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姚魯批評閻延文像王彬彬不懂邏輯構陷汪暉,文學藝術觀點陳舊!!!
牛樂喊
著名作家姚魯發布博文批評閻延文像王彬彬不懂邏輯構陷汪暉,文學藝術觀點陳舊,那個絕,賊好!我下面附錄了著名作家姚魯批評的原文,網友請看。
附錄:
2008北京高考作文題出的好
------ 兼與作家閻延文商榷
姚魯
今天中午,我在閻延文的博客里看到一篇博文,題目是《作家閻延文:2008北京高考作文題有些故弄玄虛,如何評分?》,這篇博文是在朋友的推薦下,我閱讀的。
牛樂喊
著名作家姚魯發布博文批評閻延文像王彬彬不懂邏輯構陷汪暉,文學藝術觀點陳舊,那個絕,賊好!我下面附錄了著名作家姚魯批評的原文,網友請看。
附錄:
2008北京高考作文題出的好
------ 兼與作家閻延文商榷
姚魯
今天中午,我在閻延文的博客里看到一篇博文,題目是《作家閻延文:2008北京高考作文題有些故弄玄虛,如何評分?》,這篇博文是在朋友的推薦下,我閱讀的。
我看后,雖然有很多感想,卻只是笑了笑,沒說什么。閻延文的博文,我看過幾篇,覺得她是一個很有激情的作家,有正義感,敢于堅持自己的主張。雖然從她的幾篇博文中,明顯地感覺到她的藝術觀有點傳統,缺少點兒突破傳統的沖勁。但她的拳拳之心,歷歷可見。拋開文學藝術上的苛刻要求,人是很可敬的。
笑過之后,我又覺得,她對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題的觀點,不僅觸及到了中國教育改革的本質問題,也反映出了像她這樣的一些作家(知識分子)對思維科學、哲學等問題的認識,還有許多模糊的地方,這不能不引人深思。這不是個別現象。中國要完成改革大業,教育是根本,知識分子更應當為中國的教育改革鼓與呼,不應該因為認識上的問題,阻礙某種有重大意義的改革嘗試。基于此,我想針對作家閻延文對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題提出的三點缺陷,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算是商榷。
第一點,閻延文認為,這次的作文考題“邏輯模糊混亂,既缺乏嚴密性,也缺乏科學性。”理由是,“‘滿’作為材料的題眼,是一個極為模糊的概念,并未給出界定的條件。試問:‘滿’的含義是什么?是在杯子中裝入最多質量的物體還是最大體積的物質?‘滿’的對象既然是杯子,那么杯子的形狀能不能改變?或者,如果在杯子底部打一個洞,結局會怎么樣?這些情況材料中都沒有說明。因此,我們可以說,杯子可以裝滿。但同時也可以說,杯子永遠都裝不滿。再者,如果我們把杯子徹底打碎呢?那么按佛教說法,三千大千世界都可以裝入杯子,而仍然不會‘滿’。關鍵是,對上述可能產生的思維走向,考題都沒有明確限定。沒有前提,也就沒有了是非,沒有了邏輯規律。那么,面對如此模糊題目,學生的思維究竟是自由了?還是更遭束縛了呢?考生們‘扣題’、‘跑題’的標準又當如何評斷呢?有報道稱此題為‘蹩腳的腦筋急轉彎’,讀罷全題,此言不虛。”
這里,閻延文提到了一個模糊概念“滿”。其實“滿”在這篇作文題里,不是模糊概念,它的內涵和外延都是明確的。閻延文說:“‘滿’作為材料的題眼,是一個極為模糊的概念。”這里閻延文把泛指概念和所指概念弄混了。我們知道,物質世界因人的介入,而具有兩重性。一種是抽象的物質世界(或曰觀念的、概念的世界),一種是具象的物質世界(可感知的世界)。人類是能夠思維的動物,語言和文字產生之后,觀念世界或曰概念世界,才能夠被人理解、被人感知,但我們感知的不是抽象世界本身,而是語言文字剪輯加工過的第二觀念世界。第一觀念世界是無法被感知的。這是人類的憾事,也表明語言文字的缺陷:無法還原人類的精神或靈魂世界。舉例來說,書,便有抽象概念的“書”和具體直觀的“書”。具體直觀的書,我們可以感知,它的大小、厚薄、顏色、軟硬度等,我們都可以感覺到。抽象的書,或曰泛指的書,我們無法感知,但它確實是存在的,只不過是存在我們的觀念世界里。但是,這兩個不同性質的概念容易被人弄混,造成混亂。
“滿”也一樣,抽象的滿,是觀念形態的;具體條件下的滿,我們是可以感知的。如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題中,老師拿的那個玻璃杯,滿沒滿,親歷者是能夠看到的。
這里出現認識上的偏差,主要原因,是認識者對思維科學,即邏輯學的理解還停留在傳統的形式邏輯階段,對現代邏輯茫然不知,或知之,但理解還不透徹有關。退一步講,即便“滿”真是一個模糊概念,那也是模糊邏輯的范疇,也不能用形式邏輯的標準去批評它混亂、缺乏嚴密性、科學性。批評本身就犯了邏輯錯誤。事實上,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題,出的很好,它已經超越了辯證思維的模式,而具有開放思維的性質,能夠啟迪人的心智,開掘出無限的創造潛能……
第二點,閻延文說:“此題不僅很難激發學生心智,反會引出故作深奧、不知所云的玄虛文風,更值得憂慮。”她的根據之一就是此次作文題目“材料缺乏新穎度。不少考生表示在作文網站看過類似題目,一些老師也認為‘給出的材料并不新穎’。河北一位教師甚至貼出了押中類似作文考題的試卷。押題如押寶,材料似曾相識,高考評分最起碼的公平原則也就無從談起。”……
這里且不說閻延文所用的材料與她所論證的第二個觀點之間,缺少必然聯系,單就她的材料本身而言,也是值得商榷的。
從人類思維的整體看,在人文學科領域,幾乎很少有新穎的東西,包括材料。你認為新的東西,也許早已有人在做了。事實上,真正的學問,都是從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研究起;文藝創作也一樣,從簡單中能開掘出不平凡的東西,那是真本事。學問的最高境界就是簡單和普通,普通的研究對象,簡單的表述方式。如哲學研究的時間和空間,多么簡單和普通,可是又有幾個人真正研究明白了呢?再如生和死,也是非常簡單和普通的問題,有思考能力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可誰又真正參透了生死呢?思維也一樣,它是邏輯學研究的對象,它不就是我們頭腦里思考的那點事嗎?可又有幾個人真正研究明白了呢(包括稱得上邏輯學家的人)?
第三點,閻延文說:“‘高考作文不成文規定’回避社會熱點,讓人不敢茍同。”
關注社會熱點,不能說有什么錯,但我發現閻延文的論述或主張,過分意識形態化了。她盛贊“六個省份的大作文命題直指四川大地震”等。這里作文命題直指四川汶川大地震也不能說有什么錯,問題是,全國的高考作文題目若都是這樣,就真的能激發學生的心智嗎?真的能培養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嗎?
要知道,這次大地震之后,對地震中觸發的問題,連我們成年人都未必反省的多么深刻,你給一群孩子命題去寫什么大地震的作文,這不有點揠苗助長嗎?實際上,我們在繁華的都市,通過電視、網絡視頻等,很容易了解汶川大地震的一些情況,可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們,莫說玩電腦了,恐怕連電視都未必全能看到。假若這些孩子參加了高考,你出的正是汶川大地震的命題作文,他們因為貧窮而買不起電腦、電視,對地震中的事件知之甚少,甚至毫無所知,那么他們的作文成績自然就上不去,若因此落榜,這難道就公平嗎?
最后,閻延文在她的博文中說:“撫今追昔,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題,留給我們太多的焦慮。期待正在進行的高考閱卷,能夠盡量標準清晰、評分務實,給予考生最大的公平。”
我認為,這才是最關鍵的,值得憂慮的不是高考作文題目有了重大的改革,而是那些有僵化和庸俗化頭腦的老師,能否跟上改革的步伐,給予考生最大的公平……
附: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題:
在課堂上,老師拿了一個玻璃杯,里面放了一個大石頭,差不多和杯子一樣大,老師問大家:杯子滿了嗎?一個學生回答:沒滿,還可以放沙子。待學生放完沙子,老師又問:滿了嗎?全班同學回答滿了,有一個男孩卻回答沒有滿,還可以放水。老師笑了,接著把沙子和石頭倒出來,杯子是空的。這回老師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問大家,杯子滿了嗎?如果要放石頭進去,該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來,先把石頭放進去。
老師讓學生們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們各抒己見:
觀點一“看起來到了極限,其實還有很大空間”
觀點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應該先放沙子
觀點三,對,分量重的事應該先做,比如大的石塊應該先放進去
觀點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學生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2008年6月13日
來源:姚魯博客
附:2008年北京高考作文題:
在課堂上,老師拿了一個玻璃杯,里面放了一個大石頭,差不多和杯子一樣大,老師問大家:杯子滿了嗎?一個學生回答:沒滿,還可以放沙子。待學生放完沙子,老師又問:滿了嗎?全班同學回答滿了,有一個男孩卻回答沒有滿,還可以放水。老師笑了,接著把沙子和石頭倒出來,杯子是空的。這回老師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問大家,杯子滿了嗎?如果要放石頭進去,該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來,先把石頭放進去。
老師讓學生們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們各抒己見:
觀點一“看起來到了極限,其實還有很大空間”
觀點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應該先放沙子
觀點三,對,分量重的事應該先做,比如大的石塊應該先放進去
觀點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學生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2008年6月13日
來源:姚魯博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