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一些文人,一思考問題,總是就著中國打轉轉,就沒有考慮到全球,全人類的情況,因此一提到懷舊情緒,就立即想到林彪四人幫,或者什么舊體制的既得利益者后來喪失了利益什么的。因此,思考不深,也難發現一些社會的普遍規律,也有可能是應上級指示精神的命題作文。而一考慮到全球,視野會更開闊一些。
就一般的道理,照我的看法,就是當全球全面地進入現代化的時候,會導致全球的懷舊,就是說,現代化后,懷舊現代化前。也不一定就是懷念社會主義,一些地區有可能本來就不是社會主義的,也有懷舊。
比如說這個臺灣省吧,因為美國的政策是手持綠卡隨意進出美國,導致了臺灣省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現代化方面先了大陸一步,但是,這就導致了臺灣人民的一些懷念現代化之前的懷舊情緒,卻是和什么文革什么社會主義的沒有什么關系。
比如在八十年代初,臺灣有一部著名的電影,及其中的歌曲,傳入了大陸。這部電影,名字叫《搭錯車》,其中大家可能都會唱的一首,叫《酒干淌賣無》,這就是一首懷舊的歌,“多么熟悉的聲音陪我多少年風和雨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就很懷舊,但是這部影片中更吸引我的倒是另一個歌曲叫《一樣的月光》,它的歌詞如下:
什么時候兒時玩伴都離我遠去
什么時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
人潮的擁擠拉開了我們的距離
沉寂的大地在靜靜的夜晚默默地哭泣
什么時候蛙鳴蟬聲都成了記憶
什么時候家鄉變得如此的擁擠
高樓大廈到處聳立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氣
當時我國的許多城市建設,也沒有那么現代化,當時我們去香港去國外,都被那些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七彩霓虹給迷住了,因此我當時聽這首歌是不理解的,我想著“高樓大廈難道不好嗎?七彩霓虹難道叫俗氣嗎?”反正不理解。反而是今天我好象才理解了。
劉心武在八十年代寫過一部小說大概叫《鐘鼓樓》里面講到改革開放后,有一些臺灣的左翼人士,對現代化和資本主義都很仇恨的那種,來到大陸,覺得到了世外桃源一樣,但是發現市政建設正在重復臺灣省當年的錯誤,就特別著急,特別想阻止,說“這是何苦,這是何苦來的喲”,他當然也阻止不了。
來說國外。國內的懷念人民公社時代的都是“毛左”,那國外呢?查韋斯是怎么回事,挑燈夜看《毛澤東選集》然后宣布要在委內瑞拉搞人民公社,這一點,那個批懷舊情緒的教授搞不懂了吧?查韋斯是當年在中國?是舊體制的既得利益者嗎?
再說中國拼命努力要加入世貿的前后的日子,全球到處爆發反世界的大游行,甚至是大破壞,大暴力。
就說前幾年,世貿在香港開的時候,當時的香港特首曾蔭權那可是被韓國來的農民搞得焦頭爛額。那韓國農民為什么那么憤怒?我看要比現在網絡上的所謂“毛左”憤怒多啦,完全是一群打砸搶分子嘛!而且他們比中國的農民闊,都有錢出國旅行來香港嘛!你說他們懷不懷舊?我認為是懷的。
美國現在有許多家庭也是懷舊的,在金融危機之前,全家其樂融融,現在呢?全家被趕出了住房,成了無家可歸者,也失業了,能不懷念過去嗎?看上去象是全球化造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全面崩潰似的。
如果說是許多大陸成長的人是因為什么既得利益之類的搞懷舊不正確。但是,有許多大陸之外的人,包括許多外國人,都在懷大陸的舊,他們是什么既得利益者呢?
我認識的一個人為英國在大陸的一家外資企業打工,他的英國老板,居然是懷念社會主義(英國還沒有過社會主義階段)來到中國的,但是,他對我的這個朋友說,來了以后很失望,因為他想找一個和英國不一樣的社會,結果現在看來沒有什么不同。例如唱紅歌,也居然是有外國人喜歡唱紅歌,這如果錯誤又是怎么個錯誤法呢?
要說到懷舊,前蘇聯人懷不懷舊?看俄羅斯記念二戰的情況,認為他們也很懷舊。前南斯拉夫的人懷不懷舊?我認為也懷舊的。
所以我才要認為,中國的這個懷舊情緒是要放在全世界,全人類的懷舊情緒中去一齊考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