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紅打黑,大規模的建設保障房,工農兵再下鄉,這些深得民心的舉措,讓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希望能有更多的“正本清源”的舉措在重慶試點,積累成功的經驗,并不斷完善,最后在全國推廣。
這次的再學工農兵,只需要四個月,個人感覺政策制定者是想對60年代學“工農兵”進行一個完善,讓大學生們在四個月時間內充分體會到社會基層生活的疾苦,與廣大勞動人民站在一起,學到寶貴的社會知識,生產實踐能力,完成思想的改造,也可以讓大學生們在完成這次靈魂的洗滌后,不用愁影響學業。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財力不允許更長的時間。
但是四個月的時間可能稍微短一點,一年的時間效果可能會更好,尤其是農村實踐時間應延長至八個月,并且分開進行,最好能夠覆蓋播種、收獲、外出打工等各種體驗。學軍應延長至兩個月,精通各項戰斗技能,讓我們的大學生成為中國最大的民兵組織,遇到外敵入侵時,反正也做不成小白領了,那就拿起槍來去保家衛國吧?,F在大學四年,即使是成績優秀的同學也有大量的時間在各種庸俗的文藝活動、官場化的學生社團活動,或者韓劇、電子游戲中度過。把這些時間用來學工農兵,增強體魄,開闊眼界,洗滌靈魂,愉悅身心,何樂而不為之?
重慶將成為中國發展的一面旗幟,為重慶喝彩,為薄書記喝彩。中國需要改革,我們不反對改革,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最需要的就是重慶這樣的改革。
附中新網報道
重慶官方明文規定75萬大學生再學工農兵
中新網重慶11月9日電(記者 郭虹)在校大學生與社會脫節是近年來中國現行教育制度中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此間,重慶市黨委、政府聯手推動該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明文規定該市75萬名大學生在校期間有不少于4個月的社會實踐,以促進大學生深入了解國情、市情、民情。
2010年,重慶官方發文,要求全市大學生進行以“六個一”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規定在渝大學生就讀期間要種100棵樹;帶薪實習1個月;到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1個月、到企業或服務一線做工1個月;開展學軍1個月;撰寫1篇有價值的社會調研報告。
今年8月,重慶啟動首次大學生暑期帶薪社會實踐活動,全市35個政府部門、36家國資企業為提供了5000個實踐崗位。重慶市長黃奇帆親為大學生們送行,并透露今后每年重慶市將提供三萬個大學生帶薪實踐崗位,并有一定官方財政支持。10月底,重慶53所高校、80名大學生骨干到一村莊28戶農家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9日,重慶市教委新聞發言人趙為糧稱,重慶社會大學生實踐工作學生積極參與,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影響。就大學生植樹造林、帶薪實習、三進三同、學工、學農、學軍等實踐工作,當地教委成立了專門的機構組織推進。 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涂經平稱,重慶官方正研究制定大學生實踐工作機制、政策措施和財力保障等。
據介紹,此后,重慶將在三峽庫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等地設學農基地,選拔條件優越的城市學生、學生骨干去體驗農村生活,而政府和學校也將有意識把帶薪的實習崗位介紹給農村或城市貧困學生,彰顯實踐活動的人性化。
中共重慶市委副秘書長周傳航說,該項活動旨在培養塑造復合型人才、綜合型人才。按照重慶官方要求,每名在渝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各種形式參加不少于4個月的社會實踐,以期大學生增進與工農的感情、增強國防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增進對國情和民情的了解、增長實踐能力和才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