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群眾自發地起來“用實踐檢驗真理”歡呼
改革之初,我們黨作了一項十分偉大的工作:通過討論,強化了人們的實踐第一、用實踐檢驗真理的意識,——盡管當時仍很多人存有實用主義的實踐觀,即通常用局部的短暫的實踐去尋找“真理”、去指認毛澤東時代的缺、錯,但,實踐觀點本身即具有不可終結的意義,一旦實際地啟動,不久就會把“實用主義”本身也浸泡在社會大實踐的試劑中。
況且,哲人們早就有言在先:任何的順直發展的企求,都是幻想;所有真理性認識,無一例外地要有反面教員的“傳授”。這就是說,中國社會主義的最終鞏固,還需在一個較長時間里,讓社會主義、資本主義這兩個方面的各自“展開”,使人民有正反兩方面的比較、正反兩方面的教育。一旦社會有了足夠的兩方面材料,人們就會通過“懷‘舊’”、判“新”,通過七嘴八舌,通過爭鳴、斗爭,來完成社會性認識的升華。
回顧以往,毛澤東時代近三十年,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算來時間已不算短,二者相加,已有了大半個世紀。在這大半個世紀里,我們的社會主義實踐,經歷了幾個小的否定之否定過程,應當說,人們已有了相對廣泛的材料,進行認識比較了。
不錯,這一比較工作,開始確是有“情緒化”傾向的,但它卻是啟動理性大門的鎖鑰。它是人民認識的歷史主動性的展現,是不可遏止的。如社會中堅堅記當年的承諾:1、不斷用開放性的社會實踐來檢驗自己;2、——針對現實而具體地說:如謹記并對照“十個如果”,校正改革方向、方策……就是說,不斷主動立潮頭而導,這樣,社會認識、發展的曲折性會相對少些,如若不然,人民群眾也會自發地進行比較、反思,達于認識升華這一過程。
從以上意義上說,這幾天來,有黨校教授批評群眾“懷舊”(教授混淆新、舊定義,不喜歡人們通過實際生活、體現去分析社資,這是要害。本網民注),而廣大網民卻發文如潮,反批教授們的“書齋高論”,就是極正常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事實明擺著:主流們是一直不愿兌現承諾,不愿重新啟動“實踐檢驗真理的討論”的。鑒此,人民群眾自然會自發以自己的形式進行這一工作,——不管眼下結果如何?但,這沒有什么不好!
本文大旨:為群眾自發地起來“用實踐檢驗真理”叫好!歡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