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規模的擴大帶來了利益的增長,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這份增益。就像普通人與牛馬之間存在差異,一般的牛馬有主人精心飼養,有遮風避雨的住所,無需擔憂日常開銷。
而那些特殊的牛馬,卻要為每月的房租和賬單辛勤勞作,勤勤懇懇卻未必能換來一個安穩的居所。至于成為領導者,似乎永遠不在牛馬的教導范疇之內。
最近,一項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實施,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看似提高到了8000元,實則是通過增加專項附加扣除來實現。育兒和教育支出減免從每月1000元增加到2000元,贍養老人支出減免從每月2000元增加到3000元。
但話說回來,有多少人能真正算清這筆賬?很多人的月收入僅限于四五千塊,甚至更低,能達到七八千的已屬少數,上萬收入的更是稀少。這是因為龐大的低收入群體構成了社會中最辛苦、最勞累、最廉價的勞動力。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那么四五千塊,甚至是兩三千塊。能掙到七八千的,直接就可以砍一大半的人。往上再走走,到一萬以上的,更是鳳毛麟角。
原因很簡單,這么龐大的低收入群體,就是這個社會上最辛苦最勞累最廉價的勞動力。說白了,你出去打工,就是剛好掙個夠你吃飯的錢。
那些年薪能到手50萬以上的人,基本都屬于小半個合伙人的性質了。靠著自己手上的資源或者是一些特別強勢特別出眾的能力,從虎口里一分一毫扣出來的。為什么打工人普遍的收入不是三萬五萬,而是大幾千塊不到一萬。就是因為你每個月的開銷大差不差也就是這么幾千塊,一分多余的都沒有。
如果你說你每個月省吃儉用存了一兩千塊,偶爾還能出去旅個游看個演唱會啥的。那么恭喜你,進入了一個特別平衡的模式,叫做溫水煮青蛙。既讓你吃得飽,又讓你覺得一切都是剛剛好。
普通打工人的命數,注定就是拿自己的命去幫別人干活掙錢。你先不要管對方會不會虧損,那不是你一個月三千該瞎操心的事。
提升個人價值,勞動力變得更值錢,生活才能有所提升。然而,無論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還是躋身中產,本質上仍如同牛馬。
雖然常說教育和學習能改變命運,但當教育成為一種隱形的壓迫,它就不再是通往變革的階梯,而是鞏固現狀的鎖鏈。當前的教育體系,非但沒有幫助人們跳出原有圈子,反而加深了社會階層的差距。這使得原本有機會上升的人,因缺乏支持而失去了改變的可能。
看似繁榮的社會,實則思想在退步,內心的空虛和焦慮難以掩蓋。在這個時代,我們小心翼翼,生怕觸及不可逾越的界限。
社會不缺少努力的人,缺少的是能夠看清方向的人。
愿大家一切安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