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與維穩的話題總是會引發公眾的關注和輿論的熱議,其緣由或就在于古語曰之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中吧;也就是說,老與幼不僅關乎著國家的前途、命運,還關乎著國家的穩定\安定,甚至是經濟等眾多方面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此或可以稱之為是一種“得”吧。
而維穩又為了什么呢?又應當以怎樣的視角、出發點、或態度來維穩呢?亦或者說,只有消除、減少不穩定因素的制造源,是不是才談得上維穩呢?此或還可以稱之為是一種“舍”,無“舍”,或也就難以有“得”??捎深}為《地方官員承認維穩壓力加大 部分地方打壓上訪者》等近期的報道來說,這恐怕與維穩不搭界了吧,是不是也再次應驗了題為《專家稱地方政府維穩陷入惡性循環 建議改變思路》報道所述的本源性問題呢?因而《北京截訪“黑監獄”安元鼎被曝光 引發各界思辨》又能否辨出解決維穩怪圈之大道呢?或許,題為《人民日報:地方政府維穩不能將民眾當對手》的評論,切中了一些問題的核心與要害吧;換個角度來說,又是不是“舍”得不是地方,因此也就獲取不到需要的穩定,進而就出現了“維穩怪圈”呢?
常言道:安居樂業??绅B老的問題又何嘗不是樂業的一個重要前提呢?進而穩定、維護、改善這個生存環境也就成為了一個基礎,成為了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呢?
題為《胡錦濤提處理人民內部矛盾3個最大限度、4要求》一文道: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上午就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研究進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著眼于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一是注重從源頭上減少矛盾;二是注重維護群眾權益;三是注重做好群眾工作;四是注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簡而言之的來理解胡錦濤總書記“處理人民內部矛盾3個最大限度、4要求”的論述,不就是應當在哪里“舍”與應該在哪里“得”的一種辯證關系嗎?由此辯證關系再來看此前某網站一項關于“你支持推遲退休年齡嗎”的調查,遭到高達92%人的反對和題為《高物價催生“ 月光退休族” 生活拮據難享樂》、《環球大調查:中國人最擔心衰老問題 最怕老無所養》、《養老金個人賬戶失靈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需要改革》等報道,是不是就能清晰的找到問題的根結所在呢?
也就是說,原國營、集體和街道企業(包括鄉鎮企業、家屬工廠和商店、代課老師)的職工,為我國的經濟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這就是“舍”,正常年齡退休是不是就是應有的“得”呢?拋開這個大背景、前提和退休等方面的“雙軌制”來談延遲退休,是不是有些南轅北轍呢?是不是“八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論的另一種形式的延續呢?又是不是“中國不應該建成福利社會,否則人們便沒有危機感,不好好工作;我建議取消所謂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能力”論的升級版呢?
古語道:橘生南為橘,橘生北則為枳?;ㄙM巨大的人、財、物力去“圍、堵、截”,去“跨省”、“詩案”等等,諸如此類的“舍”,又怎不得到一個“維穩怪圈”呢?反而視之養老,是不是也亦然呢?某些人的“下代人給上代人養老”論,又是不是在人為的制造社會代際矛盾呢?沒有老,那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道理不就在于此嗎?
當“舍”與“得”顛倒、或背離,或者只想著讓他人\多數人“舍”,而自己和少數人享樂,以至于使得他們產生養老恐慌,維穩或也就會成為空中樓閣了。不是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