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駿今年89歲了,但他并沒有選擇安享晚年,而是“生命不盡,訴求不止”。不久前,他叫上自己的專車,帶領一群昆明市韓家灣村的村民闖進云南省政協,為其反映問題而轟動網絡,被網友稱為“最可愛官員”。(成都商報 2010-12-28)
12月20日,楊維駿在家翻看村民上訪材料。
但這位原云南省政協副主席楊維駿自己卻說,“不是我多么崇高,而是現在有些領導干部對老百姓的感情淡了?!薄拔冶O督的基本都是副廳級以上的干部”。“老百姓養活我,我應該為老百姓服務,你離開老百姓你能生存么?你不能生存,老百姓是你們的衣食父母?!薄 ?/p>
從報道中得知,今年年初,昆明市西山區福海社區韓家灣村8個自然村的1700畝耕地被征用,房屋在被限期拆除,政府卻沒有出示征地手續。每畝25萬元的征地款未發放,安置房至今沒下落,村民們先后80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無果。楊維駿聽聞后,于12月17日乘專車趕到現場,隨后帶農民代表去省政協上訪,促成政府成立調查組調查此事?! ?/p>
楊維駿作為退休高官為民請命、伸張正義的行為,引來了完全不同的評價。民眾為之叫好,有網友稱“這樣一身正氣的官員,國家有幸,人民有幸”。官方卻對他另眼相看。事情發生第二天,省政協老干處的處長們就跑到他家里,說是領導讓來的,質問他為什么開著公車帶著村民到處上訪。楊維駿毫不示弱,“跟他們辯論了2個小時,把他們頂了回去。我替老百姓說話,胸懷坦蕩問心無愧,誰給我施壓我也不怕。”
但讓他不解的是,只是干了點應該干的事,怎么就出了名呢?事實上,楊維駿本來就出身顯赫,其父為滇中名將楊蓁,歷任滇軍第三衛戍司令、孫中山大本營高級參謀等職,與朱德也是義結金蘭的同班同學。而楊維駿本人3歲那年,其父遇刺身亡,母親帶他逃到上海,1937年回到昆明,大學畢業后從政,在解放云南時為策動國民黨云南省政府主席盧漢起義“作出過一小點貢獻”。解放后,楊維駿干過不少“出格事”,以至成為云南官場上小有名氣的“刺兒頭”。一桿反腐大旗,老人自嘲已扛了30年,還要一直扛到棺材口。
楊維駿帶農民上訪,表面是源于一個退休高官的“熱心腸”,深層原因則是農民的訴求得不到有效回應。正如楊維駿所說,“他們的土地和房子都被政府征用了,但各種手續都沒有,安置房也沒有下落,他們四處上訪,到有關部門信訪都沒用,都在踢皮球,省里打到市里,市里推到區里,區里又說沒權做主……”
為啥那么多人上訪,為啥暴力強拆和流血沖突不斷,我覺得在于一些主政者并非以民生問題為首重,而是追求那些看得見的政績,所以到處大拆大建,全國興起的“農民被上樓”運動就是典型,村莊改造村民卻失去自主權,農民生活和就業處于困境,許多官員只唯上、只唯權、只唯錢、只唯政績,卻忘了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個根本?! ?/p>
“站著官位不為民辦事就是對人民的犯罪”。 89歲高齡的垂暮老人向在職官員發出了斬釘截鐵的警告,揭示了一些官員高高在上不關心群眾疾苦的嚴重官僚主義作風;楊維駿的一身正氣,體現了一位高級官員的良知;楊維駿的憤然一怒,讓老百姓看到了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希望。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