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改革的關鍵是回歸公益性
林德馨
日前,民政部召開會議,研究全國的殯葬改革工作。相信在這次會議精神的推動下,我國的殯葬事業一定會有一個新的可喜變化。
事實上,我國目前的殯葬工作,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死不起、葬不起問題,已經成為中國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一大難題?! ?/p>
根據我國殯葬改革工作的要求,除特殊的少數民族外,必須一律實行火化,并統一寄存。這樣,不管路途多遠的鄉村,也要到縣城設有火化爐的地點去火化。同時,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一般還要停放三天。這樣,一名死者,從運送到火化場,再到火化后寄存,需要遠程運輸費、尸體停放費、場租費、客房費、伙食費、花圈費、供品費、火化費、骨灰盒費等十幾種費用,少者要三千元左右,多者上萬元不等。對于一戶年收入在萬元左右的農民或月收入千八百元的工人家庭,負擔是極其沉重的。而且,由于到火化場殯葬費用太高,一些人則偷偷的掩埋了尸體,躲避了火化。很不利于有效推進我國的殯葬改革?! ?/p>
為什么死不起、葬不起問題會發生呢?主要是各家殯儀館名義上是公家的,實際上都是承包經營的,少數個人辦的殯儀館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無論是從哪個角度講,殯葬都應當是公益性的事業,這是由其特殊的性質決定的。因此,絕不能讓殯葬工作追求利益最大化?! ?/p>
目前,即使民政部門直轄的殯儀館,也都是以追求利益為目的的。事實上,各殯儀館已經成為民政部門的錢柜。至于那些出租、出讓和私人舉辦的殯儀館,更是不擇手段的掙死人的錢。在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這種管理形式下的各級殯儀館,怎么能夠不成為令老百姓頭疼的花不起錢的地方?
要成功的推進殯葬改革,除了要教育老百姓樹立科學的殯葬觀,積極地移風易俗外,更重要的是要解決死不起、葬不起的社會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回歸殯葬事業的公益性。為此,就要強制性的規范各級殯儀館,都必須以成本價向用戶收取費用。對于那些特困戶,民政部門還要無償的提供殯葬服務。當然,也要教育人們節儉辦理喪事,避免鋪張浪費?! ?/p>
各級政府,應當按照成本提供殯葬服務的指導思想,整頓目前的各級殯儀館。規范各殯儀館的服務項目和服務行為,特別是要清理殯葬服務的收費項目,并嚴格限制收費標準。要嚴肅查處那些違規收費的殯儀館,對擅自增加收費項目和提高收費標準的殯儀館,處以重罰的同時,對當事人予以黨紀的、行政的,甚至法律的制裁。
要回歸殯葬的公益性,各級政府必須加大殯葬事業的投入,加強對各級民政部門的管理、監督,杜絕民政部門將殯儀館作為錢柜現象的發生。否則,殯葬事業回歸公益性將成為一紙空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