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分析,目前我國城市和農村人口比例基本上對半分,理論上在校農村大學生和城市大學生比例應該達到1:1,然而現實卻是1:4.65。聯想20世紀80年代的這個比例還處在1:2的位置,說明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高舉著不斷推進教育公平的大旗,而結果卻是越來越不公平了。其實,教育的不公平現象俯拾即是,城鄉之間、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之間在教育投入、資源配置上簡直是天壤之別,我國的一些發達地區的學校條件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最發達國家的學校條件,但是我們的不發達地方的學校條件同樣可以和世界上最差的學校一較高下。還有,比如在山東、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連大專都考不上的,去了北京、上??梢陨现攸c大學。諸如此類的不公平現象在中國數不勝數。
為什么中國的教育公平問題如此突出呢?我以為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是國家發展策略的影響。改革開放之初,國家制定的發展策略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所謂“兼顧公平”,實際上就是不要公平,30年來的無數事實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種不公平覆蓋了我國的各個層面,教育當然也難逃厄運。都去抓老鼠了,誰還來管教育呀。這種改革策略也是導致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根本原因,胡總書記之所以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大概也是源于這樣的現實吧。
其次,就是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社會科學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教授指出,目前我國教育的公共投入只占GDP的3%,經過調整后,實際投入只占2.4%,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匆唤M鳳凰網公布的數據吧:中國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為42美元,美國為2684美元,是中國的63.9倍。如果考慮到人口的因素,我們以人均GDP來比較,中國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僅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國為6.10%,是中國的7.44倍。日本為4.28%,韓國為3.01%。俄羅斯為1.87%,是中國的2.28倍,巴西為2.29%,是中國的2.79倍。所以中國不僅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磚四國中,中國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30年來,我國的GDP高速增長,而教育投入卻如此不協調,我不僅要問,錢都到哪去了?《廣州日報》2010年5月10日報道,當前我國行政費用開支占財政收入的26%,而日本只占3%,歐洲許多國家也不到4%,近20年來,我國每年的GDP增長率不到10%,而稅收和行政費用的開支增長速度都是在20%~30%之間。還有金融危機后爆出來的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政府用13億中國人的血汗錢買了近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隨著人民幣的升值美元的貶值,這個9千多億美元實際已經貶值了30%,而且還會進一步貶值下去。辦教育的錢到哪去了?一是給官員開支了,一是送去美國了。
再就是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公。本來教育投入就嚴重不足,如果能相對合理的分配的話,也還不至于讓公平問題像今天這么突出。但我們中國的教育不是“劫富濟貧”,而是“劫貧濟富”,越是富裕地區,越是重點學校,政府的投入就越大,而那些貧困地區只能靠社會捐助辦希望學校,因此不公平現象日益嚴重。
我們的各級領導又一次信誓旦旦,決心在未來十年解決包括公平在內的諸多教育問題,我們小老百姓除了相信政府相信黨還能做什么呢?中國教育公平是山窮水復后的柳暗花明,還是柳暗花明后的山窮水復?拭目以待吧!如果我有幸還能活十年,會有希望在教育公平的藍天下和我的學生們一起“謝主隆恩”嗎?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