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潮 教授于12月23日在昆明植物所作轉基因植物研究報道,題目為“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plants for astaxanthin production(利用代謝工程創造高蝦青素含量的植物)”。
中文內容簡介:
蝦青素(3,3′-二羥基-4,4′-二酮基-β,β′-胡蘿卜素) 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腫瘤、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作用。蝦青素的生物合成只發生于少數微生物。高等植物由于缺乏胡蘿卜素酮基化酶基因而無法合成蝦青素。迄今為止核基因轉化表達現有胡蘿卜素酮基化酶基因未能實現轉基因植物中蝦青素的積累。本研究從不同綠藻中篩選功能差別的胡蘿卜素酮基化酶基因并將其表達于擬南芥中。研究發現來源于衣藻的酮基化酶既能酮基化β-胡蘿卜素, 又能酮基化玉米黃素。該酮基化酶基因的植物轉化子能在不同組織中積累蝦青素。通過同時表達酮基化酶和羥基化酶基因,我們成功獲得在番茄果實中積累高含量蝦青素的轉基因植株。
作為一名非專業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我對其所作的研究成果總體上沒有理解上的問題。在交談提問階段,在場的各位老師學生就不同的研究興趣和問題進行了提問,多關于學術或技術細節。
黃俊潮 教授已經成功獲取在番茄果實中積累高含量蝦青素的轉基因植株,并說“下一步研究是進行小鼠飼喂試驗”,大有申請專利展開商業化運作的趨勢。就此,我進行了一些提問:
1. 你如何進行之后的小鼠飼喂實驗來進行轉基因番茄的安全性檢驗?
答曰:之后會選取不同表征的小鼠,即利用轉基因手段獲得的小鼠突變體、或天然的病變小鼠,如得癌癥小鼠,進行飼喂番茄實驗,測定小鼠壽命、細胞活性等指標。
評:很顯然, 黃 老師僅僅就“有效性”作出了部分回答。
接著問:
2.你所做的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檢驗有沒有一個標準?
答曰:“我們估計沒有什么大問題”,之后他自己就擴展了說開,試圖證明他的“沒有問題”。他說:現在政府官員也不懂,社會群眾也沒有理解能力,歐洲人又保守(加注:暗示歐洲人不吃轉基因食品),其實沒有什么問題。以前我在中山大學作的轉基因木瓜,當時還不是就買的很好,人們也不關心這些。而現在這些轉基因大豆、水稻、玉米社會上不都有嗎?人們還不是吃了。
評:他其實并未直接回答我說的“安全性標準”問題。
黃俊潮 教授說過后,還有人附和了一下。我的提問結束。
的確,搞科研的研究人員并沒有考慮其所研究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尤其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想當然”的思維還很重,對“安全性標準”的概念缺失,如果他們的確需要補這一課的話。
此外,開展轉基因的大討論和教育普及是必要的,即便是遺傳學專業的師生也未必對其危害有所了解,他們更多關注其研究的進展——實現轉基因植株或種子的獲取,正如 黃俊潮 教授所獲取的轉基因番茄。
注:部分內容轉自昆明植物所內網學術通知:http://internal.kib.ac.cn/sites/internal/Lists/Notices/DispForm.aspx?ID=4211&Source=http%3A%2F%2Finternal%2Ekib%2Eac%2Ecn%2Fsites%2Finternal%2Fdefault%2Easpx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