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人民網強國論壇引法治周末文章中稱,清華博士王進文因老家遭強拆寫了一封公開信,質疑強拆的違法性。當地維城區政府某些官員認為,王博士上大學的時候,當地村委會與街道辦曾給過他3000元,所以王博士今天的行為是“反咬一口”,當屬“忘恩負義”(鏈接: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1&treeView=1&view=2&id=105646702)。
這個消息把筆者看得一頭霧水,當地區政府究竟有何“恩義” 于王 博士,而 王 博士竟然忘記了,以致使官員們委屈、憤怒莫名?所謂的“恩義”看來就是指那3000元。但那些錢顯然并非來自今日憤怒官員的慈善捐助,而是公款獎勵。至于獎勵合適與否,本文不作討論。那些錢是否出于考上大學給當地政府的臉上增光添彩的考慮,本文亦不作討論。本文要講的是,這些用來獎勵 王 博士的錢是哪里來的?當地政府不能印鈔票,這差不多是確定的。政府機關也不能搞實業,這些錢也不是他們通過辛苦勞動賺來的。那么,這些錢就是當地千萬人民通過辛苦勞動賺來,然后由政府收上來,再然后又獎勵給了 王 博士。既然如此, 王 博士有什么理由對當地政府感恩戴德呢?這“忘恩負義”四個字又何從談起呢?這某些官員的心里,是不是有這樣一個邏輯,無論這些“恩義”是否實質上出于自己, 王 博士都必須對他們感恩戴德呢? 王 博士是否必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只有說“感謝黨,感謝政府”的份兒呢?
另外,當今政府機關中,吃飯不干活、說話不辦事、尸位素餐的干部也不在少數。筆者自然不敢推測這某些官員便必然是這樣的干部,但筆者也萬萬不敢斷言他們就不是這樣的干部。倘若,我只是說倘若,這某些干部恰恰就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干部,那么是當地千萬人民群眾的血汗在養活他們,這些血汗里面也有 王 博士父母的一份兒呢,這樣的話,究竟誰對誰有“恩義”呢?究竟又是誰在“忘恩負義”呢?
有一個人養了5萬只羊。每年都要剪2次羊毛。他發財了,成了當地屈指可數的大富豪。有一天,一只羊考上了大學,這個人拿出2兩羊毛為這只羊做了個馬甲,馬甲正面繡了2個字“我愛”,反面繡了2個字“細雨”,然后敲鑼打鼓地把他送去上大學。后來他要殺這只羊了,羊叫了幾聲,該人大怒:“反咬一口”,“忘恩負義”。您認為是羊忘恩負義呢?還是那個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