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言 /文
8月16日17時左右,東陽市南馬鎮西山腳村發生一起溺亡事件,貴州人吳明福去泥青塘水庫游泳,再也沒能上來。 村民曾組織人員幫助打撈,由于水深沒能成功,便有人提議雇請專業的打撈隊,但打撈費用為1萬元。 因為付不起這筆錢,吳明福的妻子只好跪在水庫邊,點燃幾柱香,喃喃地說:“菩薩保佑,讓我老公的尸體趕快浮上來吧。” (《錢江晚報》8月25日)
最近,湖北漢江商報攝影記者張軼《挾尸要價》的照片榮獲中國新聞攝影界最高獎——金鏡頭獎,引起了人們的熱議,有人對“挾尸要價”照片真實性提出質疑,但是打撈三具尸體要價3.6萬元,并在打撈過程中停頓、等待的事實是難于否認的。正如《華商報》編輯郝建國所言:“當時并不在現場的長江大學宣傳部長李玉泉稱記者誤讀照片,制造假新聞,無疑是繼挾尸要價事件之后又一大丑聞!”
然而,在人們忙于爭論《挾尸要價》真偽的時候,發生在浙江東陽市的一男子游泳溺亡后,其妻因家境貧寒付不起萬元打撈費,而跪在水庫邊望水興嘆,企盼菩薩保佑讓丈夫盡快浮尸的令人心酸的事件,卻被人們忽視了。吳明福的妻子雙膝跪地、企盼菩薩保佑讓丈夫盡快浮尸的畫面,無疑是沒有任何策劃和導演的行為藝術。它比“挾尸要價”事件更加悲愴、凄慘,令吳妻窒息、絕望的無奈舉動,使每一個良知和人性未泯的人不能不為之動容。
這些年來,流行著一句很時尚的話:“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這句話無疑詮釋了當今市場經濟下一些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在這種金錢拜物教的價值導向之下,金錢成了人們生活的唯一追逐目標。有錢就是爹,有奶就是娘,為了錢可以投機鉆營、可以坑蒙拐騙、可以賣身投靠、可以指鹿為馬、可以恃強凌弱、可以明爭暗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總之有錢我就是大爺,沒錢你就是孫子。在金錢拜物教之下,黑白可以顛倒、是非可以混淆、道德良心統統可拋棄掉。在這樣的環境里,出現“挾尸要價”之類的事情也就毫不奇怪了。
問題是,社會的文明進步僅僅是靠金錢來支撐的嗎?人,除了追逐金錢物欲之外,還需要不需有一點精神?人是萬物之靈,人與動物的區別在于人類具有知識和思想,因此,人的行為應該高于動物。而人若將自己等同于動物弱肉強食,甚至以禽獸式的叢林法則當做天經地義,那絕不是什么進步而是退化。而可怕的是,當今中國的一些“精英”卻在大肆宣揚和鼓勵人身上的這種獸性。如此,人的道德水準和社會風氣怎么能不墮落呢?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千萬個家庭組成一個國家,國與家是難于分開的。當家庭面臨困難的時候,國家就應該挺身而出,為他們排憂解難,否則國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當今中國,在市場經濟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弱勢的貧困群體,尤其需要國家和社會的扶助,而不應歧視和拋棄他們。但是,看看這些年來的眾多改革,不難發現每一項改革無一不是在遵循著這樣一個規則:利益政府均沾,責任抽身而退。醫療、教育、住房、就業、事轉企.....那一項改革莫不是如此。
“有事找市長不如找市場”,就是這種改革模式的廣告和注腳。于是,社會公益性質的服務越來越少,甚至幾乎絕跡。“撈尸隊”這類公司不就是在“市場萬能論”下應運而生的嗎。打撈公司自然以利潤為目的,想撈尸,拿錢來。沒錢,你就等著喂魚吧。市場是無情的,資本是殘酷的。吳明福的妻子沒錢支付打撈費,只有嚎啕大哭、仰天長嘆,期盼著菩薩保佑丈夫尸體浮出水面。盡管可憐、凄慘,但是“市場不相信眼淚”。
其實,寫到這里我倒是為長江大學三名救人學生感到幸運。盡管他們的尸體打撈時被“挾尸要價”,但畢竟他們的背后還有一個學校,因為他們是在校生多了一層組織的責任。尚諾他們是一般的游客或是家里也付不起哪高價打撈費,他們的結局不一定會比吳明福的下場好到哪里去。也許早已成為荊江魚的美餐。
吳明福妻子的跪地嚎啕,是對金錢拜物教社會的詛咒,是對資本吃人的血淚控訴,是對社會道德和人性的呼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