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的“定性”和“辟謠”為何難以獲得公眾信任?略加分析,即可得知這種“信任危機”背后,暗藏著爭議性事件的一些規律和“脾性”。有公正,才會有真相。
繼浙江溫州樂清市將網傳的“上訪村主任被故意碾死”一事定性為“交通肇事案件”后,28日凌晨,溫州市委作出批示,要求查清真相,由溫州市公安局直接介入調查處理,并按刑事命案和交通事故兩套程序分別展開調查、偵查。
樂清市此前作出的“交通肇事案件”的定性,顯然并未消弭坊間積攢發酵的種種質疑,一些貌似“無邏輯可尋”的疑問至今未解——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竟招來“樂清市相關領導非常重視,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導處置”?路口的監控設備恰好“只能拍攝,沒有儲存功能”……盡管很多案件細節“無邏輯可尋”,但樂清警方還是作出自己的邏輯判斷——“交通肇事”。
經由此事,我們也應該趁機反思,官方的“定性”和對“上訪村主任被故意碾死”的“辟謠”為何難以獲得公眾的信任?此前類似爭議性事件的“辟謠”和“權威結論”也往往遭受“信任危機”,乃至大家寧愿相信一名小學生“鮮蘑菇9成被漂白”的調查結論,而不相信相關職能部門。略加分析,即可得知這種“信任危機”背后,暗藏著爭議性事件的一些規律和“脾性”。
首先是公權力的態度武斷蠻橫——“村長被碾死案”發生后,現場部分村民立即就被扣上了“不明真相”、“別有用心”的帽子,真相尚未調查,你讓人家怎么“明”?樂清警方此舉,無非是先入為主地制造一種合法性優勢,獲得定義“真相”的控制權。但類似詞匯動輒出現在爭議性事件之中,不僅平添對立情緒,對厘清矛盾真相也毫無裨益。
其次是某些回應理由侮辱民眾智商——暫且不說“臨時工”屢成擋箭牌,此前陜西眉縣回應大批領導干部購買經適房時稱“干部收入低屬困難家庭”;遼寧撫順市欲采購itouch4當U盤是因為采購人員“業務不精”;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長曹長清之子“未考先錄”、“未畢業享編制”是因為“急缺人手”;具體到“村長被碾死案”中,警方也說錢云會奇特的死狀“無邏輯可尋”。
然后是角色尷尬和利益糾葛帶來的“公正缺位”——比如,前不久針對市場上的火鍋含有添加“化學劑”一說,中烹協的“辟謠”(“市場上火鍋湯底100%合格”)就幾乎沒人相信。中烹協火鍋專業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就是一家知名火鍋連鎖企業的老板,這種“辟謠”怎能公正?從媒體報道可知,“村長被碾死案”死者錢云會曾因當地政府征地問題上訪6年,錢云會被抓之后,當地政府還涉嫌操縱與控制村里的選舉,試圖讓其選不上村主任;錢云會也曾在網上實名揭露當地政府征地等相關情況。也就是說,樂清當地政府也是利益攸關方和矛盾當事人,由其對案件調查、“定性”,“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難逃“瓜田李下”之嫌,調查結果自然也就難以服眾。
此前的一些爭議性事件,調查也往往由同級部門或“頂頭上司”進行,鑒于“官官相護”的心理陰影,這種調查自然難以取信于人。目前,“村長被碾死案”的真相依然云遮霧罩,必須有利益無涉的第三方公正調查,方能撥云見日,真相大白。有公正,才會有真相。在樂清市對此案的“神速定性”遭受質疑之后,溫州市公安局介入調查處理,且另按刑事命案偵查此案,多少讓人感覺到邁向真相的腳步聲。溫州市公安局會是“公正”一方嗎?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