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聯播陷害全國人大常委會
轉基因問題在當前社會上已經吵的沸沸揚揚,為此,全國人大常委會邀請了支持轉基因商業化推廣的黃大昉院士,要求其對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在科技日報的報道中是這樣寫的:
“為什么轉基因水稻能殺蟲而人吃了卻沒事?” “為什么轉基因水稻沒有做人體試驗?”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天舉行第十六次專題講座“農業轉基因技術和安全管理”,主講人、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所研究員黃大昉在講座中回應了社會上關于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爭議。”
也就是說,這次黃大昉的專題講座,僅僅只是黃大昉等人力圖要說服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支持轉基因的利益集團在進行解釋性工作。這恰恰說明在高層,對轉基因爭議很大,所以轉基因利益集團不得不加緊對官員洗腦的力度、步伐。至于他們是否說服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委員們對于農業部審批的轉基因安全證書是什么意見,那卻是另外一回事情。全國人大常委會并未對此進行書面回應,并未作出什么結論,并未進行舉手表決。
黃大昉的觀點并不能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觀點。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意見在公開的報道中還未看見。他們是否還要聽取反對方的意見,還需要進一步落實。比如,他們是否會要求反對轉基因的蔣高明、王月丹、張宏良教授等人進行專題講座,這個還需要進一步落實。是否還需要對轉基因安全證書進行國民經濟安全論證、國家安全論證、種族安全論證,是否需要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對于轉基因安全證書頒布過程中的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對轉基因非法種植進行調查,這一切還需要落實。
但是在 06月25日 新聞聯播頭條中,我們卻看到如下報道: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16講專題講座吳邦國主持》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5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十六講專題講座,題目是《農業轉基因技術和安全管理》。吳邦國委員長主持講座。
講座主講人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所研究員黃大昉。他從發展轉基因技術的必要性、我國轉基因育種發展現狀與挑戰、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三個方面作了深入講解。
黃大昉說,以轉基因技術為核心的生物技術引領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保障糧食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15年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發展勢頭強勁,其推廣應用速度之快創造了近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奇跡。
黃大昉認為,推動轉基因生物品種產業化已成為我國既定的戰略決策。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已經初步建成轉基因育種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體系,轉基因作物研究開發的整體水平已領先于發展中國家。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在制度、資源以及人才與技術上一定的優勢,抓住有利時機并大力推進轉基因研究和新品種產業化,就一定能夠增強我國轉基因技術的國際競爭力,帶動轉基因育種整體水平提升,并實現轉基因糧食、飼料等新興農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黃大昉還介紹了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現狀和特點。他說,農業轉基因作物總體上是安全的,它的風險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對于經過科學評估、依法審批證明是安全的轉基因作物應當積極地推進應用,讓它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為人類造福。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路甬祥、烏云其木格、韓啟德、華建敏、陳至立、周鐵農、李建國、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蔣樹聲、陳昌智、嚴雋琪、桑國衛等聽取講座。
對于一直關注轉基因問題的網友來說,黃大昉所說的這些內容,都是在說謊,我們有充足的材料來回應他。他根本沒有對網友和民眾的問題進行直接回應,他所說的只是謊言。
不過本文的重點不在黃大昉的謊言,而是新聞聯播的報道角度。
新聞聯播的這篇報道,代表的是黃大昉的觀點,代表的是轉基因利益集團的觀點,根本不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觀點。新聞聯播是在利用、陷害全國人大常委會。讓全國人大背上支持轉基因的黑鍋。要知道,根據民意調查,全國90%以上的老百姓(這和其他國家類似)都是強烈反對轉基因的。新聞聯播這個曲解報道,激起了反轉基因的90%以上的中國人民對全國人大的反感情緒。
新聞聯播在文章中一遍遍的說:
“黃大昉說……”
“黃大昉認為……”
“黃大昉還介紹了……”
但是卻未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為……”
“全國人大常委會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否同意黃大昉的觀點,我們絲毫也不知道。
但是顯而易見的是,如果全國人大都支持轉基因,黃大昉還會急著去撒謊嗎?
黃大昉僅僅是去全國人大做解釋性工作,以消除全國人大對轉基因的爭議。但這個最重要、最主要的信息被央視新聞聯播完全曲解了。
新聞聯播是中國最重要的電視新聞媒體,它在報道中完全贊同黃大昉的觀點。這篇報道中雖然沒有提到任何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意見,但是對于粗心的聽眾來說,他們一定會認為,黃大昉的觀點就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觀點,是中共中央的觀點!
新聞聯播強奸了全國人民!
那么我們不禁要疑問,是那個官員如此大膽?為什么不追究主管新聞媒體的相關部門的責任,為什么不追究幕后的推廣轉基因的利益集團和大官的責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