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人,都非常熟悉黃繼光這個名字。他不僅是一位愛國主義英雄,也是一位國際主義英雄,他不僅用生命捍衛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榮譽,也用生命捍衛了中朝兩國的友誼。他的事跡,在中朝兩國廣為流傳,他的名字,也曾在中朝兩國家喻戶曉。
然而,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黃繼光這位英雄的名字開始在中國淡出人們的視野、淡出人們的記憶。所以,當看到朝鮮在黃繼光烈士犧牲紀念日到來前發表紀念文章、緬懷烈士英靈時,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黃繼光是中國人,他既是朝鮮人民心中的英雄,更是中國人民心中的英雄,朝鮮人民至今沒有忘記這位英雄,中國人民更不應該忘記他。
今天,不應該變成一個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雄、不需要英雄的時代。
只要稍加關注就不難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每當發生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行為時,周邊已經很少有人會挺身而出、勇敢制止,即便有人站了出來,也往往孤立無援,難以將不法分子繩之以法,反倒會遭遇歹徒黑手。每當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抱怨,社會變了,英雄越來越少了。
我們并沒有理由指責這樣的抱怨,但是,需要抱怨者捫心自問的是,在沒有出現歹徒、沒有發生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行為時,又有多少人能夠象過去一樣記得英雄、緬懷英雄、紀念英雄呢?又有多少人能夠象英雄那樣在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威脅時挺身而出呢?如果每個人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都把英雄“讓”給別人去做,甚至對英雄不屑一顧,違法行為如何不猖獗、不法分子如何不猖狂?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在英雄遭冷落、英烈被遺忘的情況下,各地的“拜古風”卻愈演愈烈,從帝王將相到文人墨客,從古代的英雄豪杰到詩人雅士,甚至連西門慶、潘金蓮這些一直為人們所唾棄的反派人物,都成為地方政府的寶貝,你爭我奪,拼得死去活來。相反,那些距我們并不久遠,甚至就在我們身邊的英雄,卻很少有地方象“拜古”一樣去關注和關心,這又如何讓更多的英雄誕生、讓更多的英雄出現呢?
英雄的誕生,既需要英雄本人的品格和修養,更需要有良好的造就英雄的社會環境。一個不尊重英雄、不崇尚英雄、不需要英雄的社會,怎么可能英雄輩出?
朝鮮能夠在黃繼光烈士犧牲紀念日到來之際,公開發表文章紀念英烈、緬懷英雄,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次警示、一次提醒、一次告誡。中國還處在發展過程之中,中國并沒有發展到不需要英雄、不崇尚英雄的時代。中國要建設和諧社會,不僅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經營人才、建設人才,也需要更多象黃繼光一樣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放在心中的英雄。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09/26/c_12605876.htm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