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時期,精英們對于“懷舊”情緒橫加指責,把矛頭直接對準人民群眾,影射毛澤東時代。再次掀起一股反毛非毛的暗潮,其代表人物當屬中央黨校教授宋惠昌。其文《怎樣看待當前社會中的“懷舊”情緒》一出,人民群眾紛紛加入批駁之行列。然而由于輿論工具被資產階級所把持,人民群眾的批駁文章自然難登“大雅”的主流媒體,只能借助左派網站,與宋惠昌之流展開無情的斗爭。
宋文實是奇文,奇就奇在此輩人渣自詡手握“馬列主義”理論,實則販賣形而上學觀點;奇就奇在此類人物自視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裁判,妄斷價值觀的取向;奇就奇在這樣的貨色居然登上《北京日報》,擺出一幅盛氣凌人的架勢,露出一副訓人的嘴臉,狗仗人勢,借勢唬人;奇就奇在此人使出慣用伎倆,顛倒黑白,指鹿為馬。
宋文的出籠,預示著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又要大打出手了。借譴責“懷舊”情緒之名,開始新一輪的反對毛澤東的活動,打壓日漸高漲的毛澤東熱;借否定改革開放之罪,掩飾改革帶來的社會丑惡現(xiàn)象與日俱增的問題,打壓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以便使這些社會毒瘤繼續(xù)為非作歹,禍害群眾,禍害國家,從而為顛覆現(xiàn)行政治體制造勢,將人民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引向執(zhí)政的共產黨,意在搞亂社會,實行他們極力推崇的資本主義民主和自由。而掌握了毛澤東思想銳利武器的中國人民,正是他們推行資本主義制度的最大阻力,這一點他們深信不疑。分化這個群體,打壓這個群體,使之變?yōu)樯鐣鮿萑后w,徹底剝奪這個群體曾經擁有的特權——當家作主,是資產階級對廣大勞動群眾實行資產階級專政的根本目的,而混進黨內的走資派則是資產階級的幫兇,是人民群眾最危險的敵人。
宋文的出籠,是黨外市場經濟傳教士與黨內市場經濟傳教士里應外合、相互呼應的必然結果。以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為哲學基礎的私有化市場經濟,在中華大地上種下的惡果已經顯現(xiàn),一系列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死灰復燃,就是私有化市場經濟追求財富的自由和沖動的必然產物,更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通病。想把私有化的市場經濟罪責推脫干凈,恐怕是徒勞的。在這一點上,宋惠昌、張維迎、吳敬璉、茅于軾等乃一個鼻孔出氣,是一丘之貉。
宋惠昌對“懷舊”情緒的指責,充滿了形而上學的東西,沒有半點馬列主義,侈談改革創(chuàng)新,一點不配;任何一項社會變革,其代表進步還是倒退,關鍵要看是代表多數(shù)人利益還是代表少數(shù)人利益,這是判斷一項改革好與壞的分水嶺。對改革好壞的判斷最有發(fā)言權的,當然是最廣大的勞動群眾,精英們自賣自夸又有何用?改革出現(xiàn)諸多的社會問題,剝奪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地位,削弱了人民群眾民主和自由權利,這樣的改革當然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走向失敗是自然的。說有“懷舊”情緒的人民群眾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問題,才是真正的掩耳盜鈴,是地地道道的形而上學觀點作祟。
三十年的私有化市場化改革,在農村,形成了嚴重的“三農”問題。小農經濟不過是延續(xù)了幾千年的陳舊制度,被某些人奉為至寶,這才是典型的“懷舊”情結,這才是最可怕的社會倒退,何來創(chuàng)新?在城市,將三十年積累的國有企業(yè)整垮,全部私有化,是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資本主義化,從社會主義向后倒退,不是“懷舊”情結作怪嗎?美其名曰過于超前,要補上資本主義一課,才是典型的“懷舊”情結。宋惠昌之流允許資產階級精英們對資本主義“懷舊”,不允許人民群眾對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懷舊”,是地地道道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道主義行徑。追求資本主義的“懷舊”情結,才是一種消極的負面現(xiàn)象,才是一種倒退思潮。視資本主義為進步,是社會主義為倒退,中央黨校的教授馬列主義水平真是太高了。如此教授,教授馬列主義,培養(yǎng)共產黨的高級干部,既是對馬列主義的褻瀆,也是對共產黨的絕妙諷刺!
三十年的私有化市場化改革,再現(xiàn)了已經絕跡的賣淫嫖娼、黑社會、黃賭毒現(xiàn)象之丑惡,再現(xiàn)了貪官污吏前赴后繼之“光彩”,再現(xiàn)了貧富懸殊、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公之陳跡,再現(xiàn)了對外懦弱賣國求榮之往事,再現(xiàn)了官員欺壓百姓之可惡。如此種種,豈可用“改革代價論”掩飾過去?毫不客氣地說,私有化市場經濟改革是導致中華民族走向衰落的禍根,是導致中國人民重新淪為散沙一片的毒素,私有化市場經濟改革是一切罪惡的總根源,這一點無論精英們如何狡辯也是徒勞的。事實勝于雄辯,私有化的市場經濟改革,是地地道道的資本主義復辟,精英們別想既當婊子還要立貞節(jié)牌坊。
資改派們把市場經濟奉為神明,把計劃經濟視為洪水猛獸,與西方資產階級一唱一和,沆瀣一氣,自詡為創(chuàng)新,實則大倒退。他們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捧起斯密的剩飯,背離馬列主義基本原則,跟在別人屁股后邊亦步亦趨的跟屁蟲角色,實在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東西擺出來炫耀一番。市場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威脅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安全,嚴重地影響著民生。和諧表面下暗流涌動的社會動蕩局勢,“法治”環(huán)境下隱藏著的種種丑行,如同罪惡的嘴臉帶上了溫柔的面具,人生之路處處充滿陷阱,這就是宋惠昌們標榜的歷史“新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特征。
在宋文中,舊價值觀是什么?新價值觀又是什么?宋惠昌沒有明說。我們根據(jù)他的觀點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他所說的舊制度,不是指解放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是指毛澤東時代。這一點不是我們強加于宋惠昌頭上的,而是他的真實思想的大暴露。那么在毛澤東時代的價值觀是什么呢?總體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細說起來,就是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互幫互助,助人為樂,舍小家為國家的奉獻精神,在這種價值觀的熏陶下,形成清正廉潔,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拾金不昧,無私奉獻的社會風氣。難怪人民群眾對這樣的社會存有“懷舊”情緒。那在宋惠昌眼中“新制度”下的價值觀是什么呢?或許大家還記得小崗村撳紅手印者的后代在中央電視臺的表白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就是宋惠昌們欣賞的“新制度”下的“新價值觀”,作為黨校教授,把這樣的價值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其馬列主義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這樣的黨校教授培育下,共產黨的宗旨——毛澤東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變成全心全意為人民幣服務才怪呢。難怪今天的中國金錢至上、物欲橫流,難怪有錢能使鬼推磨,如此環(huán)境下的“法治”社會,老百姓不遭殃就謝天謝地了。我們不清楚,改革到了這個份上,是誰在“懷舊”不就一清二楚了嗎?好的東西不讓懷舊,壞的東西橫行霸道,宋惠昌之流懷念資本主義之舊的情緒泛濫,猶如蒼蠅逐臭般營營著,他們的“懷舊”情緒才是消極的負面現(xiàn)象,才是歷史的倒退思潮!
宋文中的既得利益集團似乎有所指,仔細分析在毛澤東時代具有特權的不是少數(shù)人,而是多數(shù)人,這就是最廣大的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他們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農村,免費教育,合作醫(yī)療,使得農民的子女上得起學,看得起病,不再被官員欺負;農村集體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正逐步幫助農民擺脫貧困,走向共同富裕。在城市,廉租房、免費醫(yī)療和教育,使得工人住得上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學,養(yǎng)得起老,使得城市居民安居樂業(yè),毫無后顧之憂。然而改革的結果,是工人下崗,農民單干,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住不上房,養(yǎng)不起老。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從主人翁地位淪落為弱勢群體,資產階級成為香餑餑,橫行無阻,再次騎在人民群眾頭上作威作福。改革的結果,是貪官污吏橫行,賣淫嫖娼復活,黑社會猖獗無忌,黃賭毒甚囂塵上,這就是宋惠昌欣賞的“新制度”下的社會“新文明”特征。改革的結果,導致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公,不到10%的少數(shù)人攫取了全社會財富的的40%之多,反映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基尼系數(shù)高達0.48,創(chuàng)造了世界新紀錄。在“新制度”的“新文明”下,包二奶,娶小妾,逛窯姐,不亦樂乎,真正體現(xiàn)了宋惠昌的“人的主體意識覺醒”,體現(xiàn)了肉體交換的平等權利,突出體現(xiàn)了競爭自由激發(fā)的個人創(chuàng)造性。原來這就是宋惠昌之流鐘愛的“朗朗乾坤、清平世界”的盛世之美景。如今過去的特權階級已經名存實亡,執(zhí)政黨的階級基礎和當然的領導階級已經讓位于資產階級和官僚買辦階級。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惠昌們已經成為特權階級,掌握著國家權利,因此對老百姓的“懷舊”情緒惶惶不可終日,擔心這種情緒總爆發(fā),摧毀他們三十年的經營成果,無法向洋主子交差,和平演變的美夢就無法實現(xiàn)。一旦資本主義破滅,他們幻想的發(fā)家致富、擁妻抱妾、山珍海味、荒淫無度的資產階級糜爛生活就會失去。一旦泥腿子重掌國家權利,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需要的民主和自由之夢就會徹底破滅。所以他們必須千方百計地遏制人民群眾懷念毛澤東的情緒,避免中國重新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人民群眾“懷舊”情緒的蔓延,是與現(xiàn)實社會恢復毛澤東時代一些好的做法息息相關,比如農村合作醫(yī)療,比如九年免費教育,比如建設社區(qū)醫(yī)療體系,比如為農村培養(yǎng)醫(yī)務人員,解決農村看病難貴問題,比如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堅持走集體合作化道路等等。這些措施,使得老百姓減輕了上學就醫(yī)的負擔,讓老百姓看到了希望,這才是激起人民群眾“懷舊”的根源所在,這讓人民群眾看到了恢復毛澤東時代那樣好的社會風氣的一絲曙光。
宋惠昌給人民群眾的“懷舊”情緒口上反對改革的大帽子,借以嚇唬人。如今這一套已經行不通了。人民大眾的“懷舊”情緒正是對資改派們的假改革真倒退不滿情緒的發(fā)泄,而消除“懷舊”情緒的最好辦法,就是讓社會現(xiàn)實中少些污泥濁水,多些風清氣正;少些貪官污吏,多些人民公仆;少些黑社會惡霸,多些社會安寧和諧;少些利己主義思想,多些集體主義精神;少些貧富差距,多些分配公平;少些不爭論,多些人民民主;少些高壓態(tài)勢,多些溝通交流;總而言之,要想消除“懷舊”情緒,就要讓大多數(shù)人活著心氣順暢,有幸福感,有尊嚴,有體面,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于社會經濟政治等一切活動之中,而不是口是心非,陽奉陰違,言行不一,束之高閣,僅當作金字招牌炫耀而已。寫于2010年7月24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