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緣按:重慶“唱紅打黑”活動在一批封資修文人學者暴跳如雷的指責聲中已經快兩年了,它的重大而深遠的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從8月4日薄熙來會見“中國大學生骨干培養學校”第三期學員的交談中,全國廣大民眾和進步人士應該充分認識到了。“唱紅打黑”就是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執政為民”、“轉變發展觀念”的理念。在重慶“唱紅打黑”活動如火如荼之時,全國各地卻掀起了“讀經尊孔”來抗衡,但到底哪個活動得民心、順國情,到底哪個活動能夠取得廣大人民群眾交口稱贊的成果,到底哪個活動會有強大的生命力而能持續下去,現在已經一目了然了。唱紅不是為了唱紅而唱紅,尊孔也不是為了尊孔而尊孔,打誰,尊誰,就看你是站在誰的立場,是為大多數人還是極少數人謀利益了。下面全文轉載這則帖子,值得全國人民認真閱讀領會。
薄熙來與百位高校學生會主席談唱紅歌
4日上午,渝州賓館新俱樂部會議室氣氛熱烈,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領導張軒、何事忠、馬正其、陳存根坐在同學們中間,與參加“中國大學生骨干培養學校”的162名大學生親切交流。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盧雍政主持座談會。
這些大學生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09所全國知名高校的學生會或研究生會的主席。
座談會上,盧雍政首先介紹了“中國大學生骨干培養學校”第三期學員重慶實踐鍛煉活動的情況。自7月22日起,大學生們在重慶聽報告,參觀考察,并深入南川區8個鄉鎮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還舉辦登山比賽,收獲頗豐,感觸良多。
高尚的精神和真摯的情感,是內生的、持久的動力,最能感染人、鼓舞人,而事在人為,只要人心齊,就事無不成。
座談會上,薄熙來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提出的問題“有挑戰性更好”!大學生們踴躍發問,氣氛更加火熱。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會主席吳撼地搶先發言。她說,重慶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讓人斗志昂揚,想聽聽下一步的打算。
薄熙來說,“唱讀講傳”在重慶開展以來,干部群眾積極性很高,一浪高過一浪,很有感染力。剛開始,我們只是提倡大家唱紅歌,選定了45首歌曲,現在已經大大超出了這個范圍。走在大街上,老大媽、小學生都能唱上幾首。現在又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精氣神,高尚的精神和真摯的情感,能夠凝聚人心,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社會的進步。“唱讀講傳”就極大地推動了重慶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是內生的、持久的動力,最能感染人、鼓舞人,而事在人為,只要人心齊,就事無不成。
有人表揚我們“打黑除惡”有膽識、有策略,其實,我們的策略就是“不講”策略,直來直去,依法辦案
搶到話筒的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張昭遂說:“重慶市委、市政府決策堅決,頂住各種壓力,打黑出重拳,除惡保平安,有膽識,有策略,大快人心,也振奮人心。我想問薄書記,您當初作決策時是怎樣考慮的?”
薄熙來說,講到“打黑除惡”,老百姓感到大快人心,但也有人不舒服,不光是黑惡勢力本身,還有與他們相關的那些人———腐敗分子和保護傘,因此會有不同的輿論和反應。但為了人民的利益,壓力再大,也要勇敢面對,一定要將斗爭進行到底,最重要的是政治決心。如果東張西望,想三想四,患得患失,就什么也不要做了。有人表揚我們“打黑除惡”有膽識、有策略,其實,我們的策略就是“不講”策略,直來直去,依法辦案,該怎么辦就怎么辦,任憑別人怎么說,也要大膽地往前走,堅決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絕不含糊。
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并行不悖,改善民生的過程,就是發展經濟的過程
薄熙來說,剛才同學們還提到“民生十條”,涉及公租房,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農民養老,130萬農村留守兒童,農民“萬元增收”,校園安全,群眾看病等問題,都是關乎老百姓安身立命的事情。這是重慶市委全會做出的一個重要決定,也是我們發展理念的重大轉變。
傳統的思路是,先發展經濟掙錢,有了錢再改善民生。現在的想法是,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并行不悖,改善民生的過程,就是發展經濟的過程。驅動經濟有“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改善民生就是直接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如果說重慶發展與過去的路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一邊促進消費、拉動內需,一邊營造內地大市場,把經濟發展起來。所以這次出臺的“民生十條”,既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探索以民生為導向的重慶發展經濟之路。
只要健康的、正義的力量團結起來,腐朽的勢力就成了紙老虎,不堪一擊
復旦大學學生會主席李匯東好不容易搶到話筒,問了一個很多同學關心的問題:“薄書記在‘打黑除惡’過程中,在最困難的時候,比如說‘李莊案’的時候怎么想,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您的心路歷程?”
薄熙來說,在我心里,李莊那個事情是個“小浪頭”,現在還有一些“浪頭”。總有一些人希望借“打黑除惡”表現一下,時不時捅點東西出來,我們是有思想準備的。“打黑除惡”涉及到那么多黑惡勢力,打疼了那么多人,連帶那么多利益集團,能沒有矛盾嗎?啟動這場斗爭的時候,我們就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薄熙來說,“打黑除惡”斗爭中,來自市民的上萬封舉報信,80%是實名舉報,這本身就說明了人民群眾的態度。只要健康的、正義的力量團結起來,腐朽的勢力就成了紙老虎,不堪一擊。
思想政治是最生動、最鮮活的東西,最能激發人內心的情感,更應入腦入心
“對思想政治課,不少大學生不‘感冒’,逃課的人很多,場面冷冷清清。”天津大學研究生會主席鄒旸的發言引來一陣熱議。
薄熙來說,思想政治其實和人們的社會生活聯系得最緊密,是最生動、最鮮活的東西,也最能激發人內心的情感,更應入腦入心。思想政治的教材并不只在課本上,重慶衛視的《記憶》、《英雄交響》欄目就很不錯,今天播的一個節目就很能打動人,講當年研制“兩彈一星”的團隊,原子彈、氫彈實驗成功了,舉國歡慶,而這些團隊功臣們每個人只發了10元錢的獎金,大家根本不談價錢,只講奉獻,都感到無上光榮!那時的人,就是一心報國,真讓人感動!這也是一種思想教育,是入腦入心的政治。
重慶為什么提倡紅歌?就因為紅歌唱響了理想信念,抒發了愛國主義,能讓男女老少都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重慶的社會實踐,尤其是“三進三同”活動,讓華中科技大學學生會主席馬龍鵬觸動很大,他剖析當代青年有知識、有能力,也愿意去奮斗,但比較現實和功利,關注自己多,關心集體少,遇到問題不愿承擔責任,應該到基層接受鍛煉。
薄熙來說,你說的比較實際。與五十、六十年代相比,當代年輕人受到的教育更系統,知識結構也更完善,但有些人比較功利,思想比較脆弱,吃苦的精神頭兒,集體主義的意識相對差一些,這也是一種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表現。中國幾千年文化深受孔孟之道影響,就是進入革命隊伍的一些人也往往如此,遇到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見人只說三分話”……實用主義、功利主義思想嚴重。
薄熙來說,一個偉大的民族要有凝聚力,要有奮斗的精神。抗戰時期,無數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勝利之后怎么辦?還要不要奮斗?如果各奔東西,一盤散沙,是沒有前途的,甚至是危險的。重慶為什么提倡紅歌?就因為紅歌唱響了理想信念,抒發了愛國主義,能讓男女老少都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人民群眾怎么看我們的接班人,其實就看能不能和他們心連心,看他們對工農的態度
聽完大家的發言和提問,薄熙來說,團中央組織全國大學生骨干,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村這個中國最大的國情,很值得稱道。
薄熙來說,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毛主席說過:“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標準呢?拿什么去辨別他呢?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結合的,是革命的,否則就是不革命的”。如果我們這些學生的領頭人,只是悶頭讀書,忙于考碩士、博士,只顧設計自己,和工農群眾缺乏聯系和感情,那就脫離了我們黨所推動的事業。
薄熙來說,我們的接班人必須和工農大眾相結合,這是一個重大原則問題。人民群眾怎么看我們的接班人,其實就看能不能和他們心連心,看他們對工農的態度。人民群眾是最樸實,最實際的,如果年輕一代能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和尊重百姓,能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人民心間,他們就會發自內心地熱愛黨,就會感到我們的黨、團組織是親人。
薄熙來說,重慶組織實施“三進三同”、“結窮親”、“大下訪”和“三項制度”,就是為了讓廣大干部密切聯系群眾,了解社情民意。知國情是年輕人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礎,僅從書本是不能了解國情的,必須親身感受。誰走得勤,看得清,問得細,記得牢,誰才能真知、詳知,才能對中國社會有更大的發言權。
講話,寫文章,都要樸實自然,力戒空話、套話,如果老百姓聽不懂,雙方的距離就遠了
薄熙來希望大學生加強學習。他說,現在信息越來越多,不少人每天上網,看電視,讀報紙,占用了大量時間,一天到晚也忙得很,但這并不等于學習,“走馬觀花”而已。靜下心來想一想,未必能學到什么東西。一定要好好讀點經典,才能汲取真正的“營養”。大家看馬克思的文章,以其理論的深刻徹底和強大的邏輯力量使人信服。列寧的文章很有激情,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多堪稱格言警句。毛主席的《矛盾論》、《實踐論》等名篇,深入淺出,旁征博引,貫通古今,發人深思。這些偉人的作品確是經典,不可不讀;還有李杜詩文,古典名著,年輕時多讀一些,今后用起來就方便了。
薄熙來說,各位同學發言,講得很生動,很動情。希望大家講話,寫文章,都要樸實自然,力戒空話、套話,如果老百姓聽不懂,雙方的距離就遠了。我們共產黨、共青團應該是最能聯系實際的,同學們多與群眾打交道,語言風格和習慣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影響,你講的話老百姓愛聽,才有開展工作的條件。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都是科學,是最偉大、最生動的理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座談中,有同學講,這個團隊還特意穿上了紅色的T恤衫,因為我們是紅色的接班人。薄熙來稱贊說,大家是共青團嘛,就是要堅持我們的理想信念!紅色是我們國旗的顏色,我們就是要“唱紅”,就是要舉紅旗。現在有些人有意回避紅色文化,好象宣傳共產黨的理論和學說就顯得“左”或者“土”。其實,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都是科學,是最偉大、最生動的理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機,而且潛力還大得很,可以引領中國走向更大的輝煌。我們搞改革開放,絕不是拋棄原來的理想信念,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都是在堅持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能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薄熙來說,中國現在的經濟蛋糕已經做大了,但還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發展經濟是硬道理,提升精神生活的質量也是硬道理。這次送給同學們一套光盤,一部《記憶》,一部《英雄交響》,專門講述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的故事。那時的人們,生活很清苦,但大多數人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當代大學生要從校園做起,傳承和發揚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精神風貌,并進而影響當代中國的青年生活。
同學們以熱烈的掌聲回應薄書記的講話,并高唱《歌唱祖國》,大家全情投入,久久不愿離去……
據重慶日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