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為什么要人民至上而不是資本至上?

賀漢魂 賴明珠 · 2024-12-11 · 來源:藍田書院經典傳頌|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價值理念上的不同是造成西方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基本特征與實際影響根本不同的重要原因。

  摘要:現代化實踐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價值理念。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以人民幸福為最高價值目標,以勞動人民的力量為最重要的價值手段,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最重要的價值保障;西方現代化堅持資本至上的價值理念,以資本利潤為最高價值目標,視資本為最重要的價值手段,以資本主義制度為最重要的價值保障。堅持資本至上價值理念的西方現代化造成了經濟危機頻發、貧富嚴重分化、人性深度異化、階級極度對立、世界動蕩不安、人民生活痛苦的現代化陷阱。堅持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中國式現代化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價值理念上的不同是造成西方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基本特征與實際影響根本不同的重要原因。


  現代化實踐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價值理念。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習近平曾指出,“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①。相反,西方現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資本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為中心”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求我們精準把握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在價值理念上的根本不同。至上,意思是位置最高,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習近平指出:“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論身居多高的職位,都必須牢記我們的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④在價值哲學中,價值是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其中作為目的來追求的對象叫做價值目標,此對象具有目的性價值;作為手段來追求的對象叫做價值手段,此對象具有手段性(工具性)價值。所以,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價值系列中人民處于最高位置,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人民在目的性價值系列中的位置最高,是最高價值目標,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⑤,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二是指人民在工具性價值系列中的位置最高,是最大依靠力量,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⑥,做到一切依靠人民。據此分析,可以認為資本至上價值理念就是以資本為最高價值目標,視資本實力為最大依靠力量的價值理念,在實踐中,就是要求一切為了資本、一切依靠資本。人是社會的人,價值的實現,社會制度是保障,社會基本制度是根本保障。從這個角度來看,制度本身是手段性價值,基本制度在這種手段性價值系列中位置最高,也是一種至上價值,即最根本的價值保障。由此可見,從價值理念來看,現代化的基本問題可以概括何為現代化的最高價值目標、最大價值手段及現代化最重要價值保障是什么?對應此內容的邏輯構成,本文先從總體上揭示人民至上與資本至上分別是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遵循的兩種根本不同的價值理念,然后從價值目標、價值手段、價值保障3個方面具體研究在這兩種價值理念引領下兩種現代化模式的基本特征的不同。

  一、人民至上與資本至上: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價值理念根本不同

  現今人們所指的現代化起始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資本主導的現代化,“現代社會的資本形態,即作為生產關系的資本首先大規模出現于西方社會,西方社會的資本增殖的訴求是推動世界市場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⑦。資本家是以雇傭的方式占有、支配工人的勞動的,前提是消滅封建人身依附關系,勞動者獲得出賣勞動力的自由。因此,資本從兩大維度開啟、推動西方現代化進程:一是斬斷封建羈絆,使勞動人民獲得人身自由;二是促進生產力發展,創造出豐富的物質財富。資本不僅在西方國家推動現代化,還通過開拓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⑧,結束了人類社會“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⑨,將整個人類拖進西方資本主導的現代化,“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⑩。

  但是在資本主導的西方現代化中,利潤最大化是最高價值目標。對資本家而言,工人的基本價值是增殖資本利潤的工具性價值,因而“只有在統治階級的利益需要他活著的時候才能活著”?。資產階級往往會宣揚“人是目的”(這是西方倫理學家康德針對封建社會“神是目的”提出的倫理學命題),這說明在資產階級看來,只要打倒“神是目的”就等于實現了“人是目的”。實際上,在西方國家開啟現代化時,勞動人民是在“羊吃人”的運動中變得一無所有的,才不得不成為出賣勞動力的“自由人”。成為雇傭工人后,更是不得不接受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19世紀開始,在無產階級激烈斗爭下,西方國家實行了一些勞動保護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些西方國家實行了福利制度,個別國家被美化為福利國家。一些人據此認為隨著西方現代化的推進,勞動人民越來越成為“目的”了。這樣的看法忽視了在資產階級拒絕與勞動人民共同富裕的情況下,福利政策已成為西方國家沉重的財政負擔,減少雇傭勞動力的數量已成為資產階級保障資本利潤的最佳方式。為了提高利潤率,一方面,資本家更傾向于投資利潤率更高的高科技和金融業,這也是最能減少與勞工階級打交道的產業;另一方面,資本家還會對傳統制造業進行技術改造,這也會導致雇傭工人的數量減少。眾所周知,人類社會再生產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質資料再生產和人口再生產,這也是考察現代化的兩個重要維度。一般來說,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大多比高科技部門和金融部門的利潤低,而西方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結果就是物質資料再生產部門的數量減少和規??焖倏s小,這使得西方國家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成為過剩人口。這些過剩人口大多缺乏生育下一代的經濟能力。這反過來使得西方資產階級即便想擴大物質資料再生產規模,特別是想實現“再工業化”,也只能因為力不從心而作罷。在這兩方面因素的疊加作用下,物質資料生產規模越來越小和人口規模越來越小便成為西方現代化不可逆轉的趨勢。

  西方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過程更是對外殘酷掠奪、剝削的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愈益高漲,西方資產階級憑借經濟、科技優勢,通過經濟、政治和軍事手段對發展中國家巧取豪奪,維持了雖然物質資料生產不斷減少但少數資產階級的財富卻快速增加的現代化模式。如果說在西方國家國內,資產階級考慮到階級矛盾的不斷升級和政治選票等因素,他們在剝削本國勞動人民時多少有所顧忌的話,那么,西方資產階級對外掠奪則是毫無情面可言,甚至是毫無人性可言。這充分說明,如果不把“人是目的”落實為人民是目的,落實為勞動人民是目的,其政策效力必然是有局限性的,其理論必然是虛偽而充滿欺騙性的。

  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無產階級運動的重要形式,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價值理念。“中國式現代化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共產黨是堅持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毛澤東強調:“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對中國共產黨而言,“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習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敬人者,人必敬之;愛人者,人必愛之。中國共產黨能夠成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從不把人民當作爭權奪利的工具,而是全心全意服務的對象,“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西方現代化是資產階級主導的現代化,他們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潤,而只是謀取利潤的無休止的運動”?。西方現代化是為少數資產階級謀利益的現代化,不可能促進人民共同富裕。為了獲取最大利潤,資產階級需要勞動人民提升某些方面的能力,由此造成了勞動者的片面發展。為了保障既得利益,資產階級需要強化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及政府的執行力。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人民幸福而非資本的價值增殖為最高價值目標,以現代化成果人民共享、促進人民共富、增進人民共福為判斷標準。一切妨礙實現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利潤追求必然會受到堅決打擊。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不是資本支配人民而是人民支配資本,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力量不是資本,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生動實踐才是生機所在、活力之源和成功之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的重要要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國人民堅持獨立自主、艱苦奮斗,打破了對西方國家的依附關系,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規范、引導著資本健康發展,保障了人民充分共享現代化成果,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重要保障。

  二、人民幸福至上與資本利潤至上: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價值目標根本不同

  當把價值分為目的性價值與手段性價值時,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重要內涵指人民在目的性價值系列中的位置最高,是最高價值目標,在實際工作中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人的需要豐富而具體,最根本的需要是幸福,馬克思指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生來就有的,因而應當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所以,人民至上就價值目標而言,就是以人民的幸福為最高目標。實現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價值理念,就應以人民幸福為最高價值目標。

  西方現代化是資本主導的、以利潤而不是以人民幸福為最高價值目標的現代化,由此造成了嚴重的問題:其一,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資產階級追求剩余價值的過程是殘酷掠奪工人階級生命時間、強迫工人階級付出生命力的過程。對資產階級而言,滿足人民的需要只是增殖利潤的手段,因此人民真正需要的,資產階級往往不會組織生產,人民并不真正需要的,資產階級反而會先努力制造需要,再積極組織生產。在西方現代化推進中,科技發展導致人的能力與物的能力倒置,“我們的一切發明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人的社會關系甚至家庭關系也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其二,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階級得到的是勞動力工資,資本家依據資本的實力大小分割利潤。雖然少數技術水平高的工人可以得到高工資,但技術發展帶來的高額壟斷利潤完全由資本家占有。雖然一些資本家因為破產淪落為無產階級,但這只會使生產與資本進一步集中。所以,資本主義國家越是實現現代化,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分化程度就越嚴重。其三,資本在運動中增殖,流通領域比生產領域更容易實現價值增殖,控制金融更利于免費享用他國的產品與勞務,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后果是物質生產越來越減少。總之,西方現代化既不會持續給人類創造物質財富,更不會實行人民共享、促進人民共富、增進人民共福。

  西方現代化之弊的集中表現是周期性爆發的經濟危機,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面對危機的基本對策是:“一方面不得不消滅大量生產力,另一方面奪取新的市場,更加徹底地利用舊的市場。”?消滅生產力,一方面意味著越來越多的物質資料在資本主義國家不再生產;另一方面意味著減少就業,最終導致人口減少,這從根本上減少了生產力與消費力。奪取新市場就是進行新的掠奪。“更加徹底地利用舊的市場”的基本方式:一是清除“過剩”人口,重新獲取資本運動的空間;二是刺激人民過度消費。所以,“這不過是資產階級準備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機的辦法,不過是使防止危機的手段越來越少的辦法”?。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經濟學卻認為這是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順其自然、無所作為就是最好的作為。主張政府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則明確提出戰爭、瘟疫是擺脫經濟危機的好辦法(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在踐行這一主張)。為了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資產階級盡力將自然資源資本化,造成了西方國家的生態環境惡化。為了享受國內良好的生態環境,他們將污染重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同時居心叵測地指責發展中國家破壞自然環境,向發展中國家強收碳交易稅(此時,他們既不提現今全球氣候變暖的局面完全是西方國家幾百年碳排放造成的,更不提既然講平等,那么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人均碳排放量就應該一樣多)。當發展中國家生產出價廉物美的低碳產品,如光伏產品,高調要環保、綠色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卻集體進行打壓。

  事實不斷證明,以利潤最大化為最高價值目標的西方現代化模式不是既定邏輯,更不應成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人間正道,遺憾的是,發展中國家那些沐浴過“歐風美雨”的知識精英、政治精英們卻自覺、不自覺地想在本國實驗西方現代化模式。在我國,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精英”們進行了不同類型的現代化嘗試,實質都是以“西天”之經謀中國之現代化,結果非但沒有走出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反而使中國人民離民族獨立、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目標愈行愈遠。出現此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既在于西方國家絕不允許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真正實現現代化,也在于西方現代化模式根本不適應中國這個東方大國的現實國情和歷史傳統。而那些向往西方現代化的中國人及其支持者雖然其中一些人也不缺愛國之心、不乏強國之志,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他們的私心太重,例如洋務派想通過辦洋務來維持封建統治,維新派想在維持封建社會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給中國社會加入資本主義新元素,資產階級革命派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開拓增長其階級利益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他們的理論得不到勞動人民的認可,他們的行動得不到勞動人民的支持,他們的現代化實驗豈能不敗。與這些政治力量不同,對中國共產黨人而言,“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必然會成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現代化。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促進人的能力全面發展與人的本質完整、豐富,“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習近平指出:“發展不能脫離‘人’這個根本,必須是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這是發展的終極目標。”?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基礎是增進民生福祉,實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黨的二十大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讓世界人民看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并不是人類社會的終結,看到了僅有幾百年歷史的西方現代化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引導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破除對西方現代化的迷思。這就是西方資產階級對中國式現代化百般詆毀,對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共產黨和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滿深仇大恨,想方設法阻止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真正原因。

  實現人民共同富裕是增進人民幸福的根本基礎。西方現代化是犧牲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實現少數西方國家的少數資產階級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促進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反復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最大優越性,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黨的二十大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共同富裕包括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中國是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說明中國人民實現了共同富裕,還意味著世界上五分之一多的人口實現了共同富裕,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所以,中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為促進世界人民共同富裕作出巨大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個別新興國家通過工業化成為所謂的現代化國家(主要是提高了經濟收入),但這些國家的體量太小,產業結構過于單一,他們只是在納入西方資本主義分工體系中發點小財而已,并不足以證明西方現代化模式可以促進全人類共同富裕。而西方國家允許他們富起來的重要原因除了轉移過剩產能外,還在于以此忽悠廣大發展中國家效法西方現代化模式。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這從根本上沖擊了西方現代化模式對發展中國家的壓迫和剝削,瓦解了不平等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引領著世界各國(地區)人民實行共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三、人民能力至上與資本實力至上: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價值手段根本不同

  價值分為目的性價值和手段性價值,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基本內涵還指人民在手段性價值系列中的位置最高,是最大依靠力量,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尊重人民主體地位?,F代化主要是勞動人民推動的現代化,勞動人民才是實現現代化的最大依靠力量。西方現代化是資本主導的現代化,在資產階級眼中,資本才是實現現代化的最大依靠力量,勞動人民只是資產階級配置的人力資源。隨著現代化的推進,雇工少、利潤高的高科技產業與金融業成為西方國家的主打產業,勞動力的作用更加隱匿于生產之后,這使得資本是推動現代化的最大力量的觀點更加凸顯。資本的實質是集合的勞動,資產階級之所以極力否定勞動人民在實現現代化中的決定性力量,根本原因在于他們的權力是掠奪來的。

  馬克思主義強調人民是歷史的主人,人民才是實現現代化的最大依靠力量。從人與人的關系看,人民在生產中發揮主導作用,理應在生產關系中占主導地位。從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人民以何種態度對待自然環境、以何種方式利用自然資源,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民的生產力,造成自然資源有限的根本原因是人民的力量有限,因而過多使用某些資源。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中國人民為最大依靠力量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指出:“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中,勞動人民占絕大多數,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是最大依靠力量就是要以中國最廣大勞動人民為最大依靠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概念中,勞動人民是最核心的構成。新中國成立時,毛澤東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人民這一概念內涵上包括民營企業家等新的勞動階層,突出了勞動知識分子的重要性。進入新時代,習近平一般采用“全體人民”這一表述,但同時強調要“堅定‘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共產黨能夠成為無產階級運動的領導力量,是因為共產黨沒有任何不同于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扎根人民,與人民血脈相通、力量相融。而中國其他政治力量由于與封建勢力、西方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思想上崇拜西方現代化理論,行動上依靠國內所謂的精英分子、軍閥勢力,還幻想得到西方力量的支持,因而不愿、不敢發動勞動人民、依靠勞動人民。他們領導的革命永遠只能是“尚未成功”,他們領導的現代化建設只能是一敗涂地。

  黨的二十大指出:“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這也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主要表現如下:

  其一,中國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大國,是當今世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精神內核完全不同。即便不言物質利益關系,單就文化傳統、意識形態而論,西方資產階級也會日思夜想著中國式現代化之路走不通。回到現實更可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何其艱難:開啟現代化時,中國人民要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成立新中國后,中國人民要建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實行改革開放后,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交往中,中國人民飽受欺騙與欺壓;進入新時代,中國人民要強起來,更是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近乎瘋狂的打壓。中國的國情決定了唯有相信中國人民的力量、依靠中國人民的力量、激發中國人民的力量,中國人民才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其二,中國的人口規模巨大,“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中國人民不能奢望別國人民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何況即使有心,世界上也沒有哪個國家具備這個實力。中國人民唯有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但是中國人口規模巨大,實現現代化必然要消耗較多資源,中國人民不能效法西方國家掠奪別國的資源來實現自己的現代化,“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中國人民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科技,保護好環境。

  其三,中國人民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這是老祖宗留給現代中國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寶貴財富。人多力量大:一方面,中國擁有龐大的勞動人口,擁有世界上最公平的教育體系,保障了新興產業、高科技發展的人才供給,同時又可保留較多數量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中國人民完全可以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力資源來開發本國的資源,建立獨立而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另一方面,中國堅持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制度,實施全面消除貧困的政策,保障了廣大勞動人民不斷增加收入,形成了強大的內需,中國人民完全可以主要依靠自己的消費力建設好國內統一大市場。

  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中,“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構建的“中心—外圍”體系造成了重大沖擊,啟發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人民認識到實行獨立自主、擺脫依附西方是實現現代化的根本途徑。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實現了重要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所有和集中使用,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確保了社會積累真正被用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和長遠需要,確保了全體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生產資料公有制保障了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有機結合,經過全體人民的艱苦奮斗,中國初步奠定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特別是工業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備的現代化工業部門,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避免了西方國家主導中國發展,阻止了西方國家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造成重大破壞。

  四、價值理念落實為基本制度: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價值保障根本不同

  就價值實現而言,制度本身是手段性價值,基本制度在這種手段性價值系列中的位置最高,是最根本的價值保障。實現現代化,不同的國家制度是最重要的價值保障,同時,社會制度必然貫通著一定的價值理念。人民至上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價值理念,資本至上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價值理念,在現代化的價值保障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根本對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這不是要推翻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反,“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資本主義國家實現現代化,生產資料私有制是最重要的經濟制度保障。財產分為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生產資料是勞動人民通過勞動生產而成的,它們自然應歸勞動人民所有。勞動多是集體性的活動,集體生產而成的生產資料本就應歸勞動者集體所有,把它們分予私人所有將妨礙生產資料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多數生產資料應歸創造生產資料的勞動者集體所有。土地等自然資源是財富之母,馬克思提出:“社會運動將作出決定:土地只能是國家的財產。”?人們使用生產資料后才能生產生活資料,所以,人們在創造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方面的貢獻成為分配生活資料的主要依據。土地等自然資源應歸全體人民所有,全體人民可以據此分得一些生活資料。馬克思指出社會主義國家要重建個人所有制,前提是“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其中聯合生產的生產資料因為要重新用作生產資料,“這一部分依舊是社會的”?,生活資料只有分予聯合體成員,他們才能共同享用之,所以,“這一部分要在他們之間進行分配”?。生產資料是進行生產的根本前提,占有生產資料等于控制了財富之源,資產階級是不從事生產勞動的剝削階級,他們的私有財產主要是掠奪、剝削而來的。馬克思指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它只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51),而不是反對人民擁有私有財產,“共產主義并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力”(52)。資產階級強調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就是要從道德和法律上洗白其私有財產的罪惡來源,并保障隨著現代化發展,他們的私有財產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優質。

  資本主義國家實現現代化,多黨選舉制是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保障。西方國家多黨選舉制的理念依據是所謂的社會契約論。這一理論認為,人生下來便具有天賦的、不可轉讓的私人權力(即“個人自由”)和后天可以轉讓的經濟、社會權力。在資本主義選舉中,選票相當于是權利轉讓的契約書,通過選舉,人民把經濟、社會權利轉讓給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既然轉讓了,這部分權力自然就不再屬于人民,而屬于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不過是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言人,所以,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制實際是資產階級以選舉之名剝奪人民的經濟、社會權利的制度。西方國家投票率一般只是60%左右,這意味著候選人只要獲得全體選民中的30%以上的票數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宣布人民已經轉讓了權力。這30%的選民包括資產階級本人和他們的“自己人”,剩下的人不少是可以收買、忽悠和壓制的。實行這樣的選舉制保障了不管社會是否實現現代化、實現什么樣的現代化,權力永遠不會旁落到無產階級手中,這是假民主、真專制。習近平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只有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后就毫無發言權,只有拉票時受寵、選舉后就被冷落,這樣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53)由此可見,西方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吹噓多黨選舉是現代民主政治的標志,真正意圖在于誤導發展中國家實行西式民主政治,借機操縱這些國家的選舉,扶持自己的意中人,從而以最小成本控制發展中國家按他們的“旨意”來實現現代化或者拒絕現代化。西方資產階級總是強調現代之治的重要表現是“小政府”“無為政府”。其實,這主要不是因為資產階級要節約社會成本(資產階級在選舉以及對付本國無產階級、干涉他國內政方面從不吝嗇活動經費),而是因為政府是資產階級豢養的家仆,精打細算的資產階級要求政府花小錢辦大事。而所謂“無為政府”實際上是要求政府在維護勞動人民利益時要無所作為,不要妨礙資產階級追求利潤最大化。資本主義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那是因為壟斷資本集團大體上形成了力量均衡,不管如何權力分立,權力還是牢牢控制在資產階級政治世家與世襲的金融寡頭手中。這樣的三權分立其實與封建帝王為確保官僚隊伍為其所用,允許甚至是有意促成朋黨之爭實質上并無差異。

  在西方國家,資本支配人民;在中國,人民至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了人民支配著資本。馬克思指出,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后,“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54)。新中國成立時,為了推翻西方殖民資本和國內官僚資本對中國人民的統治與剝削,必須集中有限資源建設現代工業,建立獨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新中國實行了馬克思這一理論。政治、經濟上站起來后,為實現中國人民富起來、中華民族強起來的現代化目標,中國適時進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客觀上需要資本發揮聚集生產要素的作用。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我國的資本結構就是公有資本為主體、多種所有制資本共同發展。這樣的資本結構保證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指導作用,有利于我國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國內統一市場,也為我國民族資本做大、做強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時確保了私有資本所有者不可能形成一個公開的完整的階級,中國也不會因此“分裂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兩大對立的階級”(55),而且“社會主義制度節制資本無序擴張,嚴禁資本享有控制社會的權力,迫使資本止惡揚善”(56)。在分配制度上,我國實行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則。這樣的分配制度有效協調了各個階層之間的內部矛盾,有利于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社會主義中國,權力來自人民,權力為人民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倡導實踐的重要理念是共享理念,要求全體人民共享一切發展成果。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及選賢任能的干部制度等有效避免了財富占有權演變為社會支配權,在制度上保障了人民共享現代化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并完善的。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洋務派企圖學西技以存中國,維新派企圖以維新救中國,資產階級革命者企圖在中國建立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他們的行動均以失敗而告終,他們做出的現代化建設是“被動的、盲目的,不屬于中國式現代化范疇”(57)。直到踐行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的革命才取得真正成功,中國人民才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并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具有強大的領導力,重要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是以人民至上為根本價值理念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主要通過政府的管理職能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要求政府必須是有為政府而不是無為政府。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多民族統一的國情決定了必須有強有力的政府來組織和統領經濟社會生活發展,推動現代化進程。在古代,中華民族長期立于世界舞臺中央,引領世界文明發展,與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國家整體優勢密切相關。在近代,國家的作用不斷被削弱,地方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亂象為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瓜分中國提供了機會。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之所以成功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取得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巨大成就,重要原因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國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強有力的組織者、領導者。一些迷信西方現代化的人總是強調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小政府”“大市場”。如果說小政府意指政府人員不要太多以免人浮于事,事不要管得太多以免力不從心,此言自然在理,但這些人所謂的“小政府”實際指的是政府不懂經濟,指導經濟發展的功能要弱化,這就是大謬了。因為在宏觀經濟,特別是在國家政治、社會、文化現代化的指導與管理方面,顯然只有政府才有資格且更有能力。政府要有效履行這一職責,權力豈能太小以至于成為一種擺設。實際上,政府權力的關鍵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權為誰所用、利為誰而謀。西方國家政府的職責主要是為少數資產階級服務,資產階級錢多便可以買到一切,政府權力增大就是和他們爭權奪利,他們自然不喜歡。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阻止富豪們手眼通天、為所欲為,為了保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國民安全,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保駕護航,政府的權力必須強且實,而不能弱且虛。

  參考文獻:

  [1]吳文新、江永杰:《以世界歷史眼光審視我國資本的生成、變遷與發展》,《當代經濟研究》2023年第7期。

  [2]程恩富、賈龍:《民本文化的歷史嬗變與當代闡釋》,《山東社會科學》2023年第5期。

  [3]魯品越:《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實在在的真民主——人民民主理念的實現形式、實現條件和實踐方法》,《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年第5期。

  [4]彭無瑕、彭柏林:《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倫理意蘊》,《云夢學刊》2023年第1期。

  [5]周杰、牟高慧:《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視域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研究》,《海派經濟學》2022年第1期。

  注釋:

 ?、倭暯剑骸稊y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頁。

  ②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求是》2023年第16期。

  ③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 月22日。

 ?、芰暯剑骸对诘谑龑萌珖嗣翊泶髸谝淮螘h上的講話》,《求是》2020年第10期。

 ?、荨读暯秸勚螄碚返?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64頁。

 ?、蕖读暯秸勚螄碚返?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64頁。

  ⑦吳文新、江永杰:《以世界歷史眼光審視我國資本的生成、變遷與發展》,《當代經濟研究》2023年第7期。

  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頁。

 ?、帷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頁。

 ?、狻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36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頁。

  ?彭無瑕、彭柏林:《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倫理意蘊》,《云夢學刊》2023年第1期。

  ?《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9頁。

  ?《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02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6頁。

  ?《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9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8-179頁。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1-292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0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4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9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6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9頁。

  ?習近平:《之江新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6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7頁。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2頁。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1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9頁。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5頁。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64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2頁。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2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3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3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3頁。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3頁。

  ?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人民日報》2024年7月22日。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32-233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74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6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6頁。

  (5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頁。

  (5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頁。

  (5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259頁。

  (5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頁。

  (55)魯品越:《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實在在的真民主——人民民主理念的實現形式、實現條件和實踐方法》,《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年第5期。

  (56)賀漢魂:《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是堅持人民至上的時代之需——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堅持人民至上價值、規范和引導資本發展的論述》,《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2年第5期。

  (57)周杰、牟高慧:《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視域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研究》,《海派經濟學》2022年第1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針對有人攻擊偉人的七個思考
  2. 美國都不和你自由貿易了, 你怎么自由貿易?
  3. 敘利亞崩盤對中國有啥影響?
  4. 公園不公,好人不好 小老百姓還有立足之地嗎?
  5. 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決斗爭,是中國人民的唯一出路
  6. 歐洲金靴|敘利亞政變,何以輕松?
  7. 打敗了高價羽絨服,迎來的是摻假羽絨服——這就是市場經濟
  8. 保護“海外資產”的說法是極其膚淺、片面、錯誤的
  9. 敘利亞變天之后,盤點一下那些贏家輸家!
  10. 公開為資本主義剝削勞動者洗白,這個教授還配稱為共產黨員嗎?!
  1. 寧波這起事件,荒誕到讓人不敢相信!
  2. 誰敢說愿意回到毛澤東時代?
  3. 這些新聞放一起看,難道沒人覺得荒誕嗎?
  4. 鶴崗市公安局局長會場指揮10余警察抓捕副局長
  5. 萊陽這件事,已經不是“荒唐”的問題了!
  6. 孔慶東:賈平凹的病相
  7. 歐洲金靴 |金星稱自己“表演了四十年”,他還真沒說錯
  8. 說幾句司馬大叔的事兒
  9. 毛主席被抹黑和尊敬的三大問題
  10. 論艾躍進風評
  1. 魏巍:論毛澤東晚年
  2. 小平的自述原文摘錄(值得仔細品讀)
  3. 我為什么不再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4. 祁建平:當代中國的官僚資產階級
  5. 這撥人,沒救了
  6. 【燃燒】誰把老實人逼瘋了?年輕人的憤怒之火怎么燃起來的
  7. 分清偉人與設計師的五個策略
  8. 1996年,新一代“買辦”,閃亮登場!
  9. 揭露這幾十年的五個忽悠真相
  10. 這個社會可能已經癱瘓了
  1. 胡建平:我為毛主席開船
  2. 韓國一夜變天,10個關鍵問題
  3. 誰敢說愿意回到毛澤東時代?
  4. 誰敢說愿意回到毛澤東時代?
  5. 一個塵肺病詩人之死
  6. 寧波這起事件,荒誕到讓人不敢相信!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99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 伊人一区在线观看 | 天天在线高清手机看片 | 永久久精品一级AV高清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