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路線圖”將成“中國之路”藍本!
來源http://bbs.12371.gov.cn/thread-72025-1-3.html
市場經濟的浪潮席卷中國,中國人踏上改革開放之路,讓中國從貧窮落后邁向繁榮富強。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城鄉不平等、貧富懸殊拉大、就業難、生態環境惡化等等,使得這個人口大國步履維艱。盡管如此,市場經濟依然要繼續,但必須破解市場經濟帶來的,或伴隨市場經濟產生的負面問題,這成為中國人共同的難題,中央政府一直在為此運籌帷幄。今天,重慶正在大膽地思考、探索,規劃了獨到的“重慶路線圖”,并已邁出堅實的腳步。不久的將來,循著“重慶路線圖”,重慶人將闖出一條“重慶之路”,并將成為“中國之路”的藍本。
今天,筆者認真拜讀了鳳凰網的一篇文章:《重慶夢與中國模式》。該文客觀再現了重慶乃至整個中國的現狀與難題:“重慶就是中國的一個縮影。它負載著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城市富翁、貧苦農民、山區窮人、庫區移民,城鄉二元、貧富差距……”該文還描述了正在踐行的“重慶路線圖”:“一座擁抱農民的城市”、“一座為低收入群眾造房的城市”、“一座關愛留守兒童的城市”、“一座關注市民幸福感的城市”、“一座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一座民生型的社會主義文明城市”。透過該“路線圖”,筆者發現,該圖正是破解當前社會眾多難題的鑰匙,正是為重慶難題而量體裁衣訂做的。
筆者才疏學淺,不懂什么大道理,只關注公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條件之改善,只關注最適宜人類生存之社會環境,期望公平正義的光輝普照到每個人身上。筆者認為,“重慶路線圖”最值得稱道的與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吸收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優點,拋棄了兩種經濟制度的缺陷。
眾所周知,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那時,窮困、饑餓、寒冷、疾病、落后困擾著我們,但是,所有人都有工作,生態環境良好,貧富差距、身份等級之差別較小,分配基本公平……而從實行市場經濟后,各個交易主體在平等、競爭、法治、開放的環境中自由行走,市場激情飛揚,經濟煥發出活力,國家的綜合實力增強,公民和法人手中的票子越來越多。資本積累的同時,由于市場經濟的競爭慘烈,貧富分化愈益加劇,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在少數富人手里,壟斷、腐敗、欺詐、造假、環境污染等問題接踵而至。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東西,任何東西,有利必有弊,我們不可能回到計劃經濟之路,但可吸收其優點。我們不能背離市場經濟之路,但可割舍其缺陷。
計劃經濟之優點在于平等 、公平等等,而市場經濟的殘酷競爭,再加不守規則、不守誠信之競爭,使得弱者更弱,窮人更窮,生存環境也日益惡化,公平正義從何而來,社會如何可持續發展?如果一切都靠市場那只無形之手調節經濟,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則大行其道,那么,窮人怎能看得起病,何以買得起房?因此,政府就有責任將平等、公平等理念融入到具體行為中,對弱者窮人給予特殊救濟,保障其基本的生存、幸福條件。而重慶,正是在其中找到契合點,并以民生情懷補救市場經濟帶來的麻煩。
自由遷徙,是人的權利,是法治社會的基本原則之一。為了充分發揮人的潛能,找到適合生存與幸福生活的環境,人總是想通過遷徙實現。但是,原有的戶籍制度,如同一道無形的城墻,將低學歷或買不起房子的農民工阻隔在城市與農村之間,農民工子女也無法逾越城市學校的大門,更不用說城市人所享有的社保待遇等權利了。如今,戶籍制度改革正在推進,諸多民生大事正在實施,“一座擁抱農民的城市”、“一座為低收入群眾造房的城市”、“一座關愛留守兒童的城市”正在建設中。有的農民及其子女,已經品嘗到“重慶路線圖”之香甜滋味。一旦建成,一個和諧的城市將屹立在世界面前。
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污染了我們的飲水、空氣;腐敗與黑惡勢力的結合,破壞了社會秩序,削弱了市民的安全感;大量的人涌向城市,加劇了競爭,弱者窮人更多……而“重慶路線圖”構想“一座關注市民幸福感的城市”、“一座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一座民生型的社會主義文明城市”,正是為破解這些難題而來。
過去,革命前輩為了一種信仰,為了窮苦大眾過上幸福生活,才用智慧、勇敢、鮮血、生命創造了一個新國家。 現在,黨和國家依然未忘本,重慶把不斷改善民生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重慶路線圖”的根本是改善民生,目的是讓重慶人生活得更幸福,重慶市委、市政府將它作為不可推卸的責任,無疑是在繼續履行革命前輩的使命。
西塞羅說,國家乃人民之事業,而人民是許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結合起來的集合體。因此,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時一致的,國家應繼續捍衛每個公民生存與幸福的權利,國家指導重慶改善民生,而重慶正在為中國探索一條“中國之路”,一條適合中國、讓中國人幸福的道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