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記者隨節日慰問的大智街領導來到銘新社區一處老房子,曾參與辛亥首義、開國元勛李書城之女李聲英祖孫三代四人,在這個僅32平方米的小房里已生活了30年,93歲的李聲英坦然地告訴記者:“父親生前就告訴我們,再困難也不要向國家伸手。”
本文來源:《長江日報》2010年9月30日第9版,作者:彭仲,熊雄,龍偉,原題:《社區鄰里不知開國元勛后裔》
昨日(2010年9月29日),記者隨節日慰問的大智街領導來到銘新社區一處老房子,曾參與辛亥首義、開國元勛李書城之女李聲英祖孫三代四人,在這個僅32平方米的小房里已生活了30年,93歲的李聲英坦然地告訴記者:“父親生前就告訴我們,再困難也不要向國家伸手。”
李書城是湖北潛江人,曾協助黃興領導武昌辛亥首義,中共“一大”就是在他和胞弟李漢俊家中召開,新中國成立后他又擔任了第一任農業部部長。然而,作為他的四女兒,李聲英在漢生活工作60余年,家中十分清貧。
李聲英向記者回憶:1945年日本投降后從北京隨李書城來到武漢,當時在武漢大學附小當英語和音樂老師。新中國成立后,父親赴京任職,她和丈夫就一直留在武漢。
李聲英為了照顧孩子辭職在家,他們先后在彭劉楊路、漢正街等地6次搬家租房,丈夫去世后她于1979年住進了大智街銘新社區這間小房至今。
“如果不是陳龍寫的一篇文章,我們至今還不知道老人的身世。”前來慰問老人的大智街工委副書記彭榮莉對老人的淡泊清貧感慨萬分。李聲英共有5個子女,她現在和小兒子陳文森一家住在一起,全家人就靠陳文森每月僅千元的工資生活。盡管父親生前聲名顯赫,但李聲英卻從未對外提起身世背景。
去年我省征集功勛人物資料時,外孫陳龍整理了一份李書城的資料上報,有關方面才了解到老人的身世,為老人辦理了最高額度的低保。不久前,又為李聲英一家在百步亭辦理了一套37平方米的廉租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