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重慶模式和大國布局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8/92/12/5_1.html
漢大賦
政治體制改革溫家寶總理表示至死不悔,聲稱:“人民對民主和自由的向往和需求是無法阻擋的”。發出的聲音驚天動地,可還是猶抱琵笆半掩面。改什么,怎么改,為何改?還是不清楚。但是在重慶,政改卻在實實在在的進行中。薄熙來同志等極個別同志說我們黨要堅持毛澤東思想,走為勞動人民服務的路線,不能走為貪官和商人服務的路線。這真是石破天驚!在漫漫神州振聾發聵!
很顯然,有兩種不同的政改,甚至可以說是尖銳對立的政改。是為人民大眾服務,還是為貪官污吏資本家服務,是根本的不同。從路線高度來看,這就是兩條路線的的根本對立。但是,在大一統的中國,為什么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路線呢?這要從對立統一規律和大國發展的布局來看。
從對立統一規律來看,事物都是矛盾構成的。對立面的斗爭形成事物發展的總過程。就我國的改革開放來說也是這樣。改革開放同樣存在不同意見,存在著對立面,構成矛盾的一方。有這樣的改革開放,也應該有那樣的改革開放,而沒有對立面,改革開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對立的雙方互為依存,互相斗爭,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目前看改革開放一方占據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導著中國社會的發展。但是另一方快速積聚力量,在改革開放一方主導的中國社會里,成功的取得了重要的陣地。從言論的反對,走向踐行自己政治理想和社會變革的主張。不但在政治上撕開改革開放一方的一統天下,有了自己的政治版圖,而且還在地理上占據了很好的位置。這表明一開始微弱的反對一方,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終于達到了可以在政治上分庭抗禮的階段,可以與改革開放一方,同場較技,在施行自己政治理念和社會變革上,爭得了從實踐結果上看優劣的權利。這說明斗爭的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反對一方的力量逐漸增強,幾近取得與改革開放一方并駕齊驅的地步。這是億萬人民在改革中反思反抗的結果,是中國新的政治力量的崛起,也是中國未來走向進步的希望。
一個大國,做事留有余地,以防不測。這是中國人幾千年治國經驗的總結。目前出現重慶模式與原有改革開放的模式并舉的局面,就是這種大國布局的表現。我們回想起文革后期的的激烈的階級斗爭,有些人對毛主席保護鄧小平的策略不理解,認為沒有除惡務盡。但是 ,這正是毛主席高瞻遠矚的地方。當階級斗爭無法再進一步,再進一步就要腥風血雨的時候,毛主席布下鄧小平這一重要的棋子。雖然讓人很不痛快,很不解氣。但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線在全國走向頂峰的時候,毛主席清醒的看到力量的轉換就要來了。對立統一規律不可抗拒。果然,十月六日的軍事政變,使毛主席革命路線的主要力量轟然倒臺。力量逆轉了,然而毛主席留下的鄧小平,不久就接下了黨政大權。鄧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變了中國,但也不負主席所托,保護了紅色政權的不倒(6.4鎮暴)。隨后雖然把龐大的中國航船,在不爭論的口號下,帶到了資本主義道路,但是鄧畢竟不是資本家,他身后留下了治國的四項基本原則,作為大國領袖,為自己為國家留下了余地,保證13億人口的大國,不致因一項政策,一條路線而翻盆。
目前出現的天有二日的政治格局,也是這種大國治國的表現。他清楚的表明,一個世界級的大國不能鋌而走險,不能因為某些人的狂熱,而致13億人與險地死地,一條道走到黑,是政治幼稚的表現。或者說是野心家的別有用心。留有余地才是治國高手,不管你嘴上喊得多動聽,讓大多數國民犯險,絕對是不負責任和禍國殃民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