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疏結合,以疏為主。解決問題要先疏導,必先分析原因,傳銷泛濫的最大原因就是就業率低下,失業就沒有收入,沒收入就吃不起肉,飯都吃不起,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嚴重性可以想像!!!!就業率低下的最大原因是近些年國有企業的數量過低,很多國企被賤賣甚至人為政策性搞垮,而民企出于經濟利益又不能肩負吸收勞動力的責任。所以疏的舉措第一是大力發展國營企業,使國企民企的數量比例趨于合理,我認為這個比例應大約在6比4或7比3,這樣既能體現國企的穩定特征,又能發揮民企的靈活作用。疏的第二個舉措是切實貫徹執行促進就業法等法律法規,把促進就業當成硬指標來考核政績,同時借鑒和吸收國內外在就業上的合理做法,尤其是參考日本的終身雇傭制,該用人制度與年功序列制、企業內工會被稱做日本式經營的“三件神器”。終身雇傭制給予職工家庭式關心,而員工反過來對企業盡職盡忠,造就了企業內的人際關系融洽,這種重情重義的氛圍改變了少用人、多裁人的陋習。
再來說堵,堵是“頭痛醫頭,腳痛治腳”的辦法,不是從根源解決問題,但也很重要,我分三點談一談:
一是杜絕黑保護傘、不作為和執法者敲詐。某些地方的傳銷活動猖獗根源不是傳銷人員頑固或鬼迷心竅,而是當地政府的縱容。當地的政府和民眾能從傳銷活動中獲得很大的利益,如拉動本地衣食住行消費等。為了推諉責任,當地政府表面上宣傳打擊傳銷,私下卻提供“溫床”放任自流,當地民眾也是心照不宣。另外網傳四川、內蒙等地的縣級工商部門抓到企業傳銷的證據不是去查處傳銷企業,而是敲詐,有的縣級職能部門一年的敲詐收入高達千萬元。
二是應以公安部門牽頭,各部門統一協調,齊抓共管。由于傳銷人員涉及面廣,身份復雜,工商機關難以深入調查,特別是工商機關對傳銷人員的個人賬戶無權查詢,無法控制傳銷活動的經費,再加上有些傳銷人員氣焰囂張,所以公安部門牽頭于打擊傳銷是比較便利的。銀行、通信、工商、公安、居委會等也應當統一制定協調機制,如組織社區愛心人士每天巡視,扎實開展好“創建無傳銷社區”和“防止傳銷進校園”等活動;對于涉嫌傳銷人員的銀行賬戶,請金融部門協助查詢或凍結其賬戶;對涉嫌傳銷人員的手機信號,請電信部門協助予以關閉。必要時成立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的專業隊(簡稱打傳隊),如由公安、工商、法院、交通、銀行、自來水、電力等牽扯部門抽調人員來臨時組成統一行動。政府職能部門應狠抓宣傳和監管,做到“廣播有聲、報刊有文、單位有板報、路邊有通告”, 廣泛宣傳國家關于禁止傳銷活動的法律法規,通過曝光典型案例等形式,提醒告誡群眾遠離傳銷,讓廣大群眾認清傳銷的慣用伎倆,平時做好布點“監控”、日常監管和受理舉報等工作,尤其是目前網絡傳銷發展快、危害大,要有效打擊須做到“三早”,即早發現、早取證、早控制。
三是獎勵、處罰機制。發現傳銷并舉報者,給予一次如3000元的獎勵,此筆錢從對傳銷頭頭和主要組織者的罰款中列支;不贊成罰款收入歸國家或工商公安等部門,因為會助長“等魚兒養肥了再吃”的瀆職行為;對于存在傳銷的縣級或同級地區,凡出現傳銷或隱瞞傳銷現象的,要給予當地一把手記大過的處分,并對該領導進行罰款如3000元;如有管理部門你推給我、我推給你,互相扯皮的現象發生,舉報者確認的第一個推脫部門要公開在本地報紙上寫道歉書,并處罰該推脫部門如3000元用于支付舉報者的辛苦費,第二個推脫部門除在本地報紙上寫道歉書外,處罰6000元用于支付舉報者的辛苦費,以此類推。公開、透明的獎罰制度會使人勇于舉報。允許新聞媒體的記者跨省調查,實現跨省的互相監督,待遇同舉報人。傳銷組織內部揭發人除承諾幫助他們挽回損失外,還要給予如3000元的獎勵,傳銷組織內部爭斗非常利于破案。這個獎勵、處罰機制應明確施騙所得要無限追溯,確保傳銷得利被完全返還給被害者,絕不能罰款了事,辦案不能為了圖省事而忽視被害者的利益,現今法律不保護被騙者的財產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這一點是助長了騙子行騙的政策。
有這樣一句話:當天使不再拯救大眾的時候,那些具有野心的人,往往便將命運抵押給魔鬼。若還不推出有力的舉措來剿滅傳銷,富有野心的人則有可能走上一條邪惡的不歸路。目前傳銷的很大原因是社會問題,不是個人資質問題,因為人民太窮了,才去傳銷!其實傳銷和變相傳銷在外國也不合法。這種“金字塔”欺詐很多國家都通過立法形式作出界定。加拿大《公平競爭法》明確提出禁止金字塔銷售,對違法者處5年以下徒刑及2.5萬加元罰款。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滾雪球銷售的違法行為,處以2年以下徒刑和罰款。而國內也應盡快明確傳銷的定性問題:傳銷頭頭和主要的組織者已經不是一般的經濟違法活動,而是明顯的詐騙犯罪行為。傳銷現在在政府的嚴厲打擊下,已經不敢明目張膽的做了。但他們編造了很多的“謊言”,其中“資本運作”是他們拿來騙人的新騙術。這種“資本運作”是絕對的騙局,他們利用以前傳銷的模式改了改而已,就是所謂的高級傳銷,雖不會限制你的人身自由,但是你把錢拿出來,就基本不對你負責了,你要是不干了,一分錢都拿不回來!大家如發現這類新型傳銷活動,請及時向發生地的工商、公安機關舉報。工商機關舉報電話:12315;公安機關舉報電話:110;公安機關手機短信報警號碼:12110。
一字千軍 QQ 95713827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