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的網民相信王小魯而不信統計局,為什么?
這幾天,圍繞著一個數字,官民之間正在激烈爭論。
這個數字就是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公布的2008年國家統計局沒有統計上來的“灰色收入”5.4萬億。
什么是“灰色收入”?
所謂“灰色收入”,主要指兩種收入。第一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界定其合法或非法的收入,也包括那些違規違紀但不違法的收入;第二是實際上非法,但沒有明確證據證明非法的收入。
“灰色收入”主要是通過錢權交易、公共投資的收益分配、土地收益的分配、其他壟斷收益的分配等獲得的收入,說到底主要是官僚權貴們躲開陽光,逃避統計的那部分收入。
故事是從這里開始的。
今年7月,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完成的《灰色收入與國民收入分配》研究報告披露,2008年隱性收入占了GDP的30%。推算出2008年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為23.2萬億元,比官方統計的城鄉住戶收入統計數據14.0萬億元高出9.26萬億,其中六成也就是5.4萬億元的灰色收入進了富人的口袋。
王小魯的報告一出爐就引起了官民雙方的激烈爭辯。
統計局8月24日和26日連續發表了兩篇文章對王小魯關于“灰色收入”的研究數據表示質疑。24日國家統計局城市司住戶處處長王有捐在該局網站刊文稱王小魯“使用的調查和估算方法有值得商討之處,自然其估算結果也有過高之嫌”,并且還從技術角度提出了5點質疑。26日國家統計局核算司社會資金核算處處長施發啟在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也發表了類似觀點。他雖然承認“我國居民收入是根據城鄉住戶調查資料推算的,受高收入戶配合程度低、樣本代表性不夠強等因素的影響,住戶調查數據可能存在被低估的情況,因而城鄉居民收入也有低估的可能”,但仍斷言王曉魯估算結果有過高之嫌。但令人失望的是統計局官員在極力質疑他人的時候自己并不能夠拿出更令人信服的的數據。
與此相反,老百姓有著完全不同的判斷。8月26日新浪網的調查顯示,有86.2%的受訪者認為,我國2008年5.4萬億元的灰色收入沒有被高估。27日環球網的調查表明94%的網民認同王小魯的估計,而且很多網民認為5.4萬的灰色收入是低估。
這個5.4萬億可非同小可,它告訴我們:
1.中國社會的腐敗程度遠比人們想象的嚴重
少數富人不但公開拿走了幾十倍于窮人的國民財富,而且通過貪腐和其他手段又拿走了占全國住戶收入的23%,腐敗涉及范圍之廣程度之深觸目驚心。
巨額“灰色收入”的存在,說明國民收入分配已嚴重扭曲,而其來源主要是圍繞權力對公共資金和公共資源的分配而產生的腐敗、尋租、侵占公共資金和他人收入、聚斂財富等行為,以及壟斷性收入的不適當分配。
“灰色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可能在15%左右。這些增加的非勞動收入并不是正常的資本收益,而主要是來自不合理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同時也包括非法收入,包括來自政府資金、企業資金及資產以及土地等資源收益的流失。
灰色收入的多少已經成為衡量我國腐敗程度的一把尺子。
2.中國的腐敗根本得不到有效監督
灰色收入就是陽光照不到的收入,就是無法監督的收入,當然也就是無法統計的收入。“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嚴重扭曲了國民收入分配。這說明,權力在缺乏有效制約和監督的情況下,會自發趨向于追逐經濟利益,造成權力和資本結合,導致對社會的侵占和掠奪和日益嚴重的分配不公和社會沖突。這是當今中國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之一,已構成對中國前途的嚴重挑戰。
溫家寶在8月27日國務院召開的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上,語重心長的指出:“在和平建設時期,執政黨的最大危險是腐敗,而孳生腐敗的根本原因是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和制約。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政權的性質就會改變,就會‘人亡政息’,這是我們面臨的極為嚴峻的重大考驗。”他這樣的講話我已聽過兩次,從他的講話中我們看出他所感受到的巨大壓力和緊迫感。但是他的講話面對的事實只是建立在統計局給他提供的數據基礎上的,如果他以今天真實的情況為依現在該作何感想?
3.中國社會的貧富差別、兩極分化比官方所認知的要大很多
我們在談到中國社會貧富差別和兩極分化,在談到基尼系數時都是以官方(統計部門)給出的數據作依據的,這個數據已經讓人無法容忍。
而實際我們感受到的情況(真實情況)比官方數據要嚴重得多。
如果按照2008年官方統計,中國城鎮最高收入10%的家庭人均收入不足4.4萬元,也就是富人們的收入每月不足3000元。統計上如此低的居民收入,怎樣解釋中國房市的火爆和房價的持續高漲?巨額的居民儲蓄存款來自哪里?沖擊房市、股市、流向境外的海量個人資金來自哪里?持續增長的奢侈品購買力從哪里來?請問統計局官員你們自己的房子怎么來的?
王小魯的報告說明中國實際居民收入差距要遠大于官方統計。2008年城鎮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家庭的實際人均收入差距是26倍,而按官方統計算則只有9倍。最高10%與最低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而按官方統計算只有23倍。
他的調查報告不過是從一個側面證實了人們的感受而已。
4.統計局的公信力又一次受到質疑
誰都知道,國資委、發改委、統計局等政府部門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威信越來越低。這不僅是這些部門的人員和業務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立場。他們偏袒官僚為權貴說話,他們為腐敗和不公平辯護,為失誤和錯誤拼湊數據和理由。這次統計局的表現又一次讓民眾大失所望。
本來,灰色收入的數據應該是由統計局來提供的,統計局的職責就是提供重要的經濟社會數據,但是很多該做的他們都沒有做,比如稍早前各界熱議的“空置率”,一句“很難統計”就將公眾打發了。
灰色收入的統計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它不僅關系到我國經濟平衡和效率的問題,更關系到“人亡政息”的大事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曾提出“規范灰色收入”的問題,讓人啼笑皆非。連情況都說不清,還談什么規范?即使將來能說清,也是打擊和限制的問題而不是搞什么規范。
官方竭力表示灰色收入沒有那么多,而老百姓堅持認為5.4萬億的灰色收入沒有被高估,這決不是簡單的數字之爭,而是對中國社會現狀的兩種完全不同的估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