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10年11期下《中國集體經濟》雜志
在質疑和非議不絕于耳的媒體環境中,神木免費醫療改革已經堅持了一年多。經過了探索初期的短暫混亂和不斷的調整完善,免費醫療在神木基本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神木以實踐回答了種種猜疑和質詢,免費醫療模式很好地解決了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的醫療困難,受到了當地群眾的贊揚。醫療保障關系到每個人的健康,是重要的民生問題。拋棄情緒化的沖動表達,更需要我們對此進行深入的理性思考。本文試圖通過福利哲學的視角,對神木免費醫療進行分析,以期深入理解這種模式的優勢和重要性。
一、神木免費醫療的基本情況和社會影響
為了深入研究神木免費醫療,首先我們簡要總結其一年多的實施效果,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重要的社會影響。
(一)神木免費醫療模式的實施效果
神木免費醫療運行一年下來,很好地解決了當地居民的醫療問題。在費用控制方面,也沒有超出設計者的預想。一年人均醫療費用350元,全縣近40萬人,總費用為1.5億。這個財務狀況沒有超出預算,更沒有造成人們普遍擔心的財政負擔。客觀地說,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非常好。
(二)神木免費醫療的社會影響
神木免費醫療的實施不僅受到了當地居民的贊譽,而且引起了全國各大媒體的普遍關注和廣泛報道,更重要的是初步得到了學界和政府的肯定。2010年初,神木模式被社會政策領域的專家評為2009年度中國社會政策十大創新事件之首。評審團認為:“神木模式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的制度公平,當地政府履行了對公共事務的義務和責任,建立了科學的健康及衛生服務管理模式和有效的醫療費用控制機制。”2010年兩會期間,衛生部長陳竺肯定了神木模式的破題意義。他認為:“平均每個人400元,一年運行下來的情況相當好。如果都像神木那樣的話,按照300元的標準,大概五分之一的縣里可以先做起來。”
二、免費醫療與社會福利之間的關系
健康是個體幸福的重要內容和基礎。因此,保障健康是社會福利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妥善解決醫療問題,不僅是個復雜的社會難題,也是發展社會福利的重要方面。對于神木免費醫療的評析目前主要集中在其醫療層面,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其重要的社會福利思想價值。我們從免費醫療與社會福利,免費醫療與福利社會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一)免費醫療與社會福利
社會福利是政府和社會為提高國民生活質量而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和設施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社會福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社會福利供給的特征是收費低廉或者免費。健康是人們正常生活和幸福的重要基礎。健康保障是社會福利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一個社會的健康保障水平也反映了這個社會的福利發展狀況。神木免費醫療制度的實施,不僅改善了當地的醫療狀況和健康水平,也激發了人們對于社會福利的探討。神木的免費醫療,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福利發展。因為,免費醫療具有醫療資源配置的平等性和公共財政支出的共享性,所以它的提出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福利思想價值。
1、免費醫療的制度設計體現了平等性
神木免費醫療制度的重要突破,或者說創新,打破了在醫療資源配置方面的身份界限,實現了在醫療領域公民的平等性。我國現有的醫療體系不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而是按照身份界限分割為不同的板塊。其中政府公務員實行公費醫療制度;城鎮職工實行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實行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農村實行新農合制度。這種體系設計表現出了強烈的身份界限,實際上反映了公民在醫療保障領域的不平等性。神木免費醫療制度,打破了這種身份界限。神木規定,擁有神木戶籍的城鄉居民統一實行門診醫療卡和住院報銷制。它打破了城鄉之間的界限,也打破了公務員、職工和居民之間的身份界限,將城鄉居民統一納入到單一醫療保障體系中。這才真正合乎政府建立醫療保障體系的基本原則。
福利哲學的永恒主題是社會正義,無論社會正義被解釋為民主、平等還是自由,平等都是人類最基本的追求。醫療領域的不平等,實際上是特權思想在醫療方面的突出表現。神木的突破,不僅具有重要的醫療意義,也具有重要的福利思想價值。因為,神木免費醫療制度體現了中國人對于社會福利的更高追求。社會福利不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專利,也應該成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追求。正因為如此,神木醫改,被人稱為“中國福利建設史上的一個圣典”。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高度評價了神木免費醫療。他認為,神木醫改是中國福利建設史上的一個圣典,是一場社會政治大變革,促進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2、免費醫療制度的實施體現了公共財政的共享性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們生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一個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理應由全體人民共享。但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很多普通民眾卻很難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貧富差距問題的加劇就是這種趨勢的突出反映。如何實現公共財政的共享性?加強社會福利建設是一個重要的途徑。神木免費醫療的實踐應該是這方面的一個成功的探索,它通過為民眾提供免費醫療,讓人民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經過30多年市場經濟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已經普遍認識到市場機制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激勵作用。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不可能是走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回頭路,而應該由政府著力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因此,在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政府要有所作為,積極投入公共服務,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務的免費提供,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二)免費醫療和福利社會
從歷史發展來看,社會福利的發展經歷了剩余型和制度型兩個階段。在我國的社會福利建設過程中,存在著福利發展模式的爭議。一般認為,我國應該避免高福利國家的教訓,即由于高福利所造成的就業不充分和激勵不足等福利病。但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現在面對的情況主要是福利供給嚴重缺乏、社會保障不足,而不是過度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建設一個適度普惠型的社會福利制度。所謂適度普惠型,就是一方面盡力使廣大人民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而另一方面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和嚴格的監督機制規避發達國家的福利病,使社會在保持充足活力和動力的同時,實現基本的社會正義。
神木免費醫療制度的實施,我們認為是一種適度普惠型的福利建設。所謂普惠是指它面向全體民眾,打破了身份、城鄉的界限,是一種制度性的社會福利。所謂適度是指它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和嚴格的運行監管,合理控制費用支出,避免了過度醫療和嚴重的費用負擔。事實上,神木在實施免費醫療制度以前,已經實施了免費教育。教育、醫療雖然需要投入社會資源,但是這些不是單純的消費領域,實際上也是一種社會投資,教育增加了社會的文化資本;醫療增加了社會的健康資本。在這些方面加強福利建設具有重要的社會投資價值。因此,我們認為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等都是建設適度普惠型福利社會的發展方向。
三、神木免費醫療對構建福利社會的啟示
通過對神木免費醫療制度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關于構建適度普惠型福利社會的啟示。首先,要積極發展社會福利,讓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發展經濟是手段,不是目的。發展經濟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為了縮小貧富差距,應該通過發展社會福利,讓大家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使群眾的生活品質伴隨經濟發展相應提高。其次,社會福利重在建設。發展社會福利,不在于提出多么完美的理論,也不在于喊出多么誘人的口號,關鍵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像神木這樣不斷推出免費教育、免費醫療等舉措,雖然制度設計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但是卻能夠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再次,發展社會福利缺少的不是資金,而是執政為民的理念。神木免費醫療的投入,并沒有造成人們普遍擔心的財政困難,但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目前,我國社會矛盾日漸突出,維護社會穩定成了政府的重要任務。與其事后花費巨大財力去維護穩定,不如事前著力去發展社會福利、解決民生問題,從而減少、化解社會矛盾。因此,解決民生問題缺少的不是資金,而是理念和責任,我們希望有更多地方政府能夠以切實行動發展福利、改善民生。
參考文獻:
1、王家敏.陜西神木免費醫療模式施行1年獲肯定[J].中國新聞周刊,2010(4).
2、佚名.醫改:從神木學到什么[J].中國新聞周刊,2010(5).
3、歐陽景根.背叛的政治——第三條道路理論研究[M].上海三聯書店,2002.
4、劉武.神木醫改“政府賺錢”的真實語境[J].瞭望東方周刊,2010(6).
(作者單位:南京工程學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