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到不遠處一朋友家串門,一看到了朋友家門前河流的水勢,我是倒吸了一口冷氣。媽呀!這里怎么漲大水了:只見河水已經漫過堤岸了,河水渾濁不堪。向河流的上游看去,目力所及盡然。我心有余悸地問朋友:“昨天晚上的那場雨就讓你這條河漲成這樣?”就在那天的前一個晚上,我們這里下了一場雨,雨勢蠻大的,電閃雷鳴,有點狂風暴雨的架勢。但這樣的雨勢在我們南方那是很常見的——夏天的雷陣雨嘛,一陣子而已。你說這么常見的雷陣雨就會讓河水暴漲,不是親眼目睹,還真讓人難以置信!
相對于我的驚訝,朋友倒是平靜了許多,他說,他們都見慣不怪了,這都是政府招商引資惹來的禍。政府前些年招商引資,引來了一個小水電站,就建在這條河流的下游。這個小水電站一建成,這條河的水位無形中就被抬高了許多,水流也就緩慢了不少,泥沙也隨之沉淀了下來。泥沙一沒流走,水質也就越來越渾了。數年下來,河床也就抬高了,進一步促進了水位的抬高。這不,只要一下雨,河水就氣勢洶洶,輕而易舉地漫過河堤。今年六月底的那場大雨,河水也就歷史性地沖進了村莊,將他們的家園浸泡在河水之中了,釀成了災禍!他接著說,以前他們還時不時地到河里挑水喝,現在……哎!這條河是徹底廢了。
聽了他的話,我明白了,他這里的史無前例的水災原來是人為的,更多的是人禍造成的!想想我身邊的災害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六月底的那場大雨,讓我這發生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山體滑坡,我看到的一處山體滑坡堵塞了公路,中斷了此處的交通,形成了災害。但這處山體滑坡也是歷史性老問題了,原因何在?原來座山的土質較好,又靠近公路,村民做房子取土裝車方便。就這樣一來二去的,人為地將這座山靠公路這面的植被破壞,形成一個陡坡,結果是小雨小滑坡,大雨大滑坡。反正只要一滑坡了,也只是出動挖土機將公路上的土一挖了事,當時交通恢復就可以了,而那個光禿禿的陡坡卻始終矗立在那里。
其它的山體滑坡,那大都發生在山林中。也許有人會問,好好的山林中,樹木繁盛,地面植被覆蓋完整,怎么會輕易地發生山體滑坡呢?確是這個道理,我處山林中的山體滑坡大都發生在光禿禿的山體上。自從林權改革以來,不知何故,山林就開始熱鬧非凡,山上是人頭攢動,挖土機也上了山。機器的效率就是高,用不了多時,一條條通汽車的路就如同巨龍般盤旋在山體上。老板雇用的砍伐工人手持柴油鋸,一根根大樹在轟鳴聲中應聲倒地。先是“爬山王”(一種前后輪都驅動的車輛,動力十足)將樹木運到山下公路上,然后裝上大型的集裝箱車。那幾年,滿載樹木的車輛在鄉間的公路上是川流不息,老百姓看了直搖頭,卻又無計可施。稍微大點的樹木砍光后,剩下的小灌木和雜草就一把火燒光,多遠處都看得見那夾雜著濃煙的沖天火光,灰燼隨風飄蕩,散落四處。當然國道兩邊是不能燒的,那大囂張了,影響也不好。總不能讓老板官員們坐在車上欣賞到的都是滿目瘡痍的大自然,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多養眼啊!你只要離開國道稍微往山里面拐,那種大面積的,綿延數十公里的光禿禿山體給你帶來的震撼是不能用文字所能描述得出的。記得當年農村到處都看得到這樣的標語“誰燒山,誰坐牢!”可是這樣大面積燒山毀林,卻是合法的,符合改革的目的:人家是要大面積造經濟林賺錢。這樣一來,山體的植被破壞殆盡,特別是那醒目的山上大道,雨水一來,就直往山體里滲入,大大小小的山體滑坡就這樣形成了。要是你不幸住在這樣的山腳下,說不定那天雪崩似的山體滑坡就要將你包裹得嚴嚴實實,讓你和大自然徹底地融為一體,天人合一了!
常識告訴我們,一棵樹木就是一個小蓄水池,一片樹林就是一個大蓄水池,森林那就是天然的大水庫了。下雨時,樹木的根系拼命吸水,將水含蓄在自己的根系周圍;天睛時,樹木通過葉子蒸騰水份,又給大自然輸送水份。全國砍了那么的樹林,那就相當于毀壞了無數的水庫,山光禿禿的,水能往那里去?只能滲入山體,流入江河。這些年動不動江河就暴漲,不能說與毀壞樹林沒有關系,也更多的是人禍的因素。說那樹林是天然的水庫,人類還通過人工挖了許多人造的水庫,和天然的水庫配合默契地調節水量:雨水季節,水庫提前放水,等待蓄水,減輕河流壓力;干旱時分,水庫放水灌溉,滋補河流。做到旱澇保收,不至于讓給人類帶來生命的水為害人間。當然每年的冬季枯水季節,就要對水庫進行維護修理了,以保證它的健康長壽。可是自從改開以后,我們鮮有看到冬季的水庫維修,更多看到的卻是水庫養魚。水庫養魚是個怎樣的養法呢?私人老板向當地政府交了一定的承包費,簽定了幾年不等的合同。那這幾年內,放不放水就是老板說了算。老板只會在合同到期時,才會放干水好捕盡魚,實現利潤最大化。這樣一來,干旱季節,下面的農田等著要放水灌溉,門都沒有,老子要養魚;汛期來臨,本該提前放水,以備蓄水。可是老板心里有個算盤:漲水好呀!水一漲,就可將山腰上的草淹沒,魚竄上來就有免費的天然的草吃,就會長得肥。魚一肥,老子就發財了!這樣僥幸幾年也倒沒什么大事。等到今年這樣雨水一多的年份,災害就會來臨的:本來水庫里就有不少的水,雨水一多了,水庫能不漫頂嗎?這時,只有開啟溢洪道。都到這個時候了,水庫的承包老板還在想到自己的魚呀!溢洪道上還要攔一個網,防止魚逃跑了。魚是不會逃了,可是泄洪的速度會不會有影響那就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了(當地的官員還真會聽他的!)就這樣,人為地讓水庫承受它的設計容量極限。運氣不好的,為了防止水庫垮塌,提前泄洪,給洪澇區的老百姓帶來災害;運氣再要不濟,還沒等到泄洪,水庫就垮了,災難就又形成了!
說了這么多,你說這到底是二十年不遇的洪水,三十年不遇的洪水,甚至是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洪水造成的,抑或說這根本就是一場人禍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