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筆者的思考和研究,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這兩個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在目前運用得非常廣泛的概念,實際上是個偽命題.因為從邏輯上講,這兩個概念在客觀上根本不存在,是人為制造的不符合事物本來面目的概念.長期以來,所謂對立的兩大學派,看起來幾乎非常熱鬧的爭論,呈現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完全是一種"經院式"的討論,一種無稽之談,對于指導經濟活動不僅于事無補,最終也得不出任何科學的結論.根本原因在于人們討論的基本概念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雖然目前的主流聲音認為市場經濟是優,計劃經濟是劣,用無數的理論和事實來證明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和計劃經濟的錯誤,但是,我可以非常遺憾地告訴大家,由于概念本身不科學,因此建立在錯誤概念上的討論或爭論,無論主觀上認為如何的正確與否,都是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而隱藏在這兩個所謂對立概念熱烈討論背后的真正含義和目的,卻被人們忽視或者故意掩蓋了,這將在本博以后的文章中再加以詳細論述.
為什么說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概念是個偽命題呢?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闡述.
第一市場是客觀存在,是一切經濟活動研究的對象. 我們知道,經濟活動是人類自有商品生產以來最大量最經常的活動.從簡單的以物易物逐步發展到大型的跨國越洋的國際貿易,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形形色色的以商品交換為主題的市場,"MARKET".由于其規模大小品種多少繁榮蕭條,都與人類的生產和消費密切相關,并且受到自然文化地緣信息科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使得市場總是給人一種變幻莫測難以作摸的感覺,人的變化再快,也難以趕上市場的變化.就象戰爭現象一樣,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指揮員要把握勝算,難度非常大,從來沒有常勝將軍.再比如股票市場,也是一樣,盡管有各種軟件的運用,但是不可能做到絕對有把握贏利.市場的多樣化和不確定性是其基本的特點,在這里,由于受篇幅限制,我不展開論述.要強調的是:我們必須首先肯定市場是客觀存在,無論什么經濟,什么經濟學,都是以市場為研究對象.
第二經濟是主觀指導,經濟的本義是指消耗少收益大,或者說性價比高,運用到其他領域經濟還有別的解釋,在此不論述.為什么說是主觀指導呢?因為所有在市場進行交易的人,雖然在契約的簽訂時遵循的是公平等價的原則,但是實際上,參加交易的每個人都想消耗少收益大,以較少的代價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換句話說,"合算"就是經濟.因此,經濟作為形容詞是人們對于市場交易作出的最佳選擇.作為名詞,經濟實際上是泛指一切經濟活動.
第三因此,在涉及市場經濟等相關概念的過程中,只存在"市場","經濟",和以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經濟學",根本不存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這兩個偽命題.人要想在市場中做到經濟,即以較少的代價換取較大的收益,就應該研究市場,發現其規律,并上升為指導自己的理論和可以付諸實施的計劃,實現自己贏利的目的.這就好比戰爭是客觀存在,而戰略是研究如何贏得勝利的理論和策略,總不能生造一個"計劃戰略"和"戰爭戰略"的概念吧?!
第四站在國家的宏觀層面上,如何使國家的經濟活動更"經濟"更健康,按現在的話講,更科學,首先就要研究市場,只有把市場規律搞清楚了,才能取得最大效益,不存在什么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問題.(不展開)
第五人們要在經濟活動中取得最大效益,不可能不講計劃.試問,小到個人家庭,大到企業團體國家,在經濟活動中沒有計劃行嗎?如果沒有計劃,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但是在經濟活動中有計劃,并不是可以派生出所謂的計劃經濟的名詞,計劃是經濟活動中的題中應有之義,與之對應的是無計劃,放任亂來,而不是什么市場經濟.
第六由此聯想,人們由于對于概念不能正確了解,甚至造出很多是似而非的概念,結果會造成怎樣的思想混亂,做了很多無用功,才是真正的不"經濟".比如,我們國家將原來的計劃委員會改為發展改革委員會,也是犯了這個錯誤,類似的例子很多,在此不一一類舉.對概念的澄清有助于我們的討論和研究沿著正確的思維方向發展,不會走入歧途.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