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如果我跑得足夠快,是否能追上我茫然間蹉跎的歲月,如果我奮力去吶喊,是否能召回我彷徨間還未造訪的夢田?”羅輯跑上山坡,直到大自然的遠光從地平線升起時才停下腳步,黎明正為花朵鑲上金邊,當溫和的陽光完全將他包裹時,他意識到自己也是繁花之一束。
12月26日凌晨,當西方各大城市還沉浸在狂歡后宿醉時,世界另一端,天南海北的人們正陸續前往他們此行的目的地。冬日隱匿在林間上空的薄霧里,韶山、橘子洲頭、赤水河畔、紀念堂……那些正午的太陽攙扶著夕陽,將他們初生的朝陽舉過頭頂。薄霧散去,記憶在角落抖落掉灰燼,化作理想與未來交融的期望,刻印在勞動者雙手的紋絡中,隱藏在無數面孔的淚痕里。人們靠在一起,一同感受偉大人民領袖毛主席“天地滄桑,大道何往”的仰天長問,體會“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浩然正氣。“都是他老人家的功勞。”一位老人泛著淚花,烈日的朝陽,光焰被拉得很長很長……
于無聲處
歷史是這樣描述我們的近代史,“自19世紀起,西方列強通過武裝侵略,侵犯我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使我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同時也徹底卷入西方資本主義市場”,集屈辱和血淚充斥它的前半段里,相信透徹剖析它的人很難能在事后保持情緒穩定。當侵略者踩著同胞的尸骨,指著我們的骨頭稱作“奴隸”時,那片歷史的麥田不由慘遭壓迫的國人收割。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無題》
滄海橫流,江河日下,餓餒遍地,面對滔天的丑陋苦難,封建荼毒,列強霸權,軍閥混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即便在一片靜默中也能聽到歇斯底里的吶喊,人民期盼有人能夠力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1910年,湖南的大雨如同敘事的蒙太奇,青年毛澤東抵達長沙,當他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時,他在一邊找尋自己故鄉韶山一邊發出這樣的感慨,“這世界究竟有多少受苦的人啊?!”青年時期懷揣的遠大理想同他一起從湖南到北京再到湖南,從學生、學徒、士兵、圖書館管理員再到學生、教員,他的身份同他的活動軌跡一樣紛亂且連貫。
“孩兒立志出鄉關,不學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梓桑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毛澤東《七絕·改詩贈父親》
“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條件很差,可是在另一方面,古都的景色是鮮艷而生動的,這對我是一個補償。我住在一個叫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七個人合住在一間小屋,當我們大家一起擠在炕上睡覺時,擠得都喘不過氣,每逢我要翻身,往往得同兩旁的人先打好招呼。但在公園里和故宮廣場上,我看到了北方的早春。當北海仍然結著冰的時候,我看到了白梅花盛開。”
——《毛澤東自述》
1917年冬,彼得堡的阿芙樂爾號的炮擊將人類近代史與現代史分割開來。1921年夏,我國新生的蘇維埃在嘉興的游船上發出啼哭,連同他在內的80、90、00后們懷抱著“就一定要實現”的遠大夢想向未來遠航。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沁園春·長沙》
“他日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更為徹底。中華民族的社會將較任何民族更加光明。中華民族的大聯合將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率先宣告完成。諸君!諸君!我們總要努力!我們總要拼命向前,我們黃金的世界,光華燦爛的世界,就在前面!”
——《民眾的大聯合》
或許黎明的前夜是臨近光源才會顯示極度黑暗,而這漫漫長夜里所閃現的星點正將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付諸實踐。一切的解放猶如拉滿的弓弦,仿佛即刻就要沖出九重冤獄,直抵青天。“壓迫愈深,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發必速。”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不是斗爭,就是毀滅。——我們的民族都選擇了前者,在之后的27年里,中華民族所展示的韌勁與力量令世界撼然。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11年辛亥革命為之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敲響了警鐘,倘若舊的秩序不能被摧毀,新的秩序就無法建立。毛主席分析,舊時代的政權更迭始終沒有擺脫“為剝削、為壓迫、為君主服務的封建窠臼,過去的“公車上書”、“中體西用”、“師夷長技以制夷”、“君主立憲”,這些耳目一新的變法圖強其作用就像隔靴搔癢,甚至如垂涎捕鼠器上的奶酪般準備迎娶西方的“烏托邦”,面對這樣的世界一經進入,競爭與傾軋必然會突然爆發進而失控。人民即便是在行動上剪掉了辮子,由于封建慣性所遺留的辮子一直縈繞于國民觀念中,對待傳統文化就得重新審視。
有一種說法“批孔就是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里要澄清的是,主席曾表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要好好研究和總結。”“孔子的好多想法是對的,可是就是這些對的再當時也實現不了,后世的孔夫子已經不是當時的孔夫子,而是歷代的統治階級包裝的孔夫子。”要區別開來。
毛主席認為,針對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外來思想必須辯證地看待:如孟子的“民貴君輕”;唐太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毛主席《實踐論》的副標題“論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和行的關系”);王夫之的樸素唯物主義;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提出事物的變化是由物質世界的對立統一所制約,是推動社會歷史演進的主要法則。
“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毛澤東《實踐論》
“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為多數人謀取利益的運動……沒有同整個無產階級利益不同的利益。”
——《共產黨宣言》
最終毛主席得出結論,對傳統文化要進行一定的揚棄;要讓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必須要砸碎私有制背景下統治階級的“家天下”,從而締造由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公天下”,進而消滅私有制;將“以民為本”作為毛主席改造世界的核心理念,以“為人民服務”為表述。由他參與和締造并長期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唯一宗旨,以“群眾路線”作為黨的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以推翻私有制,以建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社會為目標并不斷為之奮斗。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并非空洞的口號,那些來自人民群眾又必須回到人民群眾中的黨員干部群眾,要求其一言一行必須在中央各地方起模范帶頭作用,要求黨員必須嚴于律己值得人民群眾信賴,將樂于奉獻敢于犧牲的偉大精神作為必修課程,并要求黨員必須時刻貫徹黨的唯一宗旨。“思民得益者,方能得益。”
毛主席曾于延安自豪地說:“這里: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
——《延安十個沒有》
而這“十個沒有”將通過人民群眾的武裝斗爭向全中國范圍擴散。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人們會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臧克家《有的人》
歷史唯物主義證實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的根本動力。而人民群眾在革命過程中展示了他們擁有的熱情、堅韌、格局、勇敢、智慧、溫良等高尚品質,毛主席的宏偉壯志更加堅定:為解放被剝削壓迫的勞苦大眾而斗爭。
人民的武裝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世界上不乏缺少政治考量的戰爭狂人,亦或是沒有軍事理論的政治冒險家。而集“政治領袖、軍事統帥、軍事理論家…”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毛主席在人類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在他半世紀軍事指揮的422場戰役中讓這支人民軍隊成為世界軍事史上不可戰勝的存在,而且還是多次在兵力極端懸殊的情況下以弱勝強直至革命勝利,在國際影響上,于世界范圍內締造一個新的由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辛亥革命爆發,毛主席毅然攜筆從戎,短短幾個月的從軍經歷使他對軍隊和戰爭有了直觀感受,為之后產生的“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革命思想做好了準備。毛主席酷愛讀書,在他閱讀的書籍中有關軍事的著作紛繁多樣。他強調要重視從戰爭實踐中學習,甚至是向自己的敵人學習。在他看來,經前人經驗總結附帶原則性的軍事規律和軍事理論,是以血的代價換來的。
從1927年領導秋收起義開始,毛主席就長期投身于中國革命軍事斗爭的第一線。先后整理出一系列靈活機動的軍事理論并用于實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伊始就指揮紅軍應對反動派接連的“進剿”“會剿”和“圍剿”作戰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總結并概括出一套獨有的游擊戰術原則,充滿了軍事辯證法思想。在之后研究主席的軍事理論時,我們都用“用兵如神”來形容。
“你打我時”,我不跟你在同一個頻道,“三十六計,走為上”提前止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會在“防御中的進攻”、“從你的天羅地網中安全撤離”。在毛主席親自指揮的四渡赤水中,凸顯了工農紅軍游擊戰術的高度機動靈活性,趨利避害、聲東擊西、將計就計、將軍抽車、虛實結合、大踏步前進或后退,每一行動都是審時度勢、堅定靈活且行事堅決。即便在劣勢和被動的境遇下造就了指揮的最高境界即“指揮敵人”。據說西點軍校的沙盤推演都大概率認定這是種死局。
“到我打你時”我就要以殲滅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作為首要目標;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就是要找到你分割你并吃掉你,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持久戰中的速決”。這種作戰在運用時會化劣勢為優勢,積小勝為大勝,戰局影響從量變到質變。強調集中兵力打殲滅戰,著眼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是改變敵強我弱的形勢,實現以劣勝優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
“革命運動要求它的領袖能夠比旁人早一點看到將來要發生的事,在這方面毛澤東很成功,所以他的追隨者對他的判斷力產生了極大的信心。”
——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
毛主席始終保持睿智的思維和敏銳的洞察力,他從最開始就對敵我雙方的有利和不利、主動和被動等各項因素進行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在運動中審視形勢,預見戰爭的發展進程,擅長將今天的思考推演同明天進行聯動、由局部接連到整體的部署。即便是遠在朝鮮漢城的戰事他也掌握地一清二楚。這就是為什么他總能“妙算于未發、決策于未始、防患于未然”,適時提出作戰指導的正確方針和辦法。
在南昌起義之后軍隊的建設初期,毛主席就大力推廣軍事民主,他始終相信億萬人民群眾和廣大指戰員的斗爭經驗和首創精神,凝聚老一輩領袖群體、戰區指揮員和廣大群眾的勇氣與智慧是革命戰爭年代我們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不竭源泉 ,保證了在一系列重大決策的正確性。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從攜來百侶同游到一呼工農千百萬,在毛主席帶領下,從“三灣”到“古田”,將工農紅軍打造成堅定執行革命任務的政治武裝集團,由信念驅動的鋼水為這支軍隊建筑鋼鐵之魂,他始終認定并實踐:充分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和武裝群眾的民兵聯合,締造“作風優良,能打勝仗”,令世界不容忽視的武裝力量。
鐫刻在人類基因里的歷史時刻,在向世界人民宣告“占世界總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新的斗爭
“為了同敵人作斗爭,我們在長時間內形成了一個概念,就是說,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也就是說在整體上我們一定要藐視它,在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上我們一定要重視它。如果不是在整體上藐視敵人,我們就要犯機會主義的錯誤。”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每一個新生的蘇維埃都是在反動派的仇視和謾罵包圍下誕生的。正當革命還進行的時候,反革命的暴動就像火焰一樣從這一端燒到另一端,這些的暴動由于私有制背景下資本主義及其爪牙所供養所組織的。目前,我們的事業正在前進,就是說在真正的人民當家做主的“公天下”還未實現前,資本主義的這具尸首還未徹底腐爛,還在散發著臭氣,在這群反動派死灰復燃之心猶存并以實體出現時,“一切的歷史”還是“階級斗爭的歷史”。
過去人民通過槍桿子推翻資產階級壓迫讓人民告別具體的“主仆”關系,在科技革新、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極大滿足的今天不能代表我們就能放下斗爭意識。我們現實所感受的焦慮和壓抑、失落和迷茫、痛苦和無助是被異化現實所影響所支配,它們提倡拋開階級、無視矛盾、不談斗爭,那想搞什么?命運被捉弄一回,惡魔嘗到了甜頭,必然會再捉弄一次。待魑魅魍魎出籠后,一出大型歷史劇已恭候多時:當拜金主義、精致利己主義的風潮越吹越大,就算吹跑了自己的皮囊也要不擇手段地去達成或毀滅掉阻礙它達成資本積累的目標。沉浸于資料拜物的形式主義直到浮夸之風暴露后或許會稍有收斂;而貪欲之風,只要生產關系和分配方式不變,人們都會在這種趨勢的裹挾中掙扎或順應,一旦刮起就難以停下……
“如果(資本)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會泯滅人性敢犯任何罪行,甚至敢冒著上絞刑架的危險。”
——馬克思:《資本論》
它以自身增值的邏輯展示其蘊含的力量,以至于這種力量越燒越旺還點著了周圍的人,更可悲的是后者意識不到反而樂在其中,甚至要充當其爪牙抹黑詆毀我們的人民領袖以及我們的指導思想,向來如此……
“當偉大的革命家在世的時候,壓迫階級總是不斷迫害他們,以最惡毒的敵意、最瘋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謠和誹謗對待他們的學說。在他們逝世以后,便試圖把他們變為無害的神像,可以說是把他們偶像化,賦予他們的名字某種榮譽,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壓迫階級,同時卻閹割革命學說的內容,磨去它的革命鋒芒,把它庸俗化。”
——列寧
毛主席的一生沒有私敵,這是很多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共同點,相反,他的反動敵人會把敵對的長矛精準地對準個人,這是種劣得可悲且危害極強的格局問題。
毛主席提醒過:“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正如我們感同身受后所總結的:于外部擴散的新殖民主義;內部那些依附于新殖民主義的政治、資本和文化的買辦觀念;經歷代統治階級包裝仍舊“推陳出新”的封建慣性;不知所云暗藏目的的“國學”雞湯;權力真空和權力保護傘下的黑惡勢力;不平等“凡爾賽條約”的始作俑者……這些是我們的敵人,多數下它們會聯合出現。
再具體一些可總結為“新四害”:“官僚惡虎對底層張牙舞爪作威作福;資本貪鼠不擇手段為盈利泯滅人性不惜犧牲百姓利益;知識公蜘雙標且無人民立場(甚至因利自己也沒立場);黑惡蒼蠅于權力真空和權力保護下胡作非為禍害黎民。”
“綱要里頭有一個除四害,就是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我對這件事很有興趣,不曉得諸位如何?恐怕你們也是有興趣的吧!除四害是一個大的清潔衛生運動,是一個破除迷信的運動。把這幾樣東西搞掉也是不容易的。除四害也要搞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如果動員全體人民來搞,搞出一點成績來,我看人們的心理狀態是會變的,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會為之一振。我們要使我們這個民族振作起來。”
——《堅定的相信群眾的大多數》
毛主席的話指出了人們在面對“四害”應當抱有的態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是這個道理,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當謬誤在大眾視野的申辯中一經被證偽,那它在人間的地位就尷尬了,如果它們真想滅掉精神上的陽光,那就得把真實的太陽一同消滅掉,那也就只能祝它好運。
“仗我們是不怕打的,帝國主義要想’和平演變’我們這一代人也難;可下一代、再下一代就不好講了。中國人講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到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情形又會是個什么樣子啊?……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國的大地上,再出現人剝削人的現象……如果那樣,許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1959年11月毛主席于杭州會議期間的談話
歷史謹慎地包裹著他留下的東西——即留給我們的他未境的事業。與艱苦的過去和飄渺的未來相比,當下的這一步是最為艱難和至關重要的,“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這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所要堅持的。
他和他的時代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就會自發地、由衷地、默契地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產生相同的情感,又再以各自獨有卻又大致相同的方式去付諸感激?又是從什么時候起,過去許多想不通的觀點現在都能想得通了?只需問問韶山和橘子洲頭的人們就好了……
談起毛澤東時代,一種樸素的情感不禁流露——對毛主席及第一代國家領導人所締造的新中國的感激和懷念,人們所懷念的并不是他們所處的舊時代,而是懷念一個滿懷熱情為民請命;勇敢揭露壓迫并不斷與其斗爭直至勝利的時代;如洶涌的浪花無畏地拍擊礁石燃情激蕩的時代;一個始終秉持著公平與解放不斷趨近于理想社會的時代……
“當然現在也沒有人想簡單地回到那個時代,再去過那種與現在相比相對貧困的生活,因此我們也不會簡單地去走過去的老路。但是,我們不能昧著良心去否定,甚至是清算毛澤東及其他們的時代,那樣的話我們都會犯錯誤,我們會否定我們自己,進而否定在我國進行的社會主義事業,給國家給民族帶來萬劫不復的重大災難。”
——艾躍進
對毛主席的評價,馬克思主義原理要求我們辯證地看待,過度的神化是種狹隘企圖。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不同意我們為他修建雕像,因為偉人的一生都在同崇拜主義做斗爭,他說“我的性格不好束縛…我有一股不可化解的‘猴勁兒’…”用來追求“真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凡是與他交談過的人都表示,他從沒有故作恭維的客套,和虛情假意的夸張造作,你完全不用有任何負擔地與他交談,這是“一個普通的人”所擁有的人生態度。而集合他一生的教導和理念所凝結的指導思想也正是在他這樣的人生態度下誕生的,我們稱作“毛澤東思想”,她讓作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用中國的語言方式進行著深刻表達,她在實踐中被證明并在當下和未來不斷地驗證她的正確性。
我們說到“實事求是”,這個詞也是毛主席把它引入人民的視野,在《改造我們的學習》該文進行詳細解釋:“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求”就是去研究;“是”就是客觀事物內部聯系,即規律;研究出規律,以此用來指導行動。最好的解釋也是詞條本身。
他教導“求真務實”是每人應具備的品質,而能講好事實的老師都是質樸的。
如今,我們總說想要使人信服就得有“思想深度”,而本人認為,思想深度不體現于講一些似懂非懂“茅山術語”,更不是動不動就看透人性、掌握處世之道的世故圓滑,自己理解不到位,大伙也聽個寂寞,這種人始終活在自認為是城堡的信息繭房里。而是你所思考的東西同時也是大家都困惑的東西,你思考的目的是要為所有人的痛苦找到出路,更重要的是,你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了這條路并無所畏懼地帶頭走上這條注定艱辛的路,這不僅需要超越鋼鐵的意志,你經歷的閱讀和實踐過程并非積累,而是根據不斷運動的現實情況不斷痛苦地經歷否定和總結,“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堅定不移的決心是這個國家重新崛起的力量。
毛主席的一生正是這樣的一生:他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鼓勵祖國的花朵;他用“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形容青年人;他用軍民團結如一人的鐵拳狠狠打擊任何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覬覦;他激勵中國人民英雄主義精神造就鋼鐵意志立足民族之林;他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激起民族自主創新獨立研發的意志;他以“向雷鋒同志學習”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樹立焦裕祿、張思德等優秀共產黨員作為模范干部榜樣;他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唯一宗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和黨群干部;他通過文藝的方式讓人民英雄和普通勞動者成為新中國舞臺上的主體;他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私”改變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公”;他以一個無產者的立場教導并鼓勵群眾以階級斗爭的形式發動群眾運動打擊“金本位”和“官本位”,讓領導干部的作為接受人民監督,讓資本的活動必須限制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框架內和人民監督的視野范圍內;他以無產階級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理想來改造國人,改造中國,進而改造世界,讓全天下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當家做主人……
在名為華夏的古老大地上,毛主席用一生的行動來證明他不僅做到了解釋世界,還做到了改變世界!
他在叢中笑
或許對你來講,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那么在你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樣子?難道你要馬上陷入自嘲并立刻打趣自己嗎?
他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還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就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是你們的,中國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在莫斯科會見中國留學生時的講話》
在他眼中,你最初是蘊含無限能量的朝陽,是擁有無數可能即將照耀世界的太陽,是正午高照的艷陽,是依舊萬丈霞光的溫潤夕陽……
正因為你清楚的知道他樂意去為每一張未來的笑臉而灑盡自己的汗水;以最大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用最真誠的信任將未來交放到你的心上……所以你才會記得每一年的這一天都是全年最特殊的。
我們的事業不會有曲終人散的一天,由鐮刀鐵錘鑲嵌的紅色巨輪將馳往有她的方向,你就站在此刻你所站的土地上,將信念和期望寄托在她的甲板上,并感悟偉人波瀾壯闊的一生、感受偉人思想所帶來的激蕩……
在你灑下熱淚時記得,不要指望他們回來,我們就是他們!
作者:羅夏意志
于2024年12月26日第一個零點鐘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