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水暖
敬啟者,現有63名“學者”,名單如下(根據《中國青年報》“數十名學者公開信”):
陳明(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陳青生(上海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
陳仲丹(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鄧曉芒(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董健(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樊洪業(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
馮崇義(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
顧海兵(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系教授)
郭世佑(中國政法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郭于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郝建(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教授)
何蜀(《紅巖春秋》雜志退休編審)
黃衛峰(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黃有光(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
李公明(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
李世洞(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李天綱(復旦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李醒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李楊(廣州社科院歷史所所長)
劉昶(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緒貽(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陸谷孫(復旦大學英文系教授)
馬斗全(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沈登苗(民間學者)
沈弘(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教授)
沈堅(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田松(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
汪丁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王東成(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教授)
王建民(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教授)
王晴佳(美國羅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學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王揚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
吳迪(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中杰(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肖濱(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
肖雪慧(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熊偉(新啟蒙公民參與立法研究所所長)
熊衛民(中國科學院自然史所副研究員)
嚴搏非(上海三輝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向繼東(《湘聲報》編輯)
徐賁(美國加州圣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
徐國棟(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
許醫農(北京三聯書店編輯)
薛涌(美國薩福克大學歷史系助教)
楊光祖(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文史部教授)
楊沐(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高級講師)
楊玉圣(學術批評網創辦人)
尤小立(蘇州大學副教授)
余三定(《云夢學刊》主編)
張閎(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
張聚國(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張隆溪(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張偉然(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張中秋(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院教授)
趙士林(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
鄭培凱(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
鄭也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周偉良(杭州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授)
周祥森(河南大學《史學月刊》編輯部編審)
祝國光(全歐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
朱正(湖南人民出版社編審)
現有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先生也涉嫌剽竊,急需對學術剽竊“嫉惡如仇”、“不共戴天”的上述63位“學者”出頭,“就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涉嫌剽竊發表公開信”。
但多日以來,只見朱學勤本人“高調回應”,媒體說“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據其博士論文被指抄襲,記者獲悉,今日上午(7月13日),朱學勤已經向復旦大學遞交了正式的調查申請。”、“朱學勤希望該網友公開身份并表示愿意與其進行學術討論,他還透露,‘我希望復旦大學調查此事。’”(新京報),而且“朱學勤已向上海大學和復旦大學遞交啟動學術調查程序的申請。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已經受理,…為保證獨立判斷,按照規定,學術規范委員會由哪些專家組成、調查過程都須保密。復旦大學方面表示,不希望此事受到媒體追逐采訪的干擾。…”(人民網)
然而,但凡看過并贊同63位“學者”公開信的人,都會對朱學勤先生和復旦大學的做法感到困惑,有“神圣的學術感情”被玩弄的受侮辱感。因為復旦大學竟悍然宣布“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已經受理…為保證獨立判斷,按照規定,學術規范委員會由哪些專家組成、調查過程都須保密。復旦大學方面表示,不希望此事受到媒體追逐采訪的干擾。…”, 是對公開信所秉持的原則的公然挑釁。
63位學者的公開信說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熊丙奇4月2日在《東方早報》撰文提出:‘…組織獨立的調查委員會,通過調查、聽證,以鑒定汪暉的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如果沒有抄襲,學位委員會可以向公眾公布調查結果;如果存在抄襲,學位委員會當作出取消博士學位的處理。…’”
“林毓生6月6日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說:‘國際上,……如果一旦涉嫌抄襲的事件發生了,握有公權力、負有行政責任的校長、院長會很快組織‘調查委員會’,任命享有清譽、具有公信力、與涉嫌抄襲者和被抄襲者沒有關系的第三者為‘調查委員會’委員,授予‘調查委員會’獨立調查之權。…”
“易中天6月7日在《南方都市報》上發文說:贊同林的主張,‘應該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汪暉涉嫌抄襲調查委員會’,來審理此案。…這個‘專門委員會’……應該是客觀、公正、中立的。因此,甭管是誰建的,掛在誰的名下,都應該是‘只對公眾和事實負責’的‘獨立機構’。”
“我們支持熊、林二位的建議,聯名要求中國社科院和清華大學迅速答復,履行職責。我們也同意易中天的主張,在組成調查委員會時,應邀請貴院、貴校之外的學者,乃至海外學者參加,公示委員會名單和調查結果。我們同時要求,調查結論以及各委員投票意向最終能公布,以示公開、公正,接受公眾監督。”(中國青年報)
就此,63位“學者”,特別是公開信中作為標桿的熊丙奇、林毓生、易中天三位所堅決要求的“獨立機構”原則、“與涉嫌抄襲者和被抄襲者沒有關系的第三者”原則、“只對公眾和事實負責”原則、“公示委員會名單和調查結果。我們同時要求,調查結論以及各委員投票意向最終能公布,以示公開、公正,接受公眾監督。”原則,都受到極大的挑戰和公開的回絕,是可忍,孰不可忍!
特別是,朱學勤先生竟然公開說“學術規范問題應由權威學術機構甄別,而不能由網絡、大眾媒體做判斷。我希望自己面對的是學術機構的調查。”,不但是對在大眾媒體上發表點火文章的王彬彬教授的公然蔑視蔑視,也是對聚眾在大眾媒體上發公開信的悍63位“學者”的悍然叫板,更是對在大眾媒體、網絡兩頭跑的易中天等教授的不屑表達,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樣一來,王彬彬教授豈不是一個不顧“學術規范”問題討論邊界的學術牛二?63位學者和林毓生、熊丙奇、易中天等“學者”難不成是聚嘯于大眾媒體平臺和網絡空間的起哄者?最為嚴重的是,按照朱學勤先生這樣的原則,挑頭發難的《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中國青年報》等莫不是被暗喻是扮演了“攪屎棍”的角色?是可忍,孰不可忍?
正當這決定大是大非、誰是誰非的時刻,眾學者們竟然對朱學勤先生的原則噤若寒蟬,鴉雀無聲。令人更悲憤的是,竟然翻過來為朱學勤先生喝彩,甚至稱之為“漢子”!63位“學者”,林毓生、熊丙奇、張鳴、汪丁丁、鄭也夫等重磅“學者”令人難過地沒有表現出反擊的能量和不屈不撓的意志,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朱學勤先生的能量總體大于63位“學者”和重磅學者能量的總和?如果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
時代在呼喚!63位學者的尊嚴在呼喚!《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中國青年報》相關采編人士在呼喚!讓“就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涉嫌剽竊發表公開信”喊出來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學者們的職業生涯和學業素養賴以出身的“媽媽”——神圣的學術在呼喚!回來吧,迷失的游子!吶喊吧,失聲的群士!
63位學者,你們今在何方?你媽媽喊你們回家吃飯(補充學術道德和公平原則),吃了飯才有力氣繼續翻云覆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