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歡迎發展,歡迎城市化,歡迎拆遷。這個‘我’,也可以置換成‘我們’。前提是,確保更好地發展,確保更合理地城市化,確保更公平地拆遷。”“推土機推不出政治,推不出和諧社會,也推不出真正的城市化。”(2010年12月01日 《新京報》)
這段精彩論述,摘自《法學博士清華大學王進文致工學博士濰坊市長許立全先生有關拆遷問題的公開信》。近日,這封8199字的“公開信”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11月30日,王進文證實該信確實是他所寫,事因老家的房屋在未簽拆遷協議的情況下于凌晨被拆。同日,濰坊市濰城區區委副書記王兆輝證實,王進文家的房子確實在11月17日凌晨被拆。并稱,王進文發表公開信之后,他已到北京與其當面溝通,目前雙方正在溝通,爭取妥善處理此事。
據王進文介紹,自己老家在濰坊市濰城區西關街道北三里村,今年3月底,村里開始城中村改造拆遷。但“拆遷時,村民并沒看見相關的立項、批文、資質證明等手續。”他收到的書面答復顯示:濰坊市發改委尚未對北三里村“城中村”改造項目進行核準。答復時間是5月18日。
但“這邊還未核準,那邊已經開始拆了。”王進文說,11月17日凌晨2點多,他家的房子被推土機推倒,并被立即清場,而此時他家人并未在拆遷協議上簽字。
于是,王進文在當天寫了《公開信》,并以特快專遞和掛號信的方式,轉給了濰坊市長許立全。信中向許市長提出了很多問題,其中就有有本文開頭的那段精彩論述。
當地官員王兆輝說,經調查,王進文所在村共有527戶,其中拆遷了524戶,有526戶已經簽了拆遷協議,只有王進文家沒簽。王兆輝還說,該村黨支部書記和王進文家有親戚關系,據村支書反映,他已經和王進文的母親溝通過,王母口頭同意,才在夜里拆了他家的房子。因為村委會是自治組織,當時沒向上級組織匯報,事后,區委領導批評了該村支書。但王進文稱,其母從來未口頭同意過。
王兆輝說,王進文發出公開信后,引起濰坊市領導的重視,市領導要求區委區政府依法依規,妥善處置此事。11月24日,他來到清華大學,找到了學校法學院和王進文本人,進行了充分的溝通解釋,同時表示,爭取盡快妥善地處理此事。如果雙方未達成一致,希望王進文通過司法途徑維權。
最令人深思的是,在新京報記者和王進文的對話中,有一精彩問答。記者問王,“如果有私下解決的方案,你會接受嗎?”王進文說,“不會,11月24日,我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他問我要一個賬戶,說‘給你匯138萬,這事就別鬧了。’我不知道他是誰,也沒同意。”
最后,再從《公開信》中摘出一段原話作為本文的結尾吧:“作為一介布衣,恪盡公民責任,所做唯有發聲,唯有呼吁,使更多的人知道發生過的不公與不義;至于呼吁后的結果,或許更糟,或許好轉,或許難言;我所能做的只是盡我所學所能使之在盡可能多的媒體、網絡及政府機關中知曉,以此促成您及相關人等對于拆遷問題的關注,使無助百姓不至對法律完全失望,因為不公只有置于陽光之下才能加以克服。”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