也就是小團隊內的人;四是有點歪本事的規則,比如像張海欽廳長所說的“吹牛逼不臉紅”,會韜光養晦,黑白兩道均有資源等等。一般來講,像“公檢法組”、“土地發財”、“交規工建”等這些狗,豬,鼠之類的崗位,往往是權力與金錢聚焦的洼地,稱之為“肥差”。這些崗位往往是上級獎賞自己嫡系的最好禮物,也是嫡系表演效忠上級強度的溫度計。要想在這些部門當官,那必須依靠各自的聰明才智方能戰勝如過江之鯽的同類競爭者。
在一個官場風氣敗壞的社會,官員的每一次晉升都伴隨著腐敗行動的進行。積習以久,便如黃炎培先生所講:“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這時的官場,官員的操守降至冰點,每個爭取到的位子的下面,無不浸透著各級官員人格的喪失和金錢付出。大人物伴隨著大腐敗,小人物浸透著小腐敗,整個社會道德被官員的行為與習氣拖向無恥的谷底。官場治理下的各種偶發事件,不過是官員個人的運氣不佳或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上述那些高危崗位不斷出現的腐敗被捉事件,并不代表上層建筑打擊腐敗的決心與能力有多大的提高。事實恰恰證明了另一種情況,那就是腐敗正在以無法遏制的趨勢將社會拖向崩潰的邊緣。因為,我們看到在同一個崗位上,腐敗分子正以勇士般的勁頭在前赴后繼。是什么原因讓他們這樣無所顧忌呢?我想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實際上也沒有回頭路可走。如果不繼續腐敗下去,那他們的前期腐敗很可能會更早的暴露于光天之下。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如繼續一條道走下去,或許這條腐敗的黑鏈有朝一日或能成正果,而轉身成大統。
其他非主流崗位暴露出的腐敗案件看似不多,其實并不能證明這些崗位就清廉太平。恰恰相反,在一個全社會官場腐敗彌漫的大局勢下,這正說明反腐的力量在日益龐大的腐敗隊伍面前力不從心,蓋大案要案耗盡了反腐部門的力量和精力。一個只在體制內玩貓捉老鼠游戲的場面,最終將耗盡貓老爺的精力和增長老鼠們的智力。
最后,贈交通廳廳長一謁:腐敗本無意,此身不由已;白身已染墨,幡然悔悟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