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分配制度的改革成為各方重視、眾多媒體關注和廣大公眾熱議的話題。
分配不公并導致差距過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嚴重程度已經到了“貧富差距逼近社會容忍紅線”(人民網 >> 理論 >>《貧富差距逼近社會容忍紅線》2010年05月26日09:35 《學習時報》)的地步。
關于分配不公的原因,真可謂“眾說紛紜”,其中,“壟斷”說應該是最時髦的論調之一。
“……造成收入、財產差距拉大和兩極分化的主要因素還不是市場機制,而是破壞市場秩序的行政壟斷、權錢交易和種種潛規則。行政壟斷是分配不公的最大根源……”——人民網 >> 理論 >>《分配不公的兩大根源》2010年05月26日09:27.
“……壟斷行業利潤過高,是造成勞動收入占比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人民網 >> 理論 >>《勞動收入占比為何持續下降》2010年05月17日07:36.
“城鄉分割、行業壟斷以及資源價格扭曲,拉大收入差距”——人民網 >> 理論 >>《收入差距為何不斷擴大》2010年05月24日07:42.
【改革的阻力何在……“少數人、少數單位、部門或行業通過資源壟斷、行政權力、市場獨占、特殊身份等非勞動因素,撈取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利益,與其他勞動者的收入拉開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差距,形成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團。……】——《傳高層正調研收入分配改革 年內或出臺總方案》復興論壇 2010-5-26 08:46.
【專家還認為:“壟斷行業利潤過高,是造成勞動收入占比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盡管壟斷行業的職工收入比其他行業的要高,但因為這些行業的超額利潤比社會平均利潤要高得更多,所以勞動收入占比較低。同時,涉足壟斷行業的大都是國有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大部分超額利潤并沒有納入國家的財政收入,而是留在企業部門內部用于經營發展,從而導致收入分配的“天平”更加向企業傾斜。過多的壟斷也阻礙了其他企業的發展,減少了就業,侵蝕了勞動者的購買力,從而實質擠占了整個社會的勞動收入,應引起高度重視。”】——
壟斷、壟斷、還是壟斷,全是壟斷惹的禍!
“壟斷”說給人造成的印象是,假如沒有“壟斷”,就不會出現差距拉大和貧富分化,改革分配制度,消除兩極分化的最大障礙還是“壟斷”,分配改革的關鍵就是反“壟斷”。
讓人不解的是:非“壟斷”領域的勞動收入占比是多少?沒有了“壟斷”勞動收入占比就不會下降?非“壟斷”行業現行的分配制度就不是造成勞動收入占比下降的重要原因?廣大“朱孔孟”們與形形色色的“老板”們的兩極分化現象,莫非只存在于“壟斷”行業、領域?
廣西農民工朱孔孟說:“老板一年能賺幾百萬,我們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卻只能賺幾萬塊,而且兩年來也沒漲過工資。難道人和人之間的勞動差別就這么大?”——《人民日報 》(2009年12月3日 18 版)《 提高“勞動所得”勢在必行》.
這位農民工兄弟的質問問到了貧富分化的根子上,道出了最大的分配不公的根源是對勞動的不公。廣大“朱孔孟”們與形形色色的“老板”們的兩極分化現象,也決非只存在于“壟斷”行業、領域,“黑磚窯”、“黑礦山”、“過勞死”、“開胸驗肺”等一個又一個“血汗工廠”的事實告訴人們,與“壟斷”行業、國企等公有制企業相比,分配不公、差距巨大、貧富分化、對勞動的極不尊重、對勞動者權益的侵犯、踐踏,非“壟斷”行業、非公有制企業(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合資的)其實毫不遜色,甚至更嚴重、更殘酷。
既然如此,一些反“壟斷”者為何單拿“壟斷”說事呢?
“壟斷”在國內已經成為一個有特定含義——專指公有制經濟居首要地位的生產經營行業、領域。
不錯,“壟斷”行業、領域現行分配制度是應該改革。“壟斷”行業、領域既要改革工薪制度,而最關鍵的是要解決好行業內部工薪分配特別是員工分行政官員、企事業員工、正式工、臨時工、勞務派遣臨時工……等三六九等的“同工不同酬”,以及對“高管”們的制約和監督。
這些人之所以單拿“壟斷”說事,一方面,“壟斷”行業、領域確實存在“不爭氣”的事實,讓人有“把柄”可抓,另一方面,說穿了,就是因為涉足“壟斷”的大都是公有制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存在感到很不舒服,很不順心,就是有大量的公有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存在“阻礙”了私有化(民營)急劇的擴張(發展),欲借分配制度的改革置“壟斷”于死地而后快。
這不,有人就在談“收入分配改革與共同富裕”之時,借談論國企利潤怎么分配之機直接亮出了私有化的主張?
“總而言之,老百姓沒有享受到,國企利潤怎么分配是一個問題。我的看法,解決國企的問題,最終還是它私有化,……徹底解決的辦法就是國企改成民企,而且變成股份化,持股人是百姓,而不是國家機構。”——人民網>>強國社區>>人民訪談>>“國企利潤怎么分配,這是一個問題”2010年06月09日19:47.
與單拿“壟斷”說事的人相比,直接亮出私有化主張的人還略顯出幾分磊落勁!
就單拿“壟斷”說事與直接亮出私有化主張提個醒!
面對即啟動的分配制度改革,各方都在“博弈”。
圍繞導致差距拉大、貧富分化的“根源”,就有“腐敗”說、“戶籍推手”說等多種論調,“壟斷”說和“公有制”論也是比較時髦的一張論調,有專拿“壟斷”說事的,也有直接亮出私有化主張的。
在一些人看來,差距拉大、貧富分化的“根源”在于“壟斷”,在于公有制,似乎只要反掉了“壟斷”并實現了私有化(美稱:民營化),就能避免差距不斷拉大,就根治了兩極分化。如何這樣的邏輯成立,那么不存在“壟斷”和私有化很理想的國度就應該不存在差距拉大好兩極分化了。
在這些持“壟斷”說和私有化主張者們心目中,美國,應該是既不存在“壟斷”,也很私有化的理想國度。那么,美國的收入差距和兩極分化的情況究竟怎樣呢?
“美國的基尼系數在1980年突破0.4,2005年為0.469,高于北歐、澳洲、加拿大和日本,收入分配差距居發達國家首位。”“1978年占居民10%的最富有層的收入為低收入層收入的20倍,在2008年擴大為77倍。”“國外媒體稱:‘美國貧富差距正在不斷拉大,比任何時候都嚴重,而赤貧人數攀升到近30年最高點’。”專家認為,美國的這種“收入差距的拉大,兩極分化越發凸出,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高科技化時期的特征。”——2010.4《經濟學動態》>劉詩白:《論過度金融化與美國的金融危機》.
“根源”究竟是什么呢?難道也是“壟斷”和公有制惹的禍?
一個既不存在“壟斷”,也很私有化的理想國度,原本就存在的差距拉大和兩極分化居然也會變得“越發凸出”,這無疑是對“壟斷”說與私有化論者莫大的諷刺!
專家認為:表現為“低收入層的實際收入增長長期落后于企業利潤的增長”的真正原因是:“收入分配向資本傾斜而不是向勞動傾斜的機制不曾改變”。——劉詩白:《論過度金融化與美國的金融危機》.
“收入分配向資本傾斜而不是向勞動傾斜”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由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必然產生的分配方式”,當年,正是這樣的分配方式“造成了日益無法忍受的階級狀況,造成了人數愈來愈少但是愈來愈富的資本家和人數愈來愈多而總的說來處境愈來愈惡劣的一無所有的雇傭工人之間的日益尖銳的對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190頁)。如今,依舊是這樣的分配方式導致著“收入差距的拉大,兩極分化越發凸出”。
提醒善良的人們:造成差距拉大、貧富分化的“根源”是大家都能理解到的常識性問題,并沒有“專家們”說的那么深奧,有人是在故弄玄虛,故意擾亂大家的視線,干擾即將啟動的分配制度改革,說穿了,制造出種種“根源”說、“推手論”,歸根到底,就是非常擔心和害怕即將進行的分配制度改革會觸動他們想極力維護的舊的“分配方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