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錢毛了!”——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下的通貨膨脹與流通過剩
水寒 中國勞工論壇(chinaworker.info)
"錢毛了",這句話成為近來街頭巷尾人民最愛議論的話題。日常民生用品和食品價格猛漲給民眾生活已經帶來巨大負擔,并引起民眾的怨聲載道。人們也為此創造出了一系列新名詞,例如,"豆你玩"、"蒜你很"、"姜你軍"、"糖高宗"、"蘋什么"、"煤超瘋"等等。
蘋果價格從往年的3元多一斤翻倍至6元多,綠豆和黑豆等價格漲幅也超過一倍,全國內衣與毛巾等棉制商品平均漲幅在一成三至兩成四之間。廣東省食用油價格普遍漲幅達10%以上。上海的食糖價格從1年前不足3000元上漲超過6000元。不少中產民眾成為了囤積糧食和食用油的"海囤族"。考慮的內地產品質量、人民幣與港幣匯差和新進的漲幅,甚至出現大量深圳等地的廣東中產消費者前往香港采購以躲避內地漲價狂潮,雖然大多數香港市場出售的商品多是由內地生產,而被稱為深圳人"南下過河打醬油"。
而處于極端困難中底層百姓生活更是困苦。在福州等地,當地居民利用廢舊的浴缸等自己種植蔬菜。甚至在北京也出現低保戶被迫從菜市場撿拾丟棄的菜葉和減少本來就不多的吃肉次數。根據安徽省當地媒體《新安晚報》的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以上的普通民眾要依靠"節衣縮食"的方式來應對物價上漲,一個月只吃1、2次肉成為部分民眾的"被減肥"。
據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CPI同比上漲3.6%漲幅創下23個月新高;當月食品價格更是同比漲幅高達8%。國家發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與9月份相比監測范圍內包括蔬菜、糧油、鮮肉類及水果共31個產品中,共24種產品價格呈不同程度上漲,約占統計總品種的80%。毫無疑問,近日即將發布的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再創新高。
與此同時,不僅是零售市場的終端價格不斷攀升,而且在上游包括糧棉油等大宗必需品的價格也不斷攀升新高。在東北等地,無論是大米還是大豆的收購價格都攀升15%-30%,但農民仍然囤積惜售。而根據海關總署10月中旬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進口大豆464萬噸,價值20.865億美元,進口均價為449.7美元/噸,與今年7月份的422.4美元/噸相比上漲5.3%。
一方面,在國內市場,由于初級市場對國際資本和私營資本放開,導致大量資金進入高價收購實現"戰略性布局",。而政府長期以來的通貨寬松政策導致貨幣泛濫,使大量過剩性資本涌入中間流通領域,導致價格進一步攀升。另一方面,這一輪漲價潮并非僅僅出現在中國,可說是全球范圍的普遍現象。由于災害減產和過量的國際資本的炒作導致各大宗農產品價格迅速攀高。在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產品中,很多明年夏秋結算的糧油價格漲幅超過10%。半年內,全球小麥和玉米現貨價格已經漲了57%,在一個月內漲了近30%;大米半年漲了45%,糖漲了55%,大豆價格漲到了過去16個月來的最高價格。豬肉價到達20年來最高點。
印度到今年9月份通貨膨脹指數已經超過8.6%,年內已經加息6次,并因此引發數年少見的全國性總罷工。因為面包價格上漲30%,非洲國家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等地發生騷亂,造成12人死亡。水災重創之下的"南亞糧倉"巴基斯坦的面包價格接近了歷史最高水平。而日本和韓國等國的蔬菜價格上漲,直接進一步推動中國蔬菜價格進一步上漲。根據世界銀行的預計,目前的糧價與菜價還遠未達到最高點,在未來兩年內將出現可預見的全球性糧食危機。今年經濟危機和糧食危機導致因食物不足長期挨餓的人口突破10億。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指出"如果今天一切流通渠道中的紙幣已達到這些渠道所能吸收貨幣的飽和程度,明天紙幣就會因商品流通發生變動而泛濫開來。"換而言之,任何增加的貨幣供應也就會導致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
《社會主義者》雜志在2009年以來的數期雜志中曾經指出的,中國政府的通貨泛濫政不策以刺激經濟結果必然帶來嚴重物價上漲并嚴重影響到日常的民生生活。據統計,到2009年底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33.54萬億元是1978年GDP3645.2億元的92倍。但同期,廣義貨幣供應量(M2)卻從1978年的859.45億元增長到2009年底的60.62萬億元,為705 倍。而在去年經濟危機中,中國中央政府推出的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和各地方政府推出的高達20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更是推動了貨幣流通速度。這其實也就反映出流通渠道中貨幣的總量相對于產品和服務的明顯泛濫,而被進一步稀釋。
這種現象不僅是中國國內流通領域的獨有現象,而是全球經濟在新自由主義條件下這20、30年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在近來30余年的私有化,已經全面融入這一市場,而出口依賴型的經濟體系和人民幣管制更加進一步加劇貨幣流通的失真。因為,在中國國內外國通貨無法流通,而美元作為全球主要結算貨幣又在源源不斷涌來;在這種局面下,中國出口和外國投資進入中國的大量外匯只能通過向國內市場投放等匯率的人民幣來由政府購買,而這也造成中國政府手中握有大量外幣儲備。但投放在國內的過量人民幣卻無法有相當量的商品來吸收,必然造成過剩通貨。而大量過剩的通貨則在流通領域四處游蕩涌入各種可能投機的領域。而農產品作為供給量相對固定,而且需求相對穩定的商品,則成為了繼房產市場和股票市場之后進一步的投機領域。
這種局面并不只在中國發生,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中國更多地是被動地接受過量貨幣。而美國政府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的打擊,自從去年推出首輪"量化寬松"政策,貨幣投放總規模約1.7萬億美元。但是,經濟危機本來就是由于過度投機,實際的購買能力與生產過剩矛盾所造成的。所以,雖然寬裕的流動性好像使金融流通領域暫時得到寬松。如一年之內道瓊斯指數重新攀升11000點之上,漲幅比最低點時超過70%。國際石油價格則從每桶 30多美元左右,上漲到接近100美元,漲幅遠超過100%。而小麥與棉花為代表的大宗商品更是連續漲價。但問題在于,實體經濟的沒有根本性的好轉,美國登記失業人口仍有10%,而包含隱形失業人數則真實失業率可能超過20%,國內市場消費能力與需求沒有明顯改善。所以,當美國政府提出進行新一輪的"量化寬松"政策時,實際上已經是"黔驢技窮",而進一步人為的扭曲貨幣供應,將經濟危機向普通民眾和海外轉嫁。
正如眾多經濟學家都認同的,通貨膨脹事實上是政府對于底層民眾的劫掠。由于貨幣從發行開始,其流動呈同心圓的波浪向外擴散。其過程是從政府央行經過各級金融機構,進入由資本家控制的生產和流通領域,最終才能進入普通勞動者的手中。普通民眾成為本身毫無價值的以政府信用為保證的紙幣的最后一個接棒人。所以,過剩的貨幣導致民眾僅有的財富和收入貶值,一方面辛苦積攢的存款被稀釋,另一方面由于普通工薪階層多是在勞動完成后才能結算和領取工資,所以時間差導致勞動者獲取的貨幣收入進一步貶值。在過剩貨幣的流通中,掌握權力與信息的官僚階層和使掌握資產并可優先借貸貨幣的富有階層進一步從中牟取利益。特別是考慮到由于大宗民生產品的漲價往往先于最終工業品,處于信息和資源最外圍的底層民眾則遭到政府和利益集團的進一步雙重盤剝。通貨膨脹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危機產生的供需矛盾,但能使民眾承擔更多的危機成本和支付更多的勞動成果。
所以,這也成為利益集團所樂見的剝削方式。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們也紛紛表示要維持高增長率就必須要忍受高通脹率。知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也認為,中國應該提高通 脹的警戒線到4.5%,這樣才能確保經濟的高速增長。資本主義經濟學家們也紛紛表達了類似的意愿,也就是希望底層民眾承受各國政府的巨額賬單。如果套用某位主流中國經濟學家的說法就是,"財富分配方式以底層民眾不造反為底線。"
而在國際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大致正經歷類似過程。歐洲央行董事尤爾根•施塔承認全球通貨膨脹率正從歷史低點回升,不過他認為這仍在"可控制"范圍內。據統計,今年前9個月,英國服裝業的實際零售數量比2008年與2009年同期都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服裝價格走高,結果是總的銷售金額卻高于去年同期。
現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只會使全球性經濟危機進一步走向災難深重,而廣大的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將成為這一危機的主要犧牲品,通貨膨脹成為了資產階級劫掠普通勞動人民的重要手段。當地球上有超過10億人處于糧食缺乏而生存困難之時,并非是全球出產的糧食總量不足以滿足所有人口的需求,而是由于資本家把持糧食市場、操縱糧食價格和壟斷糧食供應所致。所以,只有推翻現行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實現民主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以滿足多數人的需求為生產的根本目的,才能從根本上解除經濟危機帶來的災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