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在討論十二五規劃時強調提高勞動收入在社會分配中的比重,其實,所有制形式決定了分配方式。
在私有制經濟基礎上,勞動者獲得工資,資本家獲得利潤,銀行家獲得利息,地主獲得租金,政府獲得稅收。在雇傭勞動制度下,勞動者依靠工資而不能享受利潤分配,決定勞動者依靠勞動而失去參與利潤分配的條件,勞動者是永遠不可能共同富裕起來的。
在公有制經濟基礎上,勞動者既是勞動者也是所有者,所以,勞動者的勞動既可以獲得工資收入,也能夠獲得利潤收入。勞動者勞動創造的新價值全部歸還勞動者,沒有剝削,才能實現共同富裕,消滅兩極分化。
一句話,私有制條件下,勞動者是為資本家少數人的利潤勞動,在公有制條件下,勞動者是為全體人民的利潤勞動。
因此,黨和國家是依靠公有制還是依靠私有制發展經濟,決定社會分配是否公正,決定勞動者的勞動是獲得共同富裕還是兩極分化的結果。黨和政府不能離開所有制關系空談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常識。如果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在討論十二五規劃時連這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常識都不懂,可能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消除兩極分化的“計劃”,對勞動者而言不過是一個天方夜譚罷了。
國資委在十二五規劃中壓縮和改革國企的真實目的是什么
國資委在十二五規劃中壓縮公有制企業數量及改革國企的理由,歸根到底是要在本屆政府最后兩年任期內加快私有化。其改革的本質和目的是:
一,提高勞動收入是為國企高管的天價工資提供“合法化”,普通工人不可能提高勞動收入;
二,提高生產要素的分配比重,其實是確認資本的分配比重,讓資本家剝削剩余價值“合法化”;
三,放棄國有企業對國民經濟的壟斷,是為國內外私人資本全面控制國民經濟,改變公有制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基礎做準備。
中國人民特別是工人階級必須警惕新一輪的私有化,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憲法,鞏固和發展公有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