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能說會道的人,越善于引導大家的思想
青眼相吊 2011-1-14
題記: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是被人賣了,但仍會忙前忙後地一面給人道謝一面幫人數錢?! ?/p>
中新網1月6日電,經濟學博士馬光遠在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的《對手》欄目就“2011年,我們能不能漲工資?”做出如下陳述:(以下內容轉自中國新聞網)
工資水平取決于產業結構,一個在全球利用率最低勞動力的產業沒有高工資,一個沒有高工資的產業國度也不可能有高工資,目前的工資恰好反映了我們的勞動力本身的狀況,反映我們的產業狀況,我們的產業是低產業,勞動力本身是一個低端的勞動力,所以只有低工資。在GDP大蛋糕里面講分配問題,盡管國家拿的最多,但是不能說工人的工資沒有增長。這么多年大家有一個誤會,認為我們的工資紋絲不動,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看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字,每年七點幾的增長不是工資增長,究竟是什么增長。談到收入分配改革的時候,有人把收入分配改革簡單化為漲工資。事實上我們這幾年為什么痛苦,不幸福,并不是我們工資沒有增長,而是我們基數增長太多,包括住房、養老等等幾座大山壓在我們頭上,我相信這些問題解決了,大家的幸福感比漲工資還高很多?! ?/p>
中國制造在國際的競爭力不斷在下降,中國之前有競爭力,不僅僅是壓勞動力成本,更重要的還有技術,現在中國經濟傳銷化,完全搞房地產,導致以后做實業的人都沒有。目前為止我國還缺乏漲工資正常的協調機制,在目前的情況下,國家的力量、企業的力量、工人的力量,這三方哪一方能代表工人的力量可以漲工資?! ?/p>
制造業不等于代工業,中國人老是自以為是把中國產業叫做制造業,這是很大的誤會,僅僅是代工而已?;蛘吒鼫蚀_一點叫中國代工,因為代工就有利潤的分配問題,我國產業鏈比較低端,只能在利潤鏈最低端分配那么可憐一點點。為什么說中國制造在衰落,其中一個指標非常明顯,就是利潤,利潤率不斷在下降。這幾年所有的數據都表明,做外貿越來越難。所以現在要真的漲工資的話,只有提高產業鏈,只有提高產業鏈的話,才有話語權,否則的這兒漲了以后,那邊企業垮了,企業一垮以后不要說漲工資,連工作都沒有,這是面臨的現實問題?! ?/p>
12月10日至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而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正是改革攻堅的重要內容之一?;嶂笖祦肀憩F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財富分配狀況,數值越低,表明財富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越均勻,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我國大即將超過0.5,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工資、福利、稅收,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解決衣食住行都要靠我們每月的薪酬收入,永遠的熱點。
青眼小議:
國家提出全民收入倍增計劃,漲工資、漲福利、減個稅,讓老百姓的收入得到真正增長。于是,媒體和專家就又有了新的話題,有了新的舞臺和機會,競相粉墨登場。名利雙收的事情,誰能耐得住寂寞呢?!要知道,誰的聲音越大,誰就越有機會左右下一階段的國家政策。談分配與公平問題了,那些既得利益者還能夠坐得住坐得穩嗎?!他們當然要雇傭形形色色的幕僚跳出來高談闊論了?! ?/p>
單說此位馬博士,單說他在中央電視臺面對著全國觀眾所做的這番義正言辭的演講,就由青眼小議一把吧?! ?/p>
雖然馬博士吐沫星子亂飛,但開頭第一句就已經透了他的底兒——偷換概念,要知道搞學術的人都是很嚴謹的,如果有偷換概念的事情在論文中的話,那么十有八九就可能認定他是故意的。在他的論述中,全民收入倍增計劃輕輕巧巧地變成了制造工人收入倍增計劃,又用制造工人代替所有的普通百姓!最為卑劣的是在隨后談話中,將收入分配的不均問題解讀為(偷偷的引導)如何借助工作內容的升級來提高普通低收入群體收入乃至生活水平等民生問題,并且理所當然地將其視為解決國民收入分配不均問題的惟一途徑,進而將全民收入倍增計劃的難點歸結為產業結構的落后,將問題的出路定位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革……看似理直氣壯、憂國憂民,其實偷梁換柱、禍國殃民,大抵是底氣不足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