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三公”經費別再“躲貓貓”
蔡金安
據2012年5月3日《北京晚報》報道:目前,已有91個中央部門公布了2012年預算。雖然今年各部門公開的預算內容更細了,但最受公眾關注的“三公”經費沒有單獨列出,整體性數據羅列在一起,顯得粗略,科目公布較為寬泛籠統,其具體的支出結構、去向無從知曉。“三公”經費被藏起來了,許多公眾的第一反應依舊是“看不懂”。
“三公經費”,是指用財政撥款開支的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因公出國(境)經費,民間流行的說法是“公款吃喝、公款用車、公款出國”,是歷來倍受公眾詬病的一個領域,是腐敗的重災區。根據以前若干年公布的“三公”經費,其龐大的數據確實令人觸目驚心。
據2011年7月14日“網易財經”《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大盤點》一文
(http://money.163.com/special/consumption/)披露,以下部門2010年的“三公”經費都超億元,其中,國稅總局超21億,海關系統超5億,質檢總局超4億,中科院和銀監會都超2.8億,農業部超2億等等。這還是公開披露的,比實際上的數據還不知打了多少折扣。中央部門的“三公”經費尚且如此“臃腫”,地方部門“三公”經費的數據肯定更為龐大。
從文中披露的數據,我們看到大多部門2010年的“三公”經費都超出了往年,如海關總署開支增加917.33萬元,增1.82%;國家體育總局增加1475.8萬元,增8.8%;工業和信息化部增加842.43萬元,增12.8%;衛生部增加370.41萬元,增8.62%;財政部增加580.53萬元,增13.9%;保監會增加894.6萬元,增24.4%等等??梢?,“三公”經費給財政帶來的壓力著實不小,更令人憂慮的是一年高過一年的“三公”經費里隱藏的腐敗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危害更大。
“三公”經費里,常常隱藏著嚴重的腐敗現象,貪污受賄屢見不鮮,鋪張浪費更是如影隨形。本著消除腐敗、厲行節約的精神,對“三公”經費進行公開披露,接受全體人民監督,是非常必要的。國務院為了消除“三公”經費中的腐敗,也制定了相關條例。
2011年11月21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了《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體現嚴格管理精神,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倡導厲行節約風尚,要求預防“車輪腐敗”,管住“超標接待”等。該《征求意見稿》說穿了,就是為了使“三公”經費走上正軌,杜絕腐敗。
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嚴格控制各種論壇、研討會、慶典等和樓堂館所建設,切實降低行政成本。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做出進一步要求:中央部門要細化“三公”經費的解釋說明,公開車輛購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國(境)團組數及人數、公務接待有關情況,公開行政經費支出情況。
可再看看91個中央部門公布的2012年預算,社會高度關注的“三公”經費卻被刻意藏了起來。這種做法,勢必造成“三公”經費數據不透明,刻意“躲貓貓”,勢必有意回避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也與國務院相關管理條例、政府工作報告等精神背道而馳。
“三公”經費是老問題,里面的腐敗問題嚴重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也給國家造成了巨大損失,群眾意見很大,切不可小覷。想想我國還有那么多貧困人口需要國家扶助,管好“三公”經費顯得更為迫切。而要想杜絕“三公”經費中的腐敗,首先還得在“透明”上做好文章,相關部門千萬別再“躲貓貓”!
2012年5月3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