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雷鋒精神才能避免流于形式化與庸俗化?
3月5日是人民領袖毛澤東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50周年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國內都會展開學習雷鋒的相關活動。當然,也許是為了對一種久違奉獻精神的懷念,也許是時代的呼喚、是時代的需要,或許還是各種抱有形形色色心態的人們出于現實之需,當然還不能排除有人純屬是應景之為。因為每年的這個日子都這樣的,已經習以為常了。所以,人們便會看到這一天來臨時,雷鋒又會被抬了出來、被賦予了各種不同用心的紀念學習一番。
論及學習雷鋒精神,有如下不能回避的問題:
雷鋒精神最關鍵意義是什么?而促使產生雷鋒精神的社會基礎是什么?雷鋒如果在今天會怎么辦?
關于雷鋒精神,有人將之歸類為:
雷鋒精神內涵之一:奉獻精神。
雷鋒精神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雷鋒二字,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
雷鋒精神內涵之二:“釘子”精神。
雷鋒對待工作總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立足本職,盡職盡責,努力以釘子的“擠”勁和“鉆”勁,使自己成為工作的內行。
雷鋒精神內涵之三:“螺絲釘”精神。
雷鋒謙虛待人,甘于平凡,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服從革命的需要和組織的安排,黨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黨和人民事業的整體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業績,樂于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雷鋒精神內涵之四:艱苦奮斗精神。
雷鋒出身貧苦,在舊社會,哥哥、弟弟都因負傷、饑餓,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邊緣,他深知生活的艱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
“大家都知道,半個世紀前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但不知有多少人還記得,毛澤東同時還說了這樣一段話:‘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事情,也不是學他某一方面優點,而是要學習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一貫做好事而不做壞事,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當然,學習雷鋒要實事求是,扎扎實實講實效,不要搞形式主義。不但普通干部、群眾學雷鋒,領導干部也要帶頭學雷鋒,才能形成好風氣’。這段話,不僅道出了學雷鋒的實質,更指出了學雷鋒的方法、方向。”
——2013年03月05日 《新華網》:“新華網評:不要將‘學雷鋒’狹隘化”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3-03/05/c_114888875.htm
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習雷鋒精神避免流于狹隘化、形式化和庸俗化?
對于學習雷鋒,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分別有題詞以示表彰和激勵再是明確要求。為什么一個普通的小兵,能獲得如此殊榮?據頑石3月5日發于《紅歌會》“從向雷鋒學習題詞看領導人物個性”一文中說: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周恩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鄧小平題詞:誰愿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
……
毋庸置喙,當今這個拜金主義流行、社會道德急劇淪喪,一切向錢看的社會,不能排除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已淪變為赤裸裸物質之需所主導,在“貓論”改革主使下,人人都爭當那個首先捉住“老鼠”的“好貓”。無論手段只求目的,只要是能捉住“老鼠”了,并且還能力保自身安全,那么就是“好貓”無疑。即如有人蓄意設定一個難以企及的目標,一任眾人各顯身手去觸摸。就好像是有一座岌岌可危的獨木橋,而那邊分明就有極大的物質誘惑,但千軍萬馬都擁擠在此岸,要過去到達彼岸,必定將有數不清的躍躍欲試的垂涎者要墜入萬丈深淵。再是人們還明白,絕不可能每個人都能過去的,于是,彼此傾軋、排擠、勾心斗角、相互拆臺就成為必然。但若身邊過去一個了,意味著機會將會更稀缺。所以,人人奮勇當先,深怕落后,各呈手段,能過就好。如此這般的社會大環境,雷鋒精神才當真少之又少、奇之異之了。
以上分析雖不是這個社會的絕對現象,但總要承認它是私有制經濟狀態下,“貓論”主宰人們意識觀念的相對必然。
還必須申明,導致雷鋒精神產生是有特定社會基礎,是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樣一種公有制發展道路背景下,是社會主義社會意識形態影響下的必然。還可以反問,新中國建立之前,怎么沒有雷鋒精神?譬如在農村如楊白勞與黃世仁,在城市如黑心資本家與包身工大量涌現那樣一種社會環境下,能有雷鋒產生嗎?如果真有,那又意味著什么?
所以說,學習雷鋒精神,絕不能回避導致雷鋒精神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政治、文化背景。而如果蓄意掐去這些根本的內涵,只留雷鋒精神的皮毛,那么,使學習活動流于狹隘化、形式化和庸俗化就將成為必然。
既然提及學習雷鋒精神,這個問題絕對無法繞開,絕對無法回避!
對于雷鋒精神,如前所述的四個內涵歸納,還僅只是皮毛。而只有周總理那個題詞才真正道出了雷鋒精神的內涵意義。“……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什么是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什么是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什么是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什么是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試想,如果沒有周總理高度概括的這四點,再怎樣的奉獻、“釘子”、“螺絲釘”精神以及艱苦奮斗就都失去了需要昭示與發揚的意義。換言之,如果雷鋒是生在今天,他處于“殺人工廠”富士康,他的奉獻與“螺絲釘”精神大概只有郭臺銘才是最需要了,而要是在如以前揭露的山西“黑磚窯”,那些黑心窯主才最歡迎他的奉獻、“釘子”、“螺絲釘”精神……如果這樣了,那么,他就是一個剝削、壓榨體制下標準的馴化奴隸。
如果那樣,毛澤東還會號召全國人民向他學習?而要全國人民都是那樣的了,那么這個社會才真正看不到任何希望的亮色了。
所以,還是“總設計”那句話說得要領:“鄧小平題詞:誰愿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或許還會有人質疑:但在特色不遺余力維穩、無孔不入河蟹之下,要不你就學習雷鋒精神的皮毛,要不你就虛張聲勢,不要認真。要當真是“憎愛分明”、“奮不顧身”的階級立場和無產階級斗志了,結局會怎樣?
我們不知道,當局對于學習雷鋒是怎樣看的。如果僅是應景的形式化號令,其政治虛偽足見一斑;而如果又是只主張學習雷鋒精神的皮毛,那無疑要歸于“給富人拉皮條,為窮人開毒藥”的別有用心了。
有網友針對這個問題發表如下感言:
“一面大張旗鼓的進行‘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改革,一面倡導發揚雷鋒精神。體現著以公有制為立國根本的社會主義精神價值觀的雷鋒精神,不但和資本主義社會風馬牛不相及,而且是完全沖突的價值觀。這種自相矛盾的社會現象,難道不是證明了特色資本主義社會的極端無恥嗎?要求人民發揚雷鋒精神,但各行各業貪婪的資本家在干什么?全國人民感同身受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現實究竟是什么?雷鋒精神是公有制社會主義的必然產物,和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沒有任何關系。在大搞私有制的社會制度環境中,雷鋒精神能使人民不做房奴嗎?能使勞工免受資本家的壓榨和剝削嗎?能使老百姓因無錢看病而陳尸家中的遭際改變嗎?能使傾家蕩產都不能供養一個學子的現象消失嗎?……顯然不能。以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本質的雷鋒精神存在的社會基礎,必須是理論上廢除一切向前看的貓論,實踐中終止資本主義私有制。”
而尤其是毛澤東同志的話才指出學習雷鋒精神的關鍵所在:
“……學習雷鋒要實事求是,扎扎實實講實效,不要搞形式主義。不但普通干部、群眾學雷鋒,領導干部也要帶頭學雷鋒,才能形成好風氣”。那么,領導干部學雷鋒,怎樣學?學習雷鋒精神的那個方面?如果要真學,不妨以周總理高度概括的四條來一一規范,看看當今有多少人是真正合格?總不能只讓底層P民去學,人們“看不起病,上不起學,養不起老,死不起人”了還要講求無私奉獻去學?而只學其服從與奉獻精神?對于篡改社會主義性質,重新恢復剝削壓迫體制的特色還依然絕對服從?對于黑心資本的敲骨吸髓剝削仍講求無私奉獻?只將眾多老百姓當做了一群易于馴服的羔羊,而趕羊人卻一邊用鞭子驅趕著羊群,一邊大肆中飽私囊、弄權斂財,移民裸官、夫尊妻貴、夫榮妻富,27億只聞不問,仰望星空逍遙歸隱……雷鋒如果生在今日,他會怎樣去做?
有兩種可能:一是做馴化順民,再或是被果斷河蟹。
所以感嘆:特色學雷鋒?感覺可笑之極。
究竟都是什么人需要學雷鋒?怎樣學習雷鋒精神才能避免流于形式化與庸俗化?
學習雷鋒精神,是號召真學還是虛張聲勢?是學習前述四個所謂內涵的皮毛還是學習周總理高度概括的四條精神?
雷鋒還這樣說過:“凡是腦子里只有人民、沒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榮譽和威信。反之,如果腦子里只有個人、沒有人民的人,他們遲早會被人民唾棄。”
立此存照,無論有人表演的多么充分,但總有被人們識破的那一天。
還是以“總設計”的話作為結尾:“誰愿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正是由于這個社會偏離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許多人們對共產主義信仰不再堅信,人們一哄而上被忽悠在所謂“先富”和“奔小康”的崎嶇之路上,而資本主義不單是經濟形態在特色發生作用,更不可忽視在社會意識形態、文化、道德以及人與人彼此關系等方面人們都無不深受其害。所以,從思想意識方面,從階級立場方面,從道路選擇方面,從時代呼喚方面,從社會發展的必然軌跡來說,都需要雷鋒精神的回歸。
而只有在學習雷鋒精神方面較真,不弄半點虛假,更不能號召人民去學,而廟堂之上有當權者卻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假社會主義之名,行資本主義之實;披共產黨外衣,掘公有制之墳。只有全社會,無論什么人,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依照周總理高度概括的雷鋒精神對照學,認真學,才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非此,還是不要再提什么學習雷鋒精神。因為,除去雷鋒精神的真正內涵意義,就無非會是兩個可能:如果不是虛張聲勢,那就一定是別有用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