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過去了,在孔教授的博客上還沒有反應,對于寫文章如倒啤酒一樣快的中文系教授,看來昨天的敦促是還沒有傳到他那里。
昨晚,有朋友說孔教授寫過反轉基因主糧的話,于是趕緊到東博書院的博客,一篇一篇往回查。
l 從昨天開始查到8月29日,沒有一篇涉及反對轉基因的。
l 一直查到上半年,終于查到孔教授確實寫過反傳基因的文章。然而,細看了內容,卻讓人心情沉重,這是為什么呢?
以《狗東西集團》這篇文章為例:孔教授就張宏良同志寫的《美方公布的“中美國”文化別動隊名單——評美國評選的“中國百大公共知識分子”》,怒罵“比如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轉基因主糧問題,就是“王婆”巨大力量的典型例證。轉基因食品的危害性全世界有目共睹,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被美軍占領的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沒有主動選擇轉基因主糧,伊拉克在被槍桿子逼著種植轉基因種子時,仍然在鄰國建立了種子備份倉庫,不忘為子孫后代留一條退路。而中國卻在沒有任何外部逼迫的情況下,主動成為全世界轉基因主糧的試驗場,并且是全世界唯一的試驗場。……他們在群起圍剿轉基因主糧的反對者,并且一致認為由幾個官僚和專家決定13億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決定中華民族的種族安全,是十分正常的,是完全應該的,把所有反對者都污蔑為是毛左陰謀,是反對科學反對改革開放。……這些所謂的公共知識分子,恰恰在這個最大的公共問題上,幾乎都站到了社會公眾的對立面,不僅不替公眾說話,還指責公眾質疑種植轉基因主糧,是科學愚昧和政治陰謀。……農業部之所以敢對沸反盈天的滔滔民意置之不理,正是因為有這些“王婆”的存在,因為這些“王婆”構成了中國社會的主流輿論,對于中國決策過程具有決定性影響。包括基因領域那幾只“美國鸚鵡”,如果沒有這個龐大的“王婆”別動隊做后盾,根本不可能影響中國決策過程”。孔教授那時罵得何等暢快淋漓!
然而自8月29日起,方舟子這個南方系選出的《影響中國50個公共知識分子》、這個瘋狂“指責公眾質疑種植轉基因主糧,是科學愚昧和政治陰謀,”的首席“王婆”、這個得到南方系、中國青年報、美國媒體力挺的“認為由幾個官僚和專家決定13億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決定中華民族的種族安全,是十分正常的,是完全應該的,把所有反對者都污蔑為是毛左陰謀,是反對科學反對改革開放”的國籍不明“人員”,在孔教授的口里成了“我們國家著名的打假英雄,我也是非常佩服他”!!!
12月7日,農業部被網友揭短:自己的部機關幼兒園,明確規定禁止食用轉基因油,中國人民“輿論大嘩”,農業部則十分賣力地刪除、改寫。方舟子“訕訕”地發“圍脖”:“農業部機關幼兒園的工作人員的科學素養和專業能力你就那么信任?轉基因油是不是安全由他們來決定?那么多國際權威機構的話你不聽,反而去聽一個機關幼兒園?”
因此,為了人民的利益,再次請孔教授明確說明自己對轉基因主糧的看法,以正視聽。
注:為避免孔教授秘書處(軍機處)臨時幫忙的學生耽誤事,所以請認識孔教授的網友幫忙,盡快轉達給孔教授,以免孔教授挺方的講話被挺轉賣國集團利用,時間緊迫!2010年12月9日12:40
附:
敦促孔慶東就轉基因主糧事件表態
孔慶東是一位在左翼陣營擁有大量粉絲的公眾人物。幾乎每次講話,都在烏有之鄉和旗幟網得到發表。然而,細心的人發現,最近一次孔慶東第一視頻的訪談(12月3日),被忽略了,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在12月3日的第一視頻節目中,針對女主播的“方舟子質疑張衡地動儀是否缺乏證據”的主題,孔教授再次稱方舟子是“我們國家的打假斗士”,“要允許打假自者自己犯錯誤,犯了錯誤,我們應該給予理解,我們可以質疑,可以懷疑但是雙方都要有證據”。這是孔教授自8月29日《如何保護打假斗士們的安全》節目中稱方舟子是“我們國家著名的打假英雄,我也是非常佩服他”之后,第二次稱贊方舟子。
這段時間(8月29日至今)方舟子在媒體上有一系列曝光:裸照被質疑報假案、力挺疫苗瘋打王月丹博士、力挺轉基因主糧、與肖傳國醫生打官司、被揭發多處文章抄襲、被揭發是美國身份、逃回美國拒不接受中國法院判決,連右翼文人都對方說“如果中國保護不了你,你就公開你的CIA身份吧”,等等。因此廣大人民包括左中右派陣營都認為方舟子的真實面目是:以打假為掩護、力挺轉基因主糧才是其真目的奸賊。
在這樣的背景下,孔教授還說方舟子“我們國家的打假英雄”,殊堪回味!
12月5日,顧秀林老師揭露農業部一意孤行”“擅自允許中國三大糧食作物全部轉基因”,短短24小時左右,新浪、博客中國就有數萬點擊。反轉,已成為99%的中國人民當前最大的挑戰!
因此,為了人民的利益,請孔教授明確說明自己對轉基因主糧的看法,以正視聽。
注:為避免孔教授秘書處(軍機處)臨時幫忙的學生耽誤事,所以請認識孔教授的網友幫忙,盡快轉達給孔教授,以免孔教授挺方的講話被挺轉賣國集團利用,時間緊迫!2010年12月8日11:36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