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世界頂級政治商業雜志《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文章,從一個旁人不太注意的角度,講了我國為收復臺灣而做的新部署,很有意思。
文章開篇提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日本首相石破茂,擔心我國武統臺灣,改變東亞的格局,便共同聲明——“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單方面改變臺灣現狀的企圖”,明目張膽的干涉我國內政。
但緊接著,文章說了一件事——“已經有70個國家正式承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而且認為中國有權采取所有手段,實現統一目標,并未要求這些手段必須是和平的。”
簡單說就是,世界上相當一部分國家,不反對我國武統臺灣。
以前我國的國力疲弱,世界大部分國家不愿意拂逆美國的意見,雖然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僅在口頭上支持我國和平統一臺灣,不支持武統臺灣。
現在我國的國力增長,經濟和全球化緊密捆綁,影響力日益加深,很多國家要么為了跟著我國賺錢、要么不滿美國、要么不愿得罪我國,便堅定的站在我國一邊,支持我國武統臺灣。
這件事是我國最近一年半以來,取得的國際外交新成果,而且支持者幾乎都是“全球南方”國家。
全球南方國家,即發展中國家、不發達國家組成的第三世界國家。
早在1955年,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在印尼萬隆召開會議,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地宗主國參與的情況下,討論了亞非地區的事務以及亞非人民的利益,并通過了“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十項原則”,其中就包括我國提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萬隆會議,是第三世界國家走向世界舞臺的標志性事件。
1963年,73個亞非拉國家為改善經濟地位,便在第18屆聯合國會議提出《發展中國家聯合宣言》,要求建立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后來,這些國家和南斯拉夫、肯尼亞、韓國、越南共同組成“77國集團。”
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第三世界國家的訴求取得階段性進展。
正是那一年,教員和贊比亞總統卡翁達談話說:
“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中間派,亞洲除了日本、非洲除了南非,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全世界客觀存在的不平等格局,自此被教員提煉為“三個世界”理論。
再后來,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相繼發生,“第三世界”這個革命性的詞匯,被世界各國拋棄,改用“全球南方”這一中性詞匯,來指代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
可以說,全球南方就是第三世界,兩者只是換了一個說法。
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南方國家仍然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人口、最廣袤的土地,在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占比,也在一半以上。
此外,全球南方國家是聯合國會員國中,占比最多的會員國。
簡單梳理了全球南方的淵源,我們就可以合理推測一下,我國最近一年半的國際外交,目的到底是什么。
古代大部分時候,我國憑借強盛的國力,始終是東亞各國的宗主國,有權調解東亞各國的矛盾,必要時候還能以宗主國的身份,干涉各國的內政。
即便如此,我國對外用兵時,也要有合理的理由,獲得各國的支持,名正言順的用兵。
如果沒有各國的支持,一意孤行的對外用兵,便要陷入“失道寡助”的困境,不僅影響宗主國的地位,還會給日后的政治經濟交流埋下障礙。
古代都是這樣,現代更不用說。
盡管我們不愿意承認,但事實就是,我國的國際地位遠遠不如古代,并不是世界各國的宗主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仍然擁有強大的話語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要武統臺灣,更需要名正言順的理由,以及絕大部分國家的道義支持。
否則的話,我國一旦發起武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會在聯合國提出議案,對我國發起制裁。
三年前,俄烏沖突爆發的時候,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就有141個會員國要求俄羅斯撤出烏克蘭,隨后發起制裁俄羅斯的議案,導致俄羅斯被孤立包圍,如果不是我國買油氣,俄羅斯的處境更艱難。
這就是沒有得到世界大部分國家的支持,擅自發起軍事行動的后果。
我國立國至今已有75年,前30年戰天斗地,后30年發展經濟,最近十幾年革新弊政,走到今天這一步非常不容易,要保住這份勝利果實更不容易。
任何動蕩和風險,都有可能讓75年來的努力付之東流。
既然保經濟是必須要做的,祖國統一也是不容置喙的,那么魚和熊掌兼得的折中辦法,便是在全世界尤其是聯合國,爭取大多數國家支持我國武統,并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發起制裁時,投票駁回它們的制裁議案。
我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有一票否決權,在這里,任何制裁議案都不可能通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唯一的機會是聯合國大會。
一旦它們的制裁議案,在大會上得到50%以上的支持率,就可以通過并形成決議,可要是得不到50%的支持率,就無法對我國造成威脅。
換句話說,在武統臺灣這件事上,我國爭的已經不是軍事層面能不能實現了,而是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聯合國會員國中爭取50%的支持率。
因為歷史淵源、我國的定位、以及世界格局等因素,我國的支持率,最終注腳必然落在全球南方國家、第三世界國家。
這就是我國最近一年半正在做的事,國際外交新成果的最終目的。
目前聯合國會員國共有193個,武統臺灣要得到50%以上的支持率,就要和至少97個會員國簽署協議,讓他們表態,承認我國有權用所有手段實現統一。
現在有70個國家已經簽署了這樣的協議,等這份名單上再增加27個國家,我國的戰略安全就有保證了。
到那個時候,估計國家統一就指日可待了。
王部長曾說,獨立自主是全球南方的底色,團結自強是全球南方的傳統,全球南方已經成為國際秩序變革的關鍵力量。
他做出如此鄭重的表態,原因就在這里。
1971年,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投票結果,通過了我國重返聯合國的決議。
投贊成票的國家里,盡管有蘇聯、法國、英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但更多的還是阿富汗、不丹、緬甸、索馬里、坦桑尼亞、烏干達、古巴等第三世界國家。
說第三世界國家把我國送進聯合國,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我國和全球南方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站在一起,希望借助它們的力量,實現我國的完全統一,其實仍然是教員“三個世界”理論的延續,國際版的“群眾路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