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鄧玉姣、劉漢黃、通鋼工人、趙東民、一枝清荷生不逢時
關于鄧玉姣、劉漢黃、通鋼工人的生不逢時,我在2009年8月9日于《當權力認定的兇手竟是百姓心目中的英雄的時候》一帖中,對此已經作過評述,況且,此帖還曾經被著名律師童英貴用于為劉漢黃進行法庭辯護。童英貴律師在辯護中這樣說道:“如果說左大培先生只是從道義上為通鋼工人辯護的話,秦川牛先生似乎找到了反駁對劉漢黃和通鋼工人追究刑事責任的銳利的武器。”我為自己的帖子第一次能被用于為社會正義進行辯護而心慰,故將該帖全文抄錄于下,權當為鄧玉姣、劉漢黃、通鋼工人們的不幸再作一次呼喊吧:
【當權力認定的兇手竟是百姓心目中的英雄的時候
我以為,當共產黨人的言行符合黨旗上的標志的時候,那么,你想讓共產黨的威信不高都不行,因為工農民眾占人口的絕大多數。
我還以為,當權力所認為的兇手與百姓們所認為的兇手是一致的時候,則社會就一定是和諧的。相反,當權力所認定的兇手,每每竟是百姓們心目中的英雄的時候,那么,則社會就一定是中了邪氣,撞到了鬼,是非顛倒,人神難安,社會動蕩。
那么,當今社會究竟有沒有權力所認定的兇手,恰好就是百姓們心目中的英雄呢?我覺得不僅有,而且還有得很古怪很離奇很規模,并且還遠非一兩起。
5月10日 晚,發生在湖北巴東的震驚全國的鄧玉嬌案,就是一起非常典型的此類案件。縱觀古今中外的正常社會,甚至在動物世界,實在也難找一例這樣的奇觀:當眾官員共同對一個弱女子進行調戲、侮辱、施暴時,女子出于本能,舉起修腳刀胡亂揮舞,以致官員一死一傷。在任何正常的社會,都會將鄧玉嬌此舉當作一個除邪震惡的榜樣給于褒揚。然而湖北巴東當局,卻欲將鄧玉嬌定為殺人兇手,而對那幾個官員卻不作任何追究。
不幾天之后,又發生了這樣一起震驚全國的事件:民工劉漢黃因工負傷,被老板除名,在勞動仲裁無效又多方求助無果(這在任何正常的社會都是絕不可能發生的)的情況下,被迫向私企老板舉起了討要公道之刀。試想,劉漢黃此舉,倘若發生在30多年前的中國,則劉漢黃會不會是一位對資本家進行英勇斗爭的英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7月24日 所發生的震動了整個世界的吉林省通化鋼廠萬名工人打死工頭一案。
眾所周知,共產黨是以消滅私有制和代表廣大工農民眾的利益而聞名于世的(以《共產黨宣言》和黨旗上的標志為證),共和國的憲法也載明了要以生產資料的公有制為主,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分配原則。然而,吉林通化當局卻公然踐踏憲法、公然違背共產黨的宗旨,數次與私企老板勾結,將龐大的通化鋼廠,交由資金微弱的私企老板掌控,遂使國資大量流入私企老板腰包,工人大量下崗,在崗者也收入大大下降,而工頭的年薪卻高達300多萬元。這一人世間罕見的違法亂紀且公然踐踏公理的強暴行徑,自然會引起工人們群情激憤、工頭遭毆而亡。
至此,究竟誰是造成吉林通鋼事件的真兇?誰是維護憲法、維護共產黨的宗旨、維護基本人權、維護起碼公平正義的英雄?我相信中國百姓自有公論,因為有一句話說得好:“歷史的舞臺,誰的表現最為精彩,臺下的群眾心知肚明”。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吉林通化當局,至今仍然還在以權力者的身份,不惜以巨資在工人們中追查著“真兇”。
在我看來,所有這些事件,其共同之點,都是發生在權力與民心相背的情況下。這實在是一些中了邪氣,撞到了鬼,是非顛倒,人神難安的事情啊!以致我不得不將它們記錄下來,留作后世之鑒。
秦川牛
2009.8.9】
眾所周知,趙東民同志是因為竭力維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紐帶作用,反而被抓捕一年多期間不審不判,直至最近竟然被判刑的。雖然共產黨的宗旨之一是必須密切聯系群眾,雖然此案已經引起了海內外眾多學者和數十個趙東民事件關注團的密切關注,雖然億萬網民為趙東民同志憤不平,但是,即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僅西安司法當局依然故我,并且,至今人們也未聞高層對此事的態度。
由此可見,趙東民同志竭力所維護的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紐帶,恐怕已經被當今的資改派勢力完全廢棄,否則的話,將何以解釋上述現象?試想,擁有這種現象的社會,難道還不是我在上述一帖中所說的【中了邪氣,撞到了鬼,是非顛倒,人神難安】么?難道趙東民還不是生不逢時么?
近聞著名的一枝清荷網友,因為在網上寫宣傳和歌頌毛澤東思想的文章而被第三軍醫大學開除一事,不禁使我首先想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的這樣一個號召:【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始終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第三軍醫大學竟然卻將宣傳和歌頌毛澤東思想的一枝清荷開除了。試想,這種社會現象,難道還不是我在上述一帖中所說的【中了邪氣,撞到了鬼,是非顛倒,人神難安】么?難道一枝清荷網友還不是生不逢時么?
嗚呼!倘若我們的社會如此的“毫不動搖” 下去,豈不是會有更多的鄧玉姣、劉漢黃、通鋼工人、趙東民、一枝清荷生們因生不逢時而身遭不幸么?
秦川牛
2010.12.1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