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老人因無養老保險向街道辦遞交“決斗書”
2011-01-09 18:22:02 來源: 經濟觀察報(北京) 跟貼 7 條 手機看新聞
經濟觀察網 1月7日,長沙市8名7旬老人向長沙市書院路街道辦遞交了“決斗書”。“書中”內容顯示,由于長沙市新興建筑安裝公司(下稱新興公司)60多名離退休老人因長期無法享受養老保險等福利,數年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應,卻無果。無奈之下,只得以死相逼。
原新興公司工程科科長曹茂東表示,公司的集體資產被法人代表王閩生私自侵吞,原先答應給予的福利也沒有兌現,自己在為公司辛苦干了一輩子,最后卻淪落成這樣。
曹茂東稱,自己與公司其他離退休員工自2002年起就開始到區里、市里多個反映情況和報案,但均無法解決。
天心區區委書記夏建平則表示,新興公司離退休老人問題已經引起區里重視,目前正在進一步協調解決,并準備成立專案小組,來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并針對老人們所反映的問題進行認真核實,一旦查清,覺不姑息。
侵吞集體資產
據曹茂東介紹,新興公司成立于1989年2月9日,注冊資金200萬元,其注冊資金來源于該公司前身1979年8月開業的南區新興路泥木修建隊全體職工的公共原始積累,屬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其主管部門為天心區書院路街道辦事處,王閩生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05年4月,王閩生因涉嫌經濟詐騙被長沙市公安局刑拘,11月取保候審。國家工商總局《企業法人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第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準登記:“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正在被執行刑事強制措施的。”
但湖南天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天閩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8日,注冊資金1000萬元,企業性質為私營企業,大股東為王閩生,占70%的股份,王閩生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另一股東(姚斐)占30%的股份。
曹茂東對此不能理解,他認為,王閩生已經被刑拘,卻還能擔任企業法人。
天心區工商局工作人員表示,按照國家工商總局《公司法》規定,集體制所以企業法人不得兼任私營企業法人,王閩生的做法已經違法。
2006年5月27日王閩生以新興公司的名義,擅自將新興公司享有的、位居長沙市天心區青山祠關裕里處14畝國有土地使用權,以576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湖南天力置業有限公司。6月2日王又以新興公司的名義致函天力公司,要求天力公司將上述576萬元土地轉讓款直接付給其個人開設的湖南天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賬戶,其理由是“根據區政府領導的指示”。同年9月19日,王閩生再次以天閩公司名義將新興公司35畝地賣給香港海洋公司,并收取海洋公司定金200萬元;次年12月7日王閩生又以新興公司名義將同一塊35畝地賣給上海凱通公司,收取定金970萬元。
據新興公司廠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調查材料顯示,由于新興公司管理制度缺失,上級主管部門未進行有效監督,造成法定代表人王閩生大權獨攬。于1994年至1996年期間,王閩生先后以新興公司名義向銀行貸款數千萬元至今未還,導致公司負債累累,債權人無法實現其債權,職工生活、養老無著落,而唯一指望的區政府文件規定的用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職工安置的49畝土地就這樣被占為私有。
無法更換的法人
“法人無法更換,60多名的離退休員工的養老保險等福利也無法落實。”原新興公司老隊長袁冬林表示,為保護集體財產不再繼續被侵占,新興公司已經依法成立了工會,并啟動了罷免程序,但由于主管部門的不作為,致使法人遲遲無法更換。
2009年11月10日,在天心區總工會的支持下,新興公司成立了工會委員會。2010年3月1日新興公司工會第一屆第一次職工大會依法順利召開,大會所作出的決議的核心內容是,罷免王閩生在新興公司擔任的集體企業法定代表人和經理職務,重新選舉彭仙賜當選為法定代表人。職工大會結束后,按法律程序,新興公司工會于2010年3月5日將職工大會材料匯編并附大會實況錄像光碟,分別向天心區總工會和書院路街道辦事處黨工委進行了報備。
3月11日下午,新興公司工會正式啟動變更本集體企業法定代表人行政許可程序,并按工商部門的要求向書院路街道辦事處劉曉蓉工委書記呈報了《關于貫徹落實我會職工大會決議并迅速辦理法定代表人工商變更登記行政許可事項問題的請示》,希望街道主管部門提供關于本集體企業法定代表人的“任免書”和新興公司原主管部門“長沙市南區書院路街道勞動服務公司”撤銷、合并的文件以及企業行政公章及營業證照,但遭到劉曉蓉拒絕。
劉曉蓉稱,該公司是“名集體,實個體”,是王閩生的私有企業,與街道無關。
湖南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屈茂輝教授表示,如果該公司是“名集體,實個體”,那么就必須按照1996年98年中央及省政府有關對城鎮集體企業清產核資和產權界定《辦法》和一系列文件的規定,按法定程序對新興公司的企業性質及財產權屬進行甄別和界定,然后由企業登記機關對新興公司性質進行重新登記,換發營業執照;還必須明確并監督新公司(天閩公司)承繼原新興公司的職工安置及國家稅收和對外債務的處理。
自去年湖南郴州私營業主彭北京在網上發布決斗書后,“決斗”這一做法成風,許多人紛紛效仿,以期望能解決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決斗書事件在網上引發激烈爭論,同情者有之,贊賞者有之,批評者更有之。對于決斗這一做法,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荒唐”的舉動,采取決斗的方式解決法律糾紛,首先就是違法。但更多人認為,正是因為當前一些地方司法不公,導致部分百姓對法律失去信任,決斗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做出這一行為的。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王磊教授認為,當前一些地方司法不公導致司法公信力下降,逼著許多彭北京這樣的老百姓采取各種“非理性”方式。“多少百姓被一紙錯案逼得家破人亡?上訴,駁回,再上訴,再駁回,重審,官司打了七八年,最后繞了一圈又回到原路,你讓他通過正當的司法途徑,可許多人正是因為正路走不通才走歪路的。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公民在無奈之下的一種吶喊,對司法不公的一種本能的抗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