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多大膽,就有多少錢”,這一比喻用在當今丑態百出的中國資本市場,是非常貼切的。這不,經過著名的詐騙公司——平安證券的精心打造與包裝,涉嫌違法違規、招股說明書數據大有水分、蓄意隱瞞重大事項造假等一系列問題的“高科技”公司——沃森生物(股票代碼:300142)11月1日在深交所的創業板發行,該股的發行又創造了一項中國資本市場的無恥的圈錢記錄:發行價95元、發行市盈率133.8倍!它僅僅發行了2500萬股,就圈錢23.75億元,平安證券等所謂的中介掮客分得贓款1.532億元。11天后,沃森生物迅速被深交所批準上市(平安證券與深交所關系非常密切,沒有不“迅速”的),開盤價150元,最高158元。
據《大眾證券報》記者報道,股票如此“優異”的表現,“沃森生物那幫高管應該彈冠相慶了,他們的財富堪稱是原子彈爆炸級的增長”。
一來自昆明的投資者向記者爆料:“很多人的成本是當初1元接手。”(請注意,是1元/股)為了證實此事,記者在證監會網站查閱了沃森生物《發行人關于公司設立以來股本演變情況的說明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確認意見》。調查的結論與爆料人所述基本一致。
沃森生物前身為云南沃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系昆明潤生藥業有限公司、昆明伯沃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及云南盟生藥業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共同出資創立;2009年6月,沃森生物有限整體變更設立沃森生物。2006年1月8日,伯沃特生物與李云春、陳爾佳、劉紅巖、劉俊輝、黃鎮、馬波、徐可仁、鐘光祿、王舉東、李健峰、虞俊健等11名自然人分別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伯沃特生物所持沃森生物有限全部股權分別以1元的價格轉讓給上述自然人。李云春受讓21.33%、陳爾佳受讓19.34%、劉紅巖受讓17.34%、劉俊輝受讓10%、黃鎮受讓4%、馬波受讓3%、徐可仁、鐘光祿、王舉東、李健峰、虞俊健五人分別受讓1%的股份。
截止昨天周五,如果按沃森生物收盤價152.30元計算的話:
李云春持股1504.58萬股,身價22.9億元;
劉俊輝持股1139.06萬股,身價17.3億元;
陳爾佳持股823.15萬股,身價12.5億元;
劉紅巖持股696.62萬股,身價10.6億元;
黃鎮持股161.62萬股,身價2.46億元;
周國昌持股150.11萬股,身價2.28億元;
姚定邦持股150萬股,身價身價2.28億元;
逢濤持股149.34萬股,身價身價2.27億元;
馬波持股111.84萬股,身價身價1.7億元;
張翊持股99.56萬股,身價身價1.5億元;
虞俊健持股87.28萬股,身價身價1.33億元;
徐可仁持股49.78,身價7581萬元;
王舉東持股49.78,身價7581萬元;
鐘光祿持股49.78,身價7581萬元;
楊喆持股49.78,身價7581萬元。
另外,還有顧雷兵、王洪兵、邢鎖茂、蘇敏等四人分別持股37.5萬股,身價也高達5711萬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股票上市前一年才剛剛入股的兩位神秘人物姚定邦和蘇敏,他們兩更顯幸運,好像祖墳上大冒青煙一般。1年前,姚定邦出資600萬元入股,今天市值2.28億元,蘇敏1年前出資150萬,今天市值5711萬元,一舉踏進億萬富豪和千萬富豪的行列。
我們不禁會問:這些人等究竟是何方神圣,昨天還不名一文,今天轉眼之間就成為身價數千萬、上億元、數十億元的超級大富豪?他們的巨額財富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通過研究他們的資料,我們不難發現,李云春、陳爾佳、劉紅巖、馬波、楊喆之流昨天都混跡于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下稱“昆明生物所”),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踏著資本市場“一夜暴富”的節拍,他們突然之間發財了,財富之巨大令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連連驚呼中國證監會領導的“太帥”了、太“英明偉大”了、太值得“歌頌”了!
李云春,沃森生物董事長,總經理,曾先后擔任昆明生物所的助理研究員、銷售科科長、經營部主任等職。
劉紅巖,沃森生物董事,副總經理,科學委員會主席,曾任昆明生物所基因工程中試生產研究室科室主任。
陳爾佳,沃森生物董事,副總經理,玉溪市政協委員會,曾先后擔任昆明生物所的團委書記、助理研究員等職。
馬波,沃森生物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曾供職于昆明生物所。
楊喆,沃森生物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曾供職于昆明生物所。
黃鎮,沃森生物技術總監,曾任職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并曾在該所主導參與過Hib疫苗、23價肺炎鏈球菌莢膜多糖疫苗的研制。(由于做賊心虛,黃鎮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的經歷和身份在沃森生物招股說明書中予以隱瞞,只字未提。虛假披露。)
徐可仁,沃森生物董秘,曾任職于云南省昆明市國家稅務局。
.......
要么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技術人員,要么是政府工作人員,都受恩于黨,受恩于國家,受恩于納稅人。
昆明生物所是國家投資于1958年建立的從事醫學生物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進行疫苗、免疫制品和基因工程產品的規模化生產,也是國內最大的系列化甲型肝炎疫苗研制生產基地,是名符其實的“國家隊”。李云春、劉紅巖、陳爾佳等人在昆明生物所任職的時間均超過15年,現任沃森生物首席科學家郭仁更是曾任昆明生物所所長,因此,擁有大批昆明生物所老員工的沃森生物被稱為是疫苗研發的“國家隊”。2001年9月-2004年10月,這支“國家隊”僅三年時間即完成了“精制甲型肝炎滅活疫苗(Vero細胞)”的研發及獲得臨床批件,并迅即獲得2000萬元資金。參與研發的有陳爾佳、馬波、劉紅巖、鐘光祿、陽選祥、練幼輝、譚順革、向左云、陶林,其中前7人均曾任職昆明生物所。
在拜金主義大潮的沖擊下,2001年-2005年間,昆明生物所多人離職,但基本未脫離疫苗行業,包括投身沃森生物的幾位。疫苗屬于知識技術密集型產品,如不嚴格保密,隨著人才流失很容易形成技術流失。昆明生物所人事處李處長介紹說,所里因此意識到保密問題,2005年制定了 《保守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科技秘密保證書》。其中指出,在所內從事科研期間,一切成果均為職務發明,國家所有,生物所持有,本人無權私自處理;離職后三年內不得從事與生物所進行的研究課題、生產產品、銷售產品相同或相類似的業務活動。但是,這一規定對于沃森生物的諸多瘋狂的碩鼠們似乎已毫無約束力。
昆明生物所1985年參與承擔了國家重點攻關項目——“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的研究”,1993年獲得專利。甲型肝炎滅活疫苗的研究于1999年開始,2004年獲得兩項專利。
沃森生物于2001年1月創立。2002年6月,經過一系列的股權轉讓,當時尚未退市的云大科技(原股票代碼:600181)現身沃森生物,并在2004年4月直接控股其45%的股權。蹊蹺的是,兩個月之后,云大科技突然宣布退出疫苗產業,將上述股權實際轉讓給李云春、陳爾佳、劉紅巖,并由伯沃特生物代為持有。而在2002年8月至2008年,李云春、陳爾佳、劉紅巖同時陸續任職并執掌云大科技子公司大連漢信生物。
其中股權轉讓來轉讓去的貓膩就不難以理解了。
幾乎是在李云春等同一幫子人員的管理之下,沃森生物業績步步上升并直至包裝上市,同為疫苗企業的大連漢信凈利潤卻從2002年的4024萬元下滑到2005年、2006年分別虧損5977萬元、3196萬元。而云大科技在連續虧損后于2007年正式退市了。
據沃森生物公司和它的發行保薦人平安證券吹噓,沃森生物是一家專業從事疫苗研發、生產和營銷的現代生物科技企業,主要致力于生物醫藥領域疫苗類產品研發、制造和銷售,致力于提供安全、有效、技術領先的人用疫苗產品。公司擁有一個先進的疫苗研發中心、一個現代化的疫苗生產基地、一支訓練有素的專業化營銷隊伍。公司同時還建立了細菌性疫苗研發技術平臺、病毒性疫苗研發技術平臺等。公司已研發成功八個新藥(疫苗)品種;正在研發的新疫苗品種十余項,一類新藥數個,公司的成長潛力非常可觀。云云。
但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沃森生物創立發展直至上市的過程中,其研發“成果”,不少都是在李云春等公司高管、核心技術人員的原有的國有生物所、企業有過相似或相同的研究甚至產品,都是從國家“偷”來的,沃森生物的成長,也是伴隨著對昆明生物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退市公司云大科技的大量疫苗技術、資源乃至資金的借力,是李云春等人玩弄重組、轉讓、逐步化公為私的結果。
一位疫苗界權威專家指出,國有生物所的項目研發系由國有出資,研發過程及產品均屬于國有技術資產。而現在民營疫苗企業大多走的是“仿藥戰略”,把國有生物所的人才挖過去后,帶去的技術稍加改變形成產品,比如改變培養方式、純化方式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技術,也能申請新專利。但技術還是那個技術,只是稍有改進。嚴格地說,這肯定會涉及侵犯國家知識產權的問題,但這在民營疫苗企業已經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11月10日,昆明生物所的職工對沃森生物招股書中的研發成果時間表,非常氣憤:“這個表是從哪里來的,這個(精制甲型肝炎Vero細胞滅活疫苗)在我們所做了很多年的相關研究!”昆明生物所內部人士表示:“沃森生物是私人企業,跟國企不一樣,而且沃森生物的老總們是生物所出去的,他們拿去用不是很現成嗎?”
昆明生物所副所長楊凈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李云春、馬波都是原來生物所甲肝室的,參與過減毒疫苗的研究、生產,對這一套流程肯定是比較熟的。這也為他們自己滅活疫苗的研發奠定了基礎,因為甲型肝炎減毒疫苗與滅活疫苗在工藝上有相通的地方。楊凈思坦言:“他們出去從事與研究所相同或相似的研究生產,這肯定會涉及到技術方面的流失。但之前的已沒法追究,他們也是很感謝所里對他們的培養的。”
按照沃森生物招股說明書中所顯示的,其曾經的子公司沃森上成2007年從昆明生物所甲肝疫苗采購單價為22.68元,后兩年分別降至11.52元、8.56元。同時,在剩余85萬支甲肝疫苗下,剔除所有采購成本,最近三年沃森上成從昆明生物所采購的甲肝疫苗部分凈利潤已累計逾1億元。
沃森生物公司和它的發行保薦人還在招股書中存在嚴重的隱瞞重大事項。除了沃森生物公司市場占有率的數據被質疑嚴重造假外,有知情人士在昆明披露:“沃森生物招股意向書隱瞞重大事項,去年7月發生山西運城的17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沒有披露”。
2009年7月30日,在隸屬于國務院新聞辦領導的中國網有該事件的新聞報道,題為《絳縣:兒童預防接種疫苗后發生多起異常反應》,對絳縣兒童疫苗接種后疑似預防接種異常的反應事件表示嚴重關注。絳縣疾控中心負責人安主任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共對全縣4000余名3個月至5歲兒童接種了Hib疫苗。從接種開始至7月15日內經縣政府組織專家排查共17例符合此次疫苗接種后發熱癥狀,并立即安排住院治療。有1例死亡兒童。”2009年8月24日,在山西省《運城日報》社主辦的“運城新聞網”上,運城市衛生局就運城市委辦公廳轉來的“絳縣衛莊鎮雎村李志平反映兒童注射疫苗的問題”作了專項匯報。該報告顯示,絳縣疾控中心2009年7月2日-6日對全縣3月齡至5歲兒童接種Hib結合疫苗,共接種4942名適齡兒童。本次接種的疫苗是玉溪沃森技術有限公司(系沃森生物全資子公司)生產的“邦貝克”牌疫苗,由河南省開封市眾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經銷。截止7月25日16時,絳縣共發現17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患兒。
Hib疫苗是“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簡稱,該疫苗是沃森生物目前在售兩疫苗產品之一,且占有絕對大的權重。2007年、2008年、2009年及2010年1-6月,Hib銷售收入占沃森生物自產疫苗產品銷售收入比例分別為100%、100%、82.76%、81.23%。
然而,如此重大事件在沃森生物《招股意向書》中沒有任何提示和披露,屬于嚴重的隱瞞事件。
11月2日下午,有記者就此事撥打沃森生物對外公布的聯系電話0871-8312779。然而,聽筒中傳來的是:“歡迎致電云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電話正在轉接中,請稍候”一段錄制語音后,聽筒里傳來的是“滴滴滴”傳真的聲音。隨即,記者又撥打了沃森生物《招股意向書》所留保薦人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電話,電話無人接聽。
沃森生物公司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它既不老實,又不謙虛,它在招股書的第一頁公司住所就開始弄虛作假錯。沃森生物招股說明書赫然顯示:“公司住所:昆明市高新開發區北區云南大學科技園2期A3幢4樓”。昆明沒有云南大學科技園,只有云南省大學科技園。而沃森生物公司為什么要在這上面造假呢?原因可能就是怕它的真面目曝光,公司領導不想讓媒體、投資者去找到它,因而耍這樣低劣的花招,所以就在公司住所上面弄虛造假。
對于沃森生物的天價發行和大肆圈錢行為,沃森生物公司和它的發行保薦人平安證券一致認為,雖然沃森生物的發行市盈率133.8倍、發行價95元,但這個定價是合理的。它們宣稱,此次定價高于與可比公司均值,但考慮到公司的成長性,給予一定的溢價是合適的。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認為沃森生物“股票上市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平安證券愿意推薦云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交易”。
保薦機構法定代表人:楊宇翔;保薦代表人:龔寒汀、方向生
老鐘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75622047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