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自誕生以來,始終伴隨著無產階級的反抗。從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到20世紀社會主義陣營的崛起,再到資本主義的反攻倒算,歷史的經驗表明,單靠武裝、經濟或科技手段無法根本戰勝資本主義,真正能夠埋葬資本主義的,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武器。
資產階級極力鎮壓革命思想,從美國的“麥卡錫主義”迫害共產黨人,到今天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限制工會、打壓、封鎖革命書籍,無不暴露他們對無產階級覺醒的恐懼。他們制造種族、性別、國籍等矛盾,分裂工人階級,并扶持改良主義,讓工人相信溫和手段可以改善生活,進而放棄革命。他們的統治依賴于剝削、鎮壓和輿論欺騙,讓勞動人民接受資本主義秩序,甚至認為剝削是“理所當然”的。現代資本主義更擅長制造虛假的民主外殼,讓工人誤以為自己有選票就能改變命運,殊不知真正的權力仍牢牢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
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在無產階級的勞動之上,但資本家絕不會主動放棄剝削。他們害怕工人覺醒,更害怕工人掌握革命理論,團結起來推翻剝削制度。因此,他們用經濟手段困住工人,使其終日勞碌無暇思考;用文化工具灌輸虛假意識,讓工人接受資本主義統治“天經地義”;制造危機,讓工人彼此競爭,以“內卷”“失業”相威脅,使工人不敢反抗,甚至主動接受壓榨。資本主義世界認識到,僅靠武力無法摧毀社會主義國家,于是改用意識形態滲透、經濟誘惑和官僚腐化等手段,從內部瓦解社會主義政權。
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那時的蘇聯沒有強大的軍隊,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甚至遭遇帝國主義圍攻,但依靠馬克思主義武裝的革命軍隊和堅定的階級立場,成功戰勝國內外敵人,鞏固了社會主義政權。真正讓蘇聯強大的,不是軍隊規模、核彈數量或海外基地,而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列寧創建共產國際,團結世界無產階級,讓資本主義統治階級陷入恐慌。斯大林時期,依靠強有力的計劃經濟,蘇聯迅速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建設成工業強國,在二戰中擊敗法西斯德國,成為全球公認的超級大國。
蘇聯強大的根基,在于解放全人類的思想,在于為無產階級打出一個新世界的決心。當蘇共不再關心人民福祉,害怕階級斗爭,妄圖僅僅依靠國家機器維護統治時,它的力量就會不可避免地衰弱。當蘇聯失去了全世界無產者的擁護,它便只能單槍匹馬地面對全世界反動派的進攻。無論它如何制造先進武器、招募多少軍隊、訓練多少特工,事實上,它都無法與全世界的反動力量相匹敵。
蘇聯的強大真正來源于第三國際。當時,共產國際在全球70多個國家發展了黨組織,擁有400多萬名黨員,這些黨員大多是真正為了信仰的共產主義者,他們都是無所畏懼的英雄。相比之下,后來的蘇共黨員雖達2000萬,但其中多數已淪為投機分子,2000萬各懷鬼胎的敗類,和400萬無畏的英雄,在力量上有著天壤之別。共產國際的存在,使全球無產階級看到了革命的希望,使資本主義世界的統治者陷入恐慌。這種來自全球無產階級的支持,才是蘇聯最銳利的武器。
然而,蘇聯后來的領導者選擇放棄這把最銳利的武器,幻想用經濟競爭、軍備競賽甚至外交談判來與資本主義世界對抗。當蘇共不再把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當作同志,而是開始和美國劃分勢力范圍,開始在地緣政治的框架下思考自己的生存之道,便意味著它已經走入了修正主義的死胡同。
赫魯曉夫上臺后,全盤否定斯大林,以“個人崇拜”之名詆毀無產階級革命成果,實則為修正主義掃清障礙。他宣稱階級斗爭已終結,提出“全民國家”論,削弱無產階級專政,使工人階級喪失斗爭意識,而黨內官僚迅速膨脹,成為新的特權階級。他提出“企業自主經營”,讓工廠按照利潤考核業績,而非國家計劃生產,導致企業管理層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不再以滿足工人需求為目標。他在農村取消集體農莊,鼓勵個體農民經營,導致農業生產混亂,國家不得不依賴糧食進口,喪失經濟自給能力。他推行“和平共處”政策,放棄世界革命,幻想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可以和平共存,主動削弱共產國際,停止對其他國家工人運動的支持,使全球無產階級陷入孤立。
勃列日涅夫時期,官僚集團徹底腐化,黨內充斥投機分子,他們披著共產主義外衣,實則追求特權,脫離群眾,成為新的統治階級。最終,戈爾巴喬夫公開放棄社會主義,解散蘇共,將國家拱手交給資本。蘇聯的滅亡,根源不在于經濟失敗或軍備競賽,而在于自赫魯曉夫以來,蘇共已不再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而是官僚集團的工具。
它從世界無產階級的先鋒,變成了地緣政治的普通玩家。
它從革命的象征,變成了腐敗的官僚機器;
它從全球革命的領導者,變成了西方的談判妥協者。
當黨員不再是信仰者,而是仕途投機者;
當革命的理想被官僚的利益取代;
當階級斗爭被回避,社會矛盾不斷積累。
在面對一戰中大獲全勝的協約國合力絞殺時,即便蘇聯剛剛建立,它依然能夠頑強抵抗并取得勝利。當全世界無產者都把蘇聯當作自己的希望,都在為把全世界改造成蘇聯而努力時,那時的蘇聯才是不可戰勝的,那才是蘇聯最強大的時候。
然而,當蘇聯的紙面實力毫不遜色于美國時,卻自廢武功,放棄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放棄了階級斗爭,放棄了不斷革命,放棄了自己的優勢領域,跑到美國擅長的領域去較量——拼裝備、比享受、斗媒體。它的失敗就已經注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