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直人雖倒歉,安重根不瞑目
司馬平邦
每屆日本首相,只要他的任期里能趕上“8月15日”(也有趕不上的),都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大好機會做睦鄰公關,這是100多年來被小日本欺負過的周邊國家最受用的日本式外交方式,也是周邊各國政客們最看中的既體面于外又蒙混于內的外交成果,而日本首相往往是最深諳其道者。
8月9日,有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準備在“日韓合并”百周年之際發表《菅直人首相講話》,講話將對日本過去在韓國的殖民統治表示“深切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并承諾向韓方交還原屬于朝鮮王朝的文物。
預計交還對象為當年朝鮮總督府移交宮內廳的文物,其中包括記錄朝鮮王朝祭禮和主要活動的《朝鮮王室儀軌》。《朝鮮王室儀軌》現藏于日本宮內廳,約160冊。長期以來韓國都在要求日方歸還這些文物。
都21世紀的第10個年頭了,菅直人首相在對日本軍國主義當年侵略罪行的反省上看似進了一大步,這起碼可以給那些咬住歷史問題不松口的周邊國家一個諒解日本的機會,但是菅直人如此“明目張膽”地向韓國道歉,讓曾經受日本軍國侵略之害更深的中國人民更是覺得不忿,二戰勝利之前,朝鮮半島上的原住民頂多不過兩三千萬,這些人后來結成了兩個國家,朝鮮和韓國,與此同時,天皇治下的大日本皇軍光屠殺的中國人的總人數就大大超過朝鮮半島的總人口數。
惟一在此時可以給予中國一個安慰的是,菅直人派一個經濟上的中國通來當日本駐華大使,而已。
若說道歉,若說“歸還”,中國歷史上曾受日本之害,深過韓國千萬倍。
菅直人的“深切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并承諾向韓方交還原屬于朝鮮“韓”王朝的文物,因為即使對這次道歉行動的解釋中,仍然是針對“日韓合并”百周年,韓朝雖一字之差,現任的日本首相的道歉善意里仍然埋伏著分裂朝鮮半島的禍端。
關于“朝鮮”與“韓國”的來歷,有以下史記可考: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歸附明朝,他從鴨綠江邊回兵占領首都開城并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當時的朝鮮王朝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明朝)采取事大政策。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之亂,清朝軍隊入境鎮壓。日本軍隊也以次為借口趁機于仁川登陸,并發動壬午事變,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清朝戰敗,簽《中日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1896年,朝鮮高宗在俄國支持下,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韓帝國同之簽定《日韓合并條約》,正式吞并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大韓帝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逼迫高宗退位,擁立朝鮮純宗。
這一段歷史記錄中亦埋伏著現在朝鮮半島族群分裂成兩國之后,為什么朝鮮傾向中國而韓國傾向日本的端倪,現在,菅直人向1910年的《日韓合并條約》道歉,其實又在同時客觀制造半島分裂,即日本人只向當年受日本所害的大韓民國道歉,而不向當年一樣受日本所害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道歉――你能說,他的這種道歉里有多少是發于良心肺腑的人道精神嗎?
1909年,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在哈爾濱擊斃了日本第一任駐朝統監伊藤博文,掀起了朝鮮半島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高潮,但你能說現在菅直人道歉了,也“歸還”了,安重根就可以瞑目了嗎?雖然朝鮮半島早已脫離日本魔爪,但仍處在分裂狀態,這分裂的根源里一樣有日本人的禍手。
若依此例,且,若有需要,我相信菅直人先生可能還會向當年日本吞并的臺灣道歉,而絕不會向整體的中國人道歉,只要美國人的戰略需要他這么做。
菅直人此次道歉仍然是政治意義覆蓋于人道意義之上,聯系目前圍繞朝鮮半島,中、美、韓、朝、日及俄多國的復雜而微妙的局勢,日本首相在用這次更進一步的道歉行為拉近了與韓國的同盟關系,卻將韓國與朝鮮之間的距離又拉大了一步,當然與韓國和朝鮮相比,中國與日本的關系則因這次日本看似人道而孤立的道歉行為更拉遠了一步,盡管中國當年受到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極其嚴重的傷害,但現在中國仍然距那個“被道歉”和“被歸還”的資格還有十萬八千里呢。
其實,還可以更大膽地猜測,日本當任首相突然孤立地向韓國道歉的背后有美國的推手作用,即現在的美國在東西更需要相對團結的同盟國,而這同盟的終極目標就是與朝鮮和中國做對,爭海、爭油、爭安全,7月底在日本海上的美韓軍演,將美、韓、日三國實質上存在的軍事同盟關系大大向前推了一步,與此相比,同盟國中的日本首相向同盟國的另一方韓國道一個歉,歸還幾件文物,不過是這種大的軍事同盟關系的小裝飾罷了。
其實,今天看到菅直人向韓國道歉,死而不瞑目的何止是朝鮮義士安重根一人?
日本首相不更該向當年被日本欺凌迫害尤甚的中國做更深省的道歉嗎?
這些年來,我也耳聞目睹過許多日本首相的深度不同的道歉,但這一次,菅直人把道歉里埋伏了更多的政治交易目的,實在也是最讓人鄙視。
這道歉,這“歸還”,是一串被架在美日韓政治軍事同盟的碳火上烤出的日本的人道主義羊肉片,已經失去它原有的新鮮健康滋味,韓國人吃起來其實都未必能津津有味,朝鮮人則肯定聞之即嘔,吐得狼藉一地,如果哪個中國人不甘做旁觀想湊過來嘗一嘗,我相信肯定如服毒一般,用于自殺倒是好東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