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載于《遠望》2022年10-12月號(總409-411期)
琉球政治板塊:革新派vs.保守派
戰后日本地方自治制度強調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關系對等,都道府縣等地方政府并非完全聽命中央,而擁有較大的自治權限。但是琉球因歷史和政治原因,長期遭受美日歧視和不公正對待,負擔著不合比例的美軍基地,使得反對《美日安保條約》、捍衛和平憲法第九條的革新派勢力極為興盛,與支持美日安保同盟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保守派勢同水火。自2014年迄今,沖繩縣知事皆由反美軍基地的革新派執政;與此相反,琉球群島南方靠近臺灣的石垣、宮古和與那國島三地,則與日本本土的政治版圖較為類似,因其地緣政治價值深受日本中央政府重視,故透過移民獎勵政策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三地的人口組成和政治傾向,長期以來三地政府皆由保守派所把持。[ 石垣島市、宮古島市和與那國島町的政治版圖中,保守派右翼雖占據壓倒性優勢,但民間也存在著不可小覷的反基地力量。三座島嶼的居民對于自衛隊的態度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支持者希望透過自衛隊入駐,發展基地經濟、增加補助金以及解決勞動力外流等問題,反對者則是回顧沖繩戰役的歷史教訓,對自衛隊抱持著極度不信任的態度,希望透過自治乃至獨立的方式,解決美日系統性歧視以及結構性犧牲琉球的問題。出生石垣島的琉球民族獨立運動理論家松島泰勝即為顯例。]
琉球的政治格局可大致劃分為以“全沖繩”(オール沖縄,All Okinawa)為主的革新派和以自民黨為首的保守派。2014年翁長雄志為參選沖繩縣知事成立了全沖繩,主張超越革新和保守之爭,以反對邊野古新基地建設案為琉球居民的最大共識和共同目標,最大限度地涵蓋了琉球內部各派人士。一方面,全沖繩集結了日本共產黨、社會民主黨和沖繩社會大眾黨等左翼革新派政黨;另一方面,翁長雄志作為前自民黨沖繩縣支部聯合會干事長、沖繩縣的保守派代表,也號召了部分保守派人士共同反對邊野古新基地建設案,使得全沖繩于2014到2016年間分別在沖繩縣知事、眾議院議員和參議院議員等選舉中獲得勝利。然而,2018年翁長雄志于任內溘然病逝后,全沖繩經歷了一段混亂的調適期,確立了革新派色彩更為濃厚的政治路線,對邊野古基地以外的其他美軍基地乃至《美日安保條約》皆高舉鮮明的反對旗幟。對此,內部保守派人士的反彈和批評日益激烈,過往追隨翁長雄志的保守派和經濟界人士相繼離開,現今的全沖繩幾乎等同于革新派陣營的集合體。
沖繩縣的保守派以自民黨沖繩縣支部為主,背靠日本中央政府的自民黨執政勢力,代表國家強化“西南諸島”防衛力量的強硬姿態,在防衛和安保政策上往往與日本中央政府保持一致,但有時也會基于地方利益和地方選舉等諸多因素,而與中央政策保持些微距離。在邊野古新基地建設一案中,沖繩縣保守派積極配合美日軍事部署,借口消除普天間基地危害,減輕琉球軍事基地負擔,以行政和法律雙重手段強制推行邊野古新基地建設工程。即便保守派對邊野古基地的支持態度與琉球居民的大多數民意不相符,但因保守派背后的支持力量為掌握地方財政資源分配的中央政府,因此仍能藉由年度沖繩縣振興預算和基地補助金等撥款機制,有效地影響琉球居民的投票意向。
沖繩縣知事選舉革新派勝出
2022年是沖繩縣的選舉年,沖繩縣知事、各地市長和議會的席次都面臨重新改選。在沖繩縣知事選舉中,現今全沖繩的領導者玉城丹尼成功連任,而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推派的候選人、前宜野灣市長佐喜真淳則以64,923張票的差距落選。玉城丹尼雖獲得連任,但此次沖繩縣知事選舉的投票率為歷年最低,選民深受疫情下經濟低迷的影響,再加上日本本土勢力強化介入態勢,琉球居民對玉城丹尼的支持度存在下滑趨勢,革新派與保守派的得票差距明顯縮小。[ 2018年,玉城丹尼在全沖繩的全力支持下,以繼承翁長雄志的遺志、反對邊野古新基地建設計劃為主要政見,參選沖繩縣知事,獲得高票當選。2018年沖繩縣知事選舉的投票率64.13%;玉城丹尼獲得39萬6632票,得票率55.07%;自民黨、公明黨支持的候選人獲得31萬6458票,得票率43.94%,相差8萬多票。2022年沖繩縣知事選舉的投票率為57.92%;玉城丹尼獲得33萬9767票,得票率50.84%;佐喜真淳獲得27萬4844票,得票率41.12%,相差6萬多票。]
此影響在選民調查結果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往年選舉中琉球居民最為關心的議題毫無疑義是美軍基地問題,候選人和選民皆以是否贊成邊野古新美軍基地建設案作為主要的政見區分和投票依據,然而在2022年的沖繩縣知事選舉中,民調顯示中老年群體對美軍基地的反思與反感遠較青年群體更為深刻,青年群體比起基地問題更關心與生計直接相關的工作和收入問題。顯然,疫情下的沖繩縣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壓力,經濟問題超出基地問題成為選舉中的關鍵議題,候選人勝選后對琉球經濟改善程度和振興成效的預期,成為本次選舉中選民投票傾向的主要考量因素。
沖繩縣7市市長選舉革新派落敗
2022年沖繩縣11個市中有7個市在同年先后舉行市長選舉,分別為那霸市、宜野灣市、石垣市、名護市、沖繩市、豊見城市和南城市,選舉結果為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推派的候選人全面獲勝,使得沖繩縣11個市中除系滿市長當銘真榮(無黨派)和宮古市長座喜味一幸(獲得革新派和部分保守派的共同支持)不完全屬于保守派勢力外,其余9個市皆由保守派所掌握。
在本次選舉中名護市和那霸市兩個地區的選舉結果極具代表性,值得深入分析。名護市作為普天間替代設施搬遷計劃的選址地、邊野古新美軍基地的建設地,市民大多持反對美軍基地的立場,然而在新冠疫情對琉球經濟的打擊下,以及對美軍基地長達數十年的抗議都石沉大海后,部分市民認為基地問題的解決前景遙遙無期,而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和民生問題更為急迫。由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推舉的保守派候選人渡具知武豊,對邊野古新美軍基地問題始終沒有明確表達立場,僅表示會“關注國家和沖繩縣的司法判決結果”,同時向市民保證將積極運用中央政府撥付的15億日圓“再編交付金”[ 日本政府于2007年通過《關于順利實施重整駐軍的特別措施法》,該法規定若因中央政府重整駐軍而對居民的安穩生活增添新的負擔,有必要考慮向地方政府提供“再編交付金”,以提高防衛設施周邊區域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以及支持周邊產業的振興。],免除孩童的醫療費、保育費和學校伙食費。全沖繩支持的革新派候選人岸本洋平,雖直言反對邊野古新基地建設,卻未能提出更具區別性和有效性的經濟振興方案。因此,市民最終還是選擇了在其任上頗有經濟實績,且相較于革新派更可能從中央政府手上爭取到更多基地補助金的渡具知武豊連任名護市市長。[ 渡具知武豊獲1萬9524票,得票率57.5%;岸本洋平獲1萬4439票,得票率42.5%。]
另一方面,那霸市的候選人翁長雄治,作為全沖繩支持的候選人,同時也是前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的兒子,以繼承其父反對邊野古新美軍基地建設案的精神為鮮明立場,延續其父遺留下來的名聲、人脈、跨黨派的支持度等政治資本和優勢,參與選舉。前那霸市副市長知念覺則在前市長城間干子的支持下,以三十年在那霸從政的豐富經驗和技巧,主張“跳出使人們陷入對立的基地問題,為了那霸的未來,所有市民同心前進”,將選舉重點放在從疫情打擊下恢復經濟活力、強化社會福祉和改善家庭貧困等民生問題。最終,選舉結果出乎選前媒體記者和分析人士的普遍預期,保守派候選人知念覺打敗深受革新派期待的翁長雄治,成為新一任的那霸市長,結束革新派對沖繩縣政治中心的長期統治。[ 知念覺獲6萬4165票,得票率54.2%;翁長雄治獲5萬4125票,得票率45.8%。]
無論是反美軍基地的名護市還是翁長雄治參與競選的那霸市,最后的選舉結果皆為自民黨和公民黨聯合推選的保守派勢力獲勝,反美軍基地勢力雙雙落敗,這兩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說明當前琉球居民的關注領域更多的放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和民生領域上,期待政府推出的社會保障政策和社會福利措施能夠切實幫助居民擺脫因新冠疫情而加劇的貧困境地。因此,在本次選舉中,自民黨和公明黨候選人對基地問題的立場,基本采取模糊政策,不明確表態支持或反對態度,以此避免和普遍反對基地的琉球民意產生矛盾沖突,同時在經濟和社會面向多加著力、廣為宣傳,最終巧妙地取得了7市市長選舉的全面勝利。
全沖繩陣營在地方選舉中的潰敗,也與日本中央政府年年削減沖繩振興預算有關。沖繩縣的經濟結構嚴重依賴中央政府每年撥付的沖繩縣振興預算和基地補助金,而近幾任的沖繩縣知事都以反對邊野古新美軍基地建設案的鮮明立場獲選,并在任內設法以行政力量和法律訴訟阻止建設案繼續推進,日本中央政府頗感棘手,遂采取連年削減沖繩縣振興預算的手段,企圖逼迫地方政府屈服,并影響沖繩縣各層級選舉中選民的投票傾向。
2013年,時任沖繩縣知事的仲井真弘多同意邊野古新美軍基地的填埋許可后,日本中央政府承諾未來給予沖繩縣的振興預算都將保持在3000億日圓以上,該預算額在2014年仲井真弘多知事任期的最后一年達到3460億日圓的峰值,但在2014年末反美軍基地的翁長雄志上任后不久,取消了前任知事通過的基地填埋許可,阻止美日繼續推進邊野古新基地建設工程。自此,日本政府開始連年削減預算,甚至違背當初對沖繩縣的承諾,2022年沖繩縣振興預算首度跌至3000億日圓以下,并呈現出持續遞減之勢,這對于近年深受疫情打擊的沖繩縣居民來說無異雪上加霜。
參議院席次和沖繩縣議會議員補選革新派略居優勢
除了沖繩縣知事選舉和地方市長選舉外,同年還進行了日本參議院沖繩縣選區以及沖繩縣議會的席次補選。參議院選舉中全沖繩支持的候選人伊波洋一獲選連任,但與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推舉的候選人古謝玄太的票數相差極小,伊波洋一以46.9%的得票率(27萬4235票)獲勝,古謝玄太則以46.4%(27萬1347票)緊追其后,革新派險勝。當前日本國會參議院中屬于沖繩縣的兩個席次皆為全沖繩勢力候選人當選,分別為高良鐵美和伊波洋一,兩人同屬參議院的革新政治派系“沖繩之風”。2016年由時任參議院議員系數慶子和伊波洋一共同成立的沖繩之風,政治立場與全沖繩維持一致,旨在透過參與國會將琉球的聲音傳達予美日政府,主張撤回魚鷹運輸機,放棄邊野古新基地建設,全面修改《美日地位協定》,要求廢除安保體制,并捍衛和平憲法第九條。
沖繩縣議會補選中,全沖繩推舉的3位候選人當選,使得以玉城丹尼為首的革新派執政黨得以繼續維持在議會的過半數席次,與選前的局面一樣,執政黨24席、在野黨21席、中立派3席,執政黨與聯合中立派的在野黨勢均力敵,玉城丹尼的執政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保守派的牽制。
琉球自決派和獨立派異軍突起
以2013年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ACSILs,以下簡稱“琉獨會”)的成立為標志,琉球的自決派和獨立派在沉寂多年后再度迎來新高峰,近年來也有多位公開主張“自決權”和“琉球獨立”的候選人參與沖繩縣選舉,如喜屋武幸容和多嘉山侑三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兩位琉球青年政治家。
2017年,“生命是至寶!琉球自決權之會”[ “生命是至寶!琉球自決權之會”的官方網站:http://jikokettei.ryukyu/。]成立,該政黨吸取了沖繩戰役中琉球人民大量犧牲的歷史教訓,提出“生命是至寶”的口號,認為琉球人民如今面臨的主要問題正如邊野古新基地建設案中體現的那般,美日始終無視琉球人民的意見,一意孤行地推進軍事化政策。無論是在1972年“復歸”前琉球受到美國統治,還是“復歸”后琉球重新被劃入日本行政體制下,琉球始終是美日的軍事殖民地,被置于從屬地位,美日政府從不聽取琉球人民的民意和呼聲,往往為了美日共同戰略目標不惜犧牲琉球權益。
琉球人民曾寄希望于“復歸”后獲得日本的憲法保障以及對民主主義精神的尊重,但“復歸”多年后琉球人民看到的盡是日本對琉球的差別待遇和嚴重歧視。在美日聯手將琉球群島打造為軍事據點的當下,琉球人民的生存權受到極大威脅,經濟和文化發展以及對民主和自由的追求都受到了嚴重阻礙,為了擺脫美日殖民政策給琉球人民帶來的現實危機,琉獨會決定透過聯合國人權保障機制和國際社會的協助,積極爭取自決權,推行去殖民化進程,并借鑒琉球王國曾作為“萬國津梁”、以貿易立國的輝煌歷史,透過自決權解決基地問題,克服經濟貧困,實現經濟自立。
在“生命是至寶”的支持下,2021年喜屋武幸容參與那霸市議會議員選舉。喜屋武幸容系時任日本眾議院議員屋良朝博的秘書,屋良朝博屬于立憲民主黨,同時也是全沖繩的一員,支持玉城丹尼執政,反對邊野古新基地建設工程。而喜屋武幸容在成為屋良朝博的秘書前,就已經存在深刻的反美軍基地思想,其思想根源主要來自父輩的戰爭經歷。
喜屋武幸容的父親喜屋武幸清童年時期曾親身經歷沖繩戰役。沖繩戰役期間,日軍普遍禁止孩童進入山洞避難,擔憂哭鬧的孩童引起美軍注意,從而暴露日軍的躲藏位置,喜屋武幸清2歲的弟弟和1歲的妹妹因此被日軍強行趕出山洞,從此與家人永別,這段過往成為喜屋武幸清此生最大的遺憾。喜屋武幸容清楚地記得其父的戰爭經歷和戰爭教訓,深刻認知到日軍的存在從來不是為了保護琉球人民,琉球人民和琉球土地對日本而言是隨時可拋棄或拿來交易的物品。喜屋武幸容直言指出美國始終無視琉球居民的反基地呼吁,其在琉球的所作所為不斷違背美國倡導的民主主義價值觀,有必要以實際行動阻止美軍繼續在沖繩橫行,因此選擇參與選舉。
喜屋武幸容的政治主張包括要求美軍無條件返還那霸軍港,盡快解決美軍基地PFAS污染問題,并反對美軍和自衛隊在沖繩部署的所有軍事基地等。2021年3月,喜屋武幸榮、具志堅隆松(遺骨收集者)等人還在東京首相官邸前發起絕食行動,抗議美日政府用掩埋沖繩戰役犧牲者遺骨的砂土建設邊野古新基地,他們在東京的行動旨在讓日本本土人民也了解琉球居民的持續抗爭和堅決意志,從而號召更多人民和團體共同阻止邊野古新基地建設。[ 參考張孟璇:《琉球志士抗議日本以戰場遺骨填海建新基地》,《遠望》2021年5-7月號,第107-112頁。]可惜的是,喜屋武幸容在同年7月的那霸市議會選舉中不幸落選,但其得票數(1439票)與該次選舉的當選得票數(花城典史,1554票)相距不遠,是個相當有潛力的青年政治家。
另一位則是于2022年9月當選為名護市議會議員的多嘉山侑三,其在當選為議員前是個在社交媒體上頗為活躍的博主(youtuber),經常就琉球的政治、經濟和歷史等問題發聲,以影片有深度、有內容、分析精辟聞名。[ 多嘉山侑三的youtube頁面:https://www.youtube.com/@uchinaaarinkurinTV/videos。]多嘉山侑三有感于當前眾多議員回避美軍基地問題,以及年輕一代對政治冷感、漠不關心的現象正在增加,認為只作為“琉球政治活動家”已不足以改變當前現況,便、選擇參加那霸市議會議員選舉,希望以體制內政治家的身分為更多的琉球居民發聲、做出實際貢獻。多嘉山侑三以其鮮明的反基地立場參與選舉,并在踏入政壇之初便成功當選,不僅得益于其在社交媒體上的知名度,也與他懂得琉球人民的真切感受,敢于為他們發聲有關,是政界難得一見的例子。多嘉山致力破除在美日炒作下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直言“沖繩真正的威脅不是中國!歷史上侵略過琉球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和美國!直到現在,琉球依然被當作是日本和美國的殖民地!”他甚至無懼日本右翼的丑化謾罵以及“親中標簽”,公開主張基于琉球和中國在歷史上的密切關系,琉球應加深與中國在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構筑相互理解的信任關系,認為這對琉球來說才是最好的安全保障,希望在其任上促進名護市與中國城市締結為姐妹市關系。
整體而言,當前琉球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在深入反省美日的殖民歷史和沉重的軍事負擔現狀后,決定加入自決派和獨立派,以鮮明的反基地、反美日同盟立場參與選舉,在政治體制中與日本中央政府相抗衡,透過選民賦予的政治權力和話語權為琉球居民發出抗議和呼吁,一方面尋求基地問題的解方,另一方面也為今后琉球在東亞國際格局中可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做出更多思考和貢獻。琉球自決派和獨立派旗幟鮮明地參與競選,有望改變保守派刻意將選舉導向經濟和民生議題,回避美日長期維持殖民體制,強化琉球軍事部署的戰略圖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