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溫情”牌能否建立中美新關系?
劉鈞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在即,美國總統奧巴馬全身而入,為高規格“禮遇”胡錦濤主席,除美國媒體“勤奮”宣傳外,白宮還作出了三個“罕見性”的預備工作。
一是提前在白宮鋪上了“紅地毯”,禮賓籌備工作非常細致,包括應對天氣變化也作出了應急準備方案,而更為罕見的是白宮在南草坪進行了一次隆重的歡迎儀式的預演,涵蓋白宮全套的歡迎儀式、鳴放禮炮、會談會見、國宴等,這對熟諳流程的白宮來說是多么“怕有閃失”。
二是悉稱美國內閣的“三駕馬車”,即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希拉里,商務部長駱家輝,美國財長蓋特納;連續三天就中美關系發表演講,打“溫情”牌用“溫故而知新”把對中國的發展“了解”與“友善”無限放大,為胡錦濤的國事訪問“預熱”造勢,這也在美國歷史上非常罕見的“溫情”。
三是奧巴馬為胡錦濤主席抵達的當晚,以不尋常的私人晚宴親切款待,晚宴的安排更有新意,在座的除了奧巴馬和胡錦濤外,美方將只有國務卿希拉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尼倫,中方也將按規格派兩名相關官員隨胡錦濤出席,而二位總統夫人和其它高層官員都不會到場;也就是說很特別的“六人”晚宴。分析家指出晚宴很關鍵,目的是為第二天展開的會談暖身,為胡錦濤此行奠定基調;白宮發言人吉布斯還表示,“這一小得不同尋常的晚宴,反映了美方正在和中方打造的關系,同時也是在不那麼正式的場合下,雙方坦誠會談的一個機會”。
從晚宴的“特別”和“不尋常”看出,“胡奧會”會談還有關鍵問題沒有達成共識,期待在白宮尚未舉行歡迎儀式之前,以“私人關系”和“六人”晚宴達成雙邊意見。這一巧妙安排一是體現奧巴馬真誠款待胡錦濤主席的意愿,體現“胡奧”關系,二是用“特別”少有的外賓接待方式達成共識,可謂一舉二得奧巴馬用心良苦,說明這種禮遇方式也實屬“罕見”。
此外,白宮還特別安排美國副總統拜登親臨機場迎接,也是高規格禮遇;期間,奧巴將安排胡錦濤到老家芝加哥訪問,在此,芝加哥市長戴利在談及此次訪問時激動之情溢于言表,連用了六個“大”字來形容。他說:“這是一件大事,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的事!”
顯然,美國總統奧巴馬為迎接中國主席胡錦濤的“國事訪問”作了精心有序的安排,用“三個罕見”加以說明奧巴馬的殷切和期待,這種“殷切期待”與美國政要的“溫情”向中國示好的宣傳前所未有,也屬精心“獨創”。
美國為何如此放低身姿與中國發展關系,這種轉變讓人還難適應,與2010年美國在亞洲用“炮艦”政策向中國“威懾”完全是二副面孔。同時,不難看出美國用“威懾”與“溫情”二張牌策略并舉對中國,其中必有“玄機”,說白了就是為了“錢”,美國眼前的“經濟危機”有求于中國,期待中國人民幣升值向美元“放水”,要求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才是其主要目的。
還能看出的是奧巴馬上任伊始,沒有兌現自己向國民作出的承諾,特別是美國經濟一直沒有向好,就業問題更為嚴峻突出,政黨內部矛盾嚴重。這些問題美國二黨及國會都歸納“怪罪”于中國,向奧巴馬執政團隊施加壓力,在2010年美國用“炮艦”慣用伎倆向中國施壓不能見效之后,迅速調整了策略,從“威懾”牌改變為“溫情”牌,“威懾”與“溫情”并舉,就有了2011年中美關系新的一幕。
“威懾”與“溫情”能否打造中美新關系?筆者認為不能樂觀其成。把美國政客比喻為“變臉魔術師”應該是恰如其分,得到利益翻臉不認人是慣用伎倆,這些年形成了“怪圈”效應,一是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二是侵蝕中國核心利益,三是向臺灣出售武器都是美國對付中國的棋子;這次,朝鮮半島和南海問題都已經浮出臺面,美國掌握了更多對付中國的籌碼。
要說,不管是世界范圍內還是亞太地區,美國戰略完全建立在自己的利益之上,美國完全把握著戰略主動,不管是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領域,中國都是受害方和被動方,受美國的戰略利益牽制,遭受美國軍事圍睹和經濟逼迫。
所以,從“威懾”與“溫情”二張牌看美國對待中國相當于邊打邊拉。中美二國戰略互信取決于美國,中國讓利給美國可能笑臉相迎,否則,更多的航母來到亞洲中國的周邊,這就是錯綜復雜的中美關系。
淺談中國文化建樹特色社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