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原本是動物,后來走向了文明,并且還構建了社會和國家。
任何國家,都并非永恒不變的實體,今天我們看到的國家格局不同于一百年前,一百年后子孫們看到的一定不同于今天。
人類社會,不變的是什么呢?
是大方向的整體趨同性,是人類之間相互關系的漸進緊密性。
為什么有趨同與緊密關系的發展?
簡單點講,那就人類智力的擴散性遠強于動物。
整個世界包含許多國家,各個國家確實有自己的不同特點。但是,縱觀整個大歷史,你能發現,人類趨勢是相同的,部分國家早點踏入更先進的進程,有些國家稍微晚些進入,不管你用什么制度去概括,最終都一定要反映到人的變化中來。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有誰能抵擋住潮流呢?
未來的人類將會朝著哪些大方向走?
人類基因將加速融合,種族會越來越模糊化。
五百年來,歐洲人瘋狂往美洲跑,然后在那里建立了根據地,在那片新大陸,各類種族混在一起,繼而產生了許多基因重組的群體。
一百年來,由于歐洲的對外開放,其它各洲大量人口相繼涌入,尤其是非洲朋友涌入最多,他們在歐洲擁有的比例越來越高,部分國家已經超過三成。
亞洲,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相互間的流動也在加速,跨國婚姻已經成為常態。
流動性,在人口問題上亦如貨幣一樣表現為必要性。
定居,這個概念逐步被“移居”所滲透,即使是極為傳統的中國,外來移民也已經相當龐大,南方某些城市的合法與非法移居者高達幾十萬,曾經的“56個民族”已經無法覆蓋真實的民族范圍。
人的廣泛流動,種族的高度混居融合,會制造出一個什么樣的結呢?
基因的重新改造。
盡管目前還未達到特別高比例的混合配對,但再過一百年,再過一千年,情況將發生巨變,未來的一百年,人類的開放性將遠超過去的一千年,基因的差別將不再被高度重視。
如果發生一種特殊情況,那問題就得另當別論。什么情況呢?某個種族利用高科技手段對其厭惡的種族進行滅絕式清除。當這種惡果出現時,人類自己制造的大悲劇將超過傳統的世界大戰。
基因通過不同種族間的相互混配,在人類文明進程上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到底會展現基因優勢還是發展為基因劣勢,目前尚難預料,按曾經的說法,雜交常帶來優勢,但未必全如此,不科學的交配,或許帶來的是基因劣勢。
無論基因結果如何表達,人類朝著大范圍重組的方向不會變,兩千年后,或許不存在“種族”一說,人類在基因表達上將具有廣泛的一致性。人類,有許多阻隔融合的文化,它在絕大多數人心中根深蒂固,但未來幾百、幾千年會由“混合基因”來改變這一切。
人類大同,最后歸結于“基因大同”,或許它是共產主義的前期準備。
人類文化將加速融合,科學對文化的決定意義遠大于歷史長度。
科學不是萬能的,但科學在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又是萬能的,人類能想到的,幾乎都在一步步實現為可以達到的。
以前,我們經常相信“有圖有真相”,圖擺在桌上,不只是一般人相信其真實性,就連法院都可以當作證據采信。
現在呢?單圖片可信度已經很低,即使是動態視頻都不見得能被采信,因為人臉也可以用軟件進行更換。
這就是科技,并且還是起步階段的新科技。
科技不斷往前發展,人類沉迷幾千年的文化以及文化產品,在新技術面前都會表現得不堪一擊,“歷史”可以被造出來,“歷史文化”也可以被造出來,“非遺產品”都可以輕易造出來,我們今天刻意重點保護的所有傳統文化都將在若干年后全部消失。
人類慢慢會開始怠慢歷史,越往后面,人類將對歷史表現為不太感興趣,因為歷史隨時可以活在“未來科技”里面,人類的思維方向都會指向未來。所有沉迷于炫耀歷史拒絕接受科技文化的國家最后都將成為落后國家,只有眼光向前的國家能擔當引領責任。
未來,“科技文化”的價值將遠遠超過“歷史文化”的價值,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最后必須歸一到“科技文化”上來,一種取之于人又反過來愚弄人的新文化。
這個趨勢會不會導致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被放大?
不會,它只會放大歷史虛有主義。
無論多悠久的歷史,在未來的記載里可以存在,但都被濃縮得很小,并且都是很寫意的濃縮,歷史價值本來趨勢就已經在最小化,虛無或許無法引起重視。未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各自手上掌握的力量自主權,科技文化的威力在于它可以隨意“虛有”。即使在今天,如果你缺少科技硬實力,你強調的歷史也不具備國際共識和認同,其價值也只能體現在內部,而非全人類,“歷史認同”會退讓于“實力認同”。
人類個體空間將越來越小,自然倫理和社會倫理將面臨破壞。
過去幾千年,雖然“封建”二字占據了最長時段,但人與人之間有著非常多的秘密,即使皇帝,他能夠直接控制的人也極少極少。
今天,未來,只要你不想過野人生活,你就逃不脫必須活在透明狀態的現實,你的身體位置是透明的,你的指紋是透明的,你的面部信息是透明的,你的基因也是透明的。
人類多數,已經成為人類少數的俘獲品,這個少數個體其實并不是推進科技的那部分人,而是管理科技的那部分人,科技是未來最好的統治工具。這不是神化科技,這將是必然結果。
掌握科技工具的人,正在和將要在更大范圍內破壞自然倫理和社會倫理。
自然物種的存在,我們對進化論有比較大的共識,自然進化是唯一路徑。
后來,有了雜交技術,有了復制技術,有了轉基因技術,有了更先進的合成技術,人類將會“組合”出非常多的非自然物種,甚至可以做到配種隨意性。人類經常擔憂物種的滅絕,在我看來,滅絕是一種規律,但減少未必是規律,人類新造的物種可能會遠遠超越滅絕的物種,只待科技的成熟。
很顯然,人造新物種,不符合自然倫理,會不會對自然產生絕對破壞尚不好說,人類現在強調的“自然”都還是局限于“地球”這一有限區域,只要地球還在,人類應該都能找到辦法讓它適合人類生存。
真正對人類社會產生破壞性作用的可能是人類對自身的再創造,這個再創造就是社會倫理的破壞過程。
人類將會在未來對自身基因做出無限多的剪輯和排列組合,人類既可以制造出正常人,也可以制造出詭異人,還可以設計出“人類生產線”,不想生育,不是問題,你不生,自然有人生,大家都不想生,那就讓生產線代替。要長壽,要救命,需要更多的器官,沒有問題,生產線上也能有。只要突破了法律這一紅線,若干年后,這條生產線就能率先在最發達國家開建。現在,仍然處于法律對倫理的保護時代,法律一旦后退,倫理也便無理。
有了生產線,就不愁人數,但隨之而來的是倫理問題,畸形人隨時會產生,畸形人又會因為科學篩選的需要被毀滅,人,此時不只是商品化,而是產品化,合格的留,不合格的扔,人類還會設計出讓器官像零件一樣不斷產出的生產廠,正品和次品都在里面。
當社會倫理被破壞后,人類更加往機器人靠攏,人類的情感將會弱化,智能社會,不是機器人的人類化,而是人類器官和人類活動的機器化。
社會制度的內核將隨著全球化的加深而統一。
對人類社會歷史的演化,中國人認可的相對權威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然而,資本主義之前有比較統一的認同,之后就不一定有世界性認同。
撇開制度之于意態的爭論,我們必須看到,人類對制度內核是有統一性認識的,那就是制度之于人類解放的大趨勢必須是毫無異議的。
人類解放的大趨勢是個什么趨勢呢?
從大的方面講有兩點:物質解放,精神解放。
物質解放,是人類會爭取物質權的相對平等性,物質的公平性認同會越來越能取得共識。
精神解放,是人類更為重視的文明范疇,即使在非常貧窮的國度,他們也在用最為激進的手段追求這種進步。精神解放的象征性指標是人類對自己參與一切國家活動所擁有權利的多少。這項指標,將會是未來的世界共識指標,有些國家走得快一些,有些國家走得慢一點,但最終一定要達成共識,慢一百年或許不妨事,慢太久了,可能會遭遇被動改造。
物質解放是人類追求的表相,精神解放是人類追求的內核。
人類對戰爭的熱愛將會保持到“基因大同”實現之前。
一提到人類,我們都比較偏愛于用“文明”二字來表述歷史。事實上,文明本身就包含“不文明”,“不文明”本就是文明的組成部分。比如說戰爭,它文明嗎?看起來不文明,它太殘酷野蠻,它是毀滅生命的手段。然而,沒有人會反對一個結論:每一次戰爭都會催化文明向前發展。
人類的趨勢,實質上是強者推動弱者前進的過程,強者有時是用正義行動影響弱者,但多數情況下是以非正義行動改造弱者,這個非正義行動又以戰爭為主要形式。
強者看中了弱者的礦,看中了弱者的油,看中了弱者的地,看中了弱者的人,他都想變成自己可用的資源。但弱者并不一定愿意給,文明的做法是通過做買賣實現。買賣不成呢?那就只能搶了,搶了之后,就會遇到反抗,一有反抗,那就產生了戰爭。
在“基因大同”實現之前,人類為資源而戰的大趨勢會長期保持不變。
如果承認這個趨勢是真實存在的,那么,最好的應對策略只有一個:不害怕戰爭,積極地準備戰爭,爭取做一個強者。
戰爭,顯然不是很好的東西,用正常的態度看,我們應該譴責它的發生。
但是,當我們真實成為弱者的時候,你會發現,無論我們多善良,無論我們多聽話,最終仍不免要付出最慘重的生命代價,因為強者的欲望是無底洞。
人類未來的五個方向是否正確?這個不重要,未來會做回答。
那未來是多久?內核的未來可能就一兩百年的事,“基因大同”估計得幾千年。
探討現實如果存在困難,探討未來就一定會有現實意義。
落后,不是你不努力,是沒有看清未來方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